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大山裏的核桃小鎮

  • 發佈時間:2015-07-28 12:30:34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位於北京西部的門頭溝區98.5%的面積都是山區,這裡的山美,水也美。這種美不只是外在的,更是質樸、深沉、耐人尋味和有著深刻內涵的美。從高山之顛的百花吐艷,到永定河邊的綠柳依依;從古寺仙境到靈山雲海……一幅幅流淌的畫面透著遒勁、瑰麗和灑脫;一首首吟唱的詩歌充溢著婉約、空靈和浪漫。

  龍門,這個神奇的名字本身就充滿了聲望卓著與非凡超越的意義。清水鎮小龍門地區地處北京之巔的靈山東南側低谷,山高谷深,林木繁茂。地區內含括小龍門村和小龍門林場。作為京都的西部邊陲,從明代開始,就有人在這裡修築長城,開荒種地,守衛疆土。

  門頭溝的溝溝嶺嶺,遍地都生長著蒼勁的老核桃樹,應該説,這是門頭溝區的一大特色。在門頭溝山區漫山遍野都被蔥郁繁茂的老核桃樹所覆蓋。那些老核桃樹具有悠久的歷史,有的樹齡高達五六百年。“核桃大樹古風悠/虬幹蒼皮綠葉稠/縱使中空人上下/猶能挂果滿枝頭。”這不僅彰顯了核桃樹對於人類的奉獻精神,也表明瞭核桃這一物種是養生之寶,長壽之果。

  在如情似夢永定河水的源頭,在神姿仙態門頭溝的靈山腳下有這樣一個人,他就生在小龍門長在大山裏,他就是北京大山百靈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北京國際核桃莊園主人王秀坡。王秀坡出生在門頭溝區清水鎮小龍門村,現為北京市門頭溝區政協委員,其企業為區工商聯會員單位,

  王秀坡1995年起開始銷售門頭溝特色農副産品,2007年他帶領214戶農民成立了北京大山鑫港核桃種植專業合作社,每年新增300畝以上的荒地開發,種植核桃樹,給當地農民提供了就業崗位,這5年來,已累計提供固定就業崗位121個,臨時工作崗位1萬餘人次,固定崗工資從2010年的800余元/月增長到2000余元/月,臨時崗工資也從2010年的20余元/天增長到80余元/天,這些都大大地提高了農民的收入,改善了生活水準。合作社近5年支付的農民工資已達400多萬元。

  2012年,與區科委、核桃試驗站指導下實驗並完善鮮核桃仁的脫種皮的新技術——“凍融法”脫皮技術。並向社員和種植戶間普及推廣。提高門頭溝區核桃主導産業的地位,保護了京西傳統的核桃文化和核桃歷史遺産,對生態環境,建設西部生態涵養發展區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多年來,王秀坡帶領合作社開展了20余次核桃種植栽培普及活動,請專家到田間授課,學習核桃種植、嫁接、管理技術,使社員熟練掌握了核桃種植、嫁接、管理技術。為農民增收提供了技術支撐。合作社已完成500畝核桃苗木基地(含30畝文玩核桃)的建設、100畝的核桃資源庫建設,300余畝的新品種核桃林建設,老核桃樹更新嫁接工作。

  北京大山鑫港核桃種植專業合作社在王秀坡的帶領下,始終如一的在挖掘門頭溝特色農産品的文化與經濟價值;堅持用厚道、樸實、感恩的大山精神做人、做事;在門頭溝區及行業內他所創立的“京一”與“大山山貨”品牌成為了京西山貨的著名品牌,對本區特色農産品行業的發展壯大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為了把合作社做大做強,王秀坡加強對管理人員和各類員工的管理和培訓,努力提高員工的素質。與區農委、科委、林業等部門合作,開辦田間學校,請專家給農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和指導。

  為了發展京西核桃産業,王秀坡以龍門鎮為基地,從3年前確立的北京國際核桃莊園開始,一心要以北京國際核桃莊園為核心,以生態引領發展、健康引領生活為目的打造有歷史文化,依附靈山旅遊優勢具有國際化的核桃小鎮。

  打造國際化的核桃小鎮,一顆小小的核桃在王秀坡心裏承載和容括了生態與生命的宏大命題。而核桃博物館是未來核桃小鎮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為一個具有地域特色的物種建設博物館,這是以王秀坡為代表新一代農民企業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尊重生態、敬畏生態的大善之舉。核桃博物館佔地3畝,建築面積2000多平方米。分為8個展區。博物館採用圖片和實物相結合的方式,對世界核桃的起源、世界核桃的品種品質、世界核桃大會、核桃的生長、産品加工以及食用核桃和文玩核桃等基本情況都作了簡明清晰的介紹。

  據王秀坡講,我們國家的核桃産量目前在世界排第一位。而北京門頭溝區的核桃産量歷史上曾經佔全國北方核桃出口量的1/4。

  王秀坡常挂在嘴邊的話:“我是大山裏的孩子,從小就吃著核桃長大,現在核桃成了我的主要事業,可以説核桃養育了我,所以我也要用畢生的精力去經營好這項事業。”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