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現代化的金融創新驅動
- 發佈時間:2015-07-28 10:02:46 來源:中國財經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年來,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取得了可喜進步。糧食十一連增,農業發展進入新的階段,農民收入顯著增加,新農村建設成效卓著。但是,正如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所指出的,仍然存在著一些需要破解的難題和挑戰。創新農業投融資體制、深化農村金融改革、完善農村金融政策,是應對“三農”發展中的問題和挑戰的重要手段。
基礎設施金融創新、供應鏈金融創新與穩糧食、調結構、延長産業鏈
糧食安全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實現糧食安全,不僅要關注短期的糧食生産,而且要著眼于長期的、可持續的糧食生産能力建設和未來的糧食增産潛力的挖掘。可持續的糧食安全,需要強調農業資源保護和可持續利用、強調耕地保護和土壤肥力培育、土壤改良和耕地品質提升;需要進一步改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條件。這些目標的實現,需要創新農業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機制,整合財政支農資金、加大政策性金融支援力度、鼓勵民營資本與政府部門合作等,將更多資金投向長期的基礎設施建設。
同時,要調整農業結構。一是從橫向上,發展能夠適應各地資源條件的多樣化種植結構、養殖結構,形成糧食、經濟、飼草料協調的生産結構;二是從縱向上,要推進農業全産業鏈發展、一二三産業融合,促進農産品精深加工、市場體系、物流和倉儲設施建設,並推進農産品流通模式創新、電商平臺建設等。這些目標的實現,需要農業生態金融創新、農業供應鏈金融創新、物流金融創新、網際網路金融創新、大宗商品融資創新、期貨市場和品種創新、農業保險和農産品價格保險創新等,而流通模式特別是網際網路平臺建設、涉農電商發展與大數據積累、農業産業鏈升級轉型,也為農村金融創新創造了條件。
責任金融、農業環境金融創新與提高農産品品質、治理農業生態
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需要改變單純追求産量和過度消耗資源的農業生産經營方式,需要講求農産品品質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
提升農産品品質和食品安全水準,一方面,需要加大農産品品質安全監管力度,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産,引導農民使用安全健康的投入品;另一方面,需要創新農業生産經營組織模式,發展社區支援農業,鼓勵消費者、生産者在農産品生産中的合作投資、勞動分享。這些目標的實現,需要引入更多的責任投資,引入講求經濟、社會和環境相融合的投融資創新模式。需要創新農業投融資體制,引導農業産業鏈上不同主體間形成更加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防止農業生産者因受其他主體利益擠壓和盤剝、風險轉嫁,而被迫冒險濫用不健康投入品。
加大污染耕地修復力度、推行農業資源節約技術、加大農業生態資源保護,既是培育可持續糧食生産能力的需要,也是改進農産品品質安全的需要,是實現糧食安全、農業安全、生態安全、食品安全一體化的要求,也是實現農村金融安全的要求。如果農業投資項目面臨環境風險、品質安全風險,也必然面臨較大的金融風險。同時,如果耕地品質因農業污染而下降,也會影響到農地抵質押功能價值,制約農地抵質押制度創新的推廣。因此,需要開展農業生態環境金融創新,開發環境友好、有利於農業可持續發展、有利於農産品品質安全的金融産品和服務,包括農業環保基金、綠色債券、綠色信貸、綠色保險、碳金融等。
科技金融創新與農業科技創新驅動、農業資訊化
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實現創新驅動,在育種、栽培方式、農機、農業智慧化、資源節約等領域,推進技術創新,實現農業集約化、現代化、資訊化,是農業提質增效的核心手段。而農業科技的發明創造、農業科技的研發與推廣都離不開資金的支援,農業科技創新主體在科技創新的不同階段需要不同的融資渠道和融資模式。
需要通過科技金融、科技保險創新,推進農業科技創新。一是在農業科技研發階段,由於該階段農業科技活動的風險大、週期長、自然依賴性強,因此需要經過包括試驗、示範在內的很多具體階段,此時需要與之相應的、能夠承擔風險、能夠提供長週期融資服務的融資渠道與産品。一方面降低農業科技直接融資門檻,拓寬農業科技型企業直接融資渠道,如政策性基金、風險投資、天使基金、私募基金、債券、上市融資等,一方面創新智慧財産權等抵押擔保方式,擴展農業科技型的企業間接融資能力。二是在農業科技研發的“成熟期”,即科技的大規模市場化過程中,技術相對成熟、風險小、穩定性高,此時可以結合銀行金融創新、供應鏈金融創新,推進農業技術的推廣和採納。
普惠金融創新與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農村扶貧開發
促進農民增收、緩解農村貧困、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需要縮小城鄉金融發展差距,建設普惠性農村金融體系,提高農民的金融可得能力,改善農村支付環境,改進信貸供給,緩解金融排斥。
需要發展中小型金融機構、合作金融組織,強化農村金融的地方化;充分利用資訊技術,開展農村金融産品和服務創新,緩解地理金融排斥;開展農業供應鏈金融創新,提供對小規模農戶的包容性;充分利用農村思想道德建設的成果,培育誠信環境和文化,深化小額信用貸款機制創新,緩解農民因抵押品缺乏導致的金融排斥。
同時,加大農村基礎設施投融資創新力度,並切實引導和鼓勵民間資本獨立或與政府合作參與農村建設,提升農村基礎設施水準,縮小城鄉基礎設施差距、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