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18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豪門扎堆訪華,又是曇花一現?

  • 發佈時間:2015-07-28 04:34:11  來源:成都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5年國際冠軍盃中國賽第二場比賽昨晚在廣州天河體育中心進行,西甲豪門皇家馬德里的亮相不出意外引爆了觀眾的熱情。這是4年後皇馬再度來華參加熱身賽,事實證明,“銀河戰艦”的號召力依然無人能比。以皇馬為代表,今年夏天共有拜仁、馬競、尤文圖斯、米蘭雙雄以及拉齊奧等共8支歐洲頂級球隊訪華,冷清了數年的中國商業賽市場突然火爆,此情此景頗令人始料未及。

  中國商業足球比賽市場的發展幾經坎坷,最早的商業賽大概要追溯到1994年的桑普多利亞隊訪華,此後歐美豪門逐步掀起來華撈金潮。眼界初開的中國球迷最初對豪門商業賽表現出極大的熱情,但隨著比賽增多,同時球迷的欣賞水準不斷提高,中國球迷對淘金性質的商業賽也熱情漸消。2012年之後,一度火爆的商業賽逐漸萎縮,儘管有義大利超級杯等品牌賽事支撐,但中國球迷對商業賽還是不太買賬。2014年在北京進行的法國超級杯即使有巴黎聖日耳曼這樣的豪門出場,上座率依然極為慘澹,原價580元的門票在“黃牛”手中以20元賤賣,這一幕標誌著中國商業賽市場徹底跌入谷底。

  今年以來,隨著中國足球改革的深入以及體育産業政策逐漸放開,豪門來華熱潮似乎又迎來轉捩點。與過去不同的是,今年來華的大多數球隊都改變了以往“撈一把就走”的形式,而是更願意與中國方面開展更深入的合作,如皇馬與天貓簽約便是典型例子。另一方面,中方運營機構也改變了在傳統商業賽中賣票、賣轉播權、拉場內廣告的低級模式,在操作上顯得更加專業化和精細化,如樂視體育連續4年承辦國際冠軍盃中國賽,呈現出“賽事運營+內容平臺+智慧化+增值服務”的全産業鏈體育生態新模式。

  從2005年“銀河戰艦”一期首次訪華至今,時間剛好過去10年,這10年來中國商業賽的變遷也相當明顯。如今豪門訪華熱潮再起,我們應怎樣面對這種情況?怎樣保持中國市場的長盛不衰?這些都值得深入思考。商業賽不僅是付出也是收穫,新的時代理應對此有新的認識。

  他山之石

  美國人把商業賽打造成另類世俱杯

  在中國商業賽市場日漸萎縮的同時,歐洲豪門卻扎堆前往美國熱身。時至今日,誕生於美國的國際冠軍盃已經成為絕大多數歐洲豪門夏季熱身的第一選擇,而這項比賽也有從單純的熱身賽演化為世界俱樂部杯賽的趨勢。某種意義上説,它甚至比國際足聯的世俱杯更具含金量。

  豪門為什麼選擇去美國淘金?前皇馬主帥安切洛蒂的説法很有代表性:“這裡有良好的設施和訓練條件,有完善的準備工作和足夠強勁的對手,我想不出不來這裡的理由。”國際冠軍盃原本只是一個商業性熱身賽,由美國橄欖球聯合會球隊邁阿密海豚隊老闆史蒂芬·羅斯和原紐約噴氣機隊執行官馬特·希金斯所屬的Relevant Sports公司贊助,邀請五大聯賽球隊參加。不得不承認美國人對體育賽事的運作頗有手腕,該賽事逐漸壯大,到2014年已固定有8支歐洲豪門球隊參與並有了完善的賽制,賽地也擴展到美國和加拿大的13座城市,甚至誕生了比賽官方主題曲,而當年曼聯對陣皇馬的比賽竟然有109318人入場觀戰,創造了美國足球比賽的單場觀眾人數紀錄。時至今日,國際冠軍盃已經成為大多數豪門俱樂部熱身的主要選擇,該賽事也從美國擴展到中國、澳大利亞,賽事規模不斷擴大。

  將一項商業熱身賽做到這種程度,影響力甚至不遜於國際足聯世俱杯賽,美國人創造了一個不小的奇跡。能做到這一點,與美國成熟的賽事運營體系有直接關係,有完善的電視轉播機制、贊助體系和觀眾市場,就具備了成功舉辦一項賽事的先決條件。當該賽事的品牌價值逐漸成熟,電視版權的銷售將創造源源不斷的收益。如今國際冠軍盃的電視轉播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觀眾總數超過8000萬人,這兩個數字與世界盃相比還有差距,但已足夠將世俱杯甩在身後了。

  新聞連結

  拜仁皇馬借力電商

  拓展中國市場

  7月26日,皇馬俱樂部與天貓國際聯合宣佈達成戰略夥伴關係,皇馬海外旗艦店正式入駐天貓,此舉意味著皇馬終於開啟中國電商平臺,其在亞洲市場的拓展進入一個新階段。

  皇馬並非首家入駐天貓國際的歐洲豪門俱樂部,今年5月德甲豪門拜仁慕尼黑就與天貓達成協定,皇馬只能屈居第二。不過,作為全球最受歡迎的足球俱樂部,皇馬與天貓的合作仍然吸引了諸多關注。據透露,皇馬在天貓國際旗艦店將出售球衣、球鞋、休閒服飾、箱包等多種商品,中國球迷可以通過網路購買到正版的皇馬官方授權商品。開業期間皇馬還將提供會員權益、簽名球衫、歐冠限量紀念冊等一系列優惠商品回報球迷,未來還會獨家發佈皇馬球星限量版球衣。皇馬主席弗洛倫蒂諾表示,此舉充分表達出皇馬俱樂部對中國市場的重視,他非常期望與阿里巴巴這一世界級電子商務公司開啟全新商業合作。

  歐洲豪門俱樂部在中國的市場開發目前大多以球衣等物品銷售為主,皇馬、曼聯、切爾西等頂級豪門普遍在中國各大城市開設有專賣店,但對許多中小城市球迷來説,購買一件正版球衣仍然並非易事。拜仁、皇馬率先進駐電商平臺,標誌著歐洲頂級豪門在中國市場嘗試新的商業化運作模式,此舉或將成為歐洲俱樂部在華市場開發的新思路。

  記者述評

  復蘇商業賽易

  更新觀念很難

  提到足球商業賽,國內球迷的普遍反應大多是又愛又恨。愛,自然是渴望近距離看到豪門球星在身邊踢球;恨,也不難理解,大多數球迷早對豪門球隊把中國市場當做淘金勝地不滿,抵制之説也屢有耳聞。進入2015年,冷清數年的中國商業賽市場猛然復蘇,這對我們究竟是新的機遇還是商業賽市場又一個治亂迴圈的開始?

  要搞懂今年歐洲豪門為什麼蜂擁來華,就必須明白過去幾年他們不來的原因。過去4年間,中國商業賽市場急劇萎縮,比賽的數量和品質都大幅下滑。頂級豪門不願來中國,一方面與屢屢出現的拖欠出場費情況有很大關係,另一方面則是根本原因——在中國參加商業賽普遍缺乏實戰價值,起不到季前熱身的效果。某種意義上,豪門拒絕來華恰恰證明他們並非單純為了錢而比賽,中國球迷憎恨“吸血鬼”,真正的頂級豪門其實更不願為了幾百萬歐元的出場費砸自己的招牌。

  那麼在中國的熱身賽為什麼起不到熱身價值?這就要從各方面找原因了。然而一個最主要的問題還是出在中國主辦方身上。對主辦方而言,比賽越激烈、越有對抗性當然越好,然而卻總是無法做到,即使非熱身性質的義大利超級杯、法國超級杯,也難逃“注水”嫌疑。這種情況只能證明一點,那就是中方運營商的經營方式有問題,這麼多年下來他們仍然沒能擺脫“簽一場、找贊助、賣門票”的固定套路,自己都沒有一個長遠規劃,又怎麼阻止別人撈一把就走呢?

  本屆國際冠軍盃中國賽由樂視體育購買了4年版權,經營模式完全照搬美國的做法,應該説是個不小的進步。然而依靠購買別人的版權辦熱身賽還是令人頗有不甘,這原本是我們自己就能做到的,當中國成為豪門熱身首選地時,美國可還是一片足球荒漠。無論如何,照搬也好,借鑒也罷,引入新觀念總比抱殘守缺好,至少它讓我們明白,商業賽不只是花錢賺吆喝,商業賽也能産生真正的價值。2015年的豪門來華熱潮,相信會為中國未來舉辦高水準國際體育賽事樹立新的標桿,也能留下更多值得思考的東西。

  本組稿件由記者 肖竹 采寫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