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工程跌宕 中建海外35億美元項目碰釘子

  • 發佈時間:2015-07-27 16:59: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7月27日電 據新華社“新華國際”客戶端報道,工期拖延、資金扯皮、開發商申請破産、承建商被控欺詐……巴哈·瑪度假村,這個擁有粉紅沙灘的加勒比島國巴哈馬歷史上投資額最大的建築工程,正式開業的日子似乎遙遙無期。

  巴哈·瑪度假村項目位於巴哈馬首都拿騷附近,開發商是瑞士商人伊茲米爾利安牽頭的巴哈·瑪度假村有限公司,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下屬美國公司為承建商(中建),總投資35億美元。

  項目規劃有君悅、瑰麗、喜來登等在內的四家豪華品牌酒店(2000多間客房),以及拉斯維加斯式的賭場,5000平米的世界頂級品牌商店,一個18洞的傑克·尼克勞斯高爾夫球場等。

  巴哈·瑪項目是中建在海外承包的最大建築工程,建成後將成為當地的地標性項目。一切都看上去很美好。

  

  【停擺誰之過】

  但就在實際工程建設接近尾聲之時,業務和承建商卻鬧掰了。

  6月29日,巴哈·瑪度假村有限公司在美國特拉華州法院申請破産保護,將項目施工的延遲歸咎於中建美國子公司,並稱中建已經停止一切實質性工作。巴哈·瑪公司向法院提交的文件稱,“中建涉嫌欺詐、蓄意破壞”。

  新華國際客戶端記者了解到,對此,7月7日,中建美國巴哈馬有限公司發佈首份公告稱,酒店未能如期開業原因複雜:一是設計方案不明確影響施工進度,開發商在項目施工啟動後撤換首席設計師,在項目施工過程中臨時更改工程設計逾1300處;二是拖欠工程款影響工程投入,截至目前,開發商欠款達2200萬美元;三是項目軟硬體配套設施不成熟,開發商不提餐廳、賭場、購物中心等設施的運營調試工作尚未完成,將矛頭直指承建單位,意在推卸責任。

  中建在巴哈·瑪項目前期投入金額近10億元人民幣。中建年報披露該項目2011-2013年收入分別為2700萬元、6910萬元、1.7559億元,截至2013年底累計收入只有2.7億元,項目回款十分緩慢。

  巴哈·瑪度假村最初原定於2014年12月竣工開業,但由於工程建設遇阻、工期延誤和勞資糾紛的原因,推遲至2015年3月開業。顯然,這個日子再次被錯過。

  伊茲米爾利安在遞交給法院的申請書中稱,項目第二次推遲對於公司是“毀滅性”的打擊,他們已經雇傭了超過2000名工作人員等待項目開業,但由於度假村項目無法正常運營,沒有足夠的收入來源來繼續現有的業務。為了維持項目的進行,伊茲米爾利安在過去兩個月曾派出團隊三次去北京跟中建溝通,試圖挽救該項目。

  實際上,早在2008年該項目就曾陷入窘境。當時正值全球嚴重金融危機,原投資商退出該項目。在資金缺乏的時候,中建出手拿下了這個項目的建築承包權。為了拿到這個項目的建築承包權,中建通過其美國子公司給項目注資1.5億美元,獲得約15%的股權,成為項目小股東。中國進出口銀行也力挽狂瀾,在2010年同意為該項目提供24.5億美元融資。該度假村原計劃在44個月內完工,規劃開業時間為2014年11月。

  業內人士認為,無論美國特拉華州法院對巴哈·瑪項目有限公司申請破産保護的裁決結果如何,該項目都需要所在國巴哈馬政府的落地許可。但巴哈馬法官22日裁定,對“巴哈·瑪度假村”在美國申請破産保護不予認可。目前,中建美國巴哈馬公司已經向美國法院提出訴訟,要求取消該項目的破産保護申請。

  

  【會爛尾嗎?】

  巴哈·瑪度假村建成後預計將創造5000個新就業崗位,預計在未來一二十年內,該項目每年對巴哈馬的經濟增長貢獻率將超過10個百分點,帶來11億美元的消費支出和直接稅收。

  因為對依賴旅遊業的當地經濟意義重大,巴哈馬政府不願眼睜睜看著項目無限期拖延。

  7月中旬,巴哈馬總理佩裏·克裏斯蒂發表全國電視講話表示,巴哈·瑪項目必須竣工且開業,巴哈馬政府決定將該項目置於巴哈馬高等法院的控制和監督下,向高等法院提起對該項目的清算申請,以便快速處理這一危機,提出重組方案,使得該項目能儘快地竣工開業。

  7月25日 中建美國巴哈馬公司當地時間24日就位於巴哈·瑪項目發表聲明,表示將繼續做出有建設性的努力,與巴哈馬政府、中國進出口銀行,以及業主巴哈·瑪股份有限公司一道,爭取儘快達成解決方案,以便能早日復工,並完成巴哈馬大型海島度假村項目。

  

  【“走出去”要想更多】

  中企海外拓展值得鼓勵,但也要看到風險。已經有一些企業遇到了挫折,交了一些學費。

  實際上,中建以前在國際項目中已經吃過虧。中建公司曾在2009年承包菲律賓的項目時涉嫌違標,被列入世界銀行的“黑名單”,被禁止參加世行項目6年。

  巴哈·瑪項目的是非有待進一步明辨。但值得警醒的是,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出國門,加入到國際市場的競爭浪潮中,國際化能力、對國際規則的把握能力等有待加強,未來中國企業還需要努力提高溝通和管理等能力。(編輯樊宇 汪平,新華國際客戶端報道)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