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國際化牽手“一帶一路”:如何挖掘更大潛力?
- 發佈時間:2015-07-27 08:07:00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人民網北京7月27日電 (記者李彤)從2009年試點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至今,人民幣國際化實踐走過了五年曆程。在日前召開的“2015國際貨幣論壇暨《人民幣國際化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發佈會”上,多位專家呼籲,應借“一帶一路”戰略將大宗商品結算、基礎設施融資、産業園區建設、跨境電子商務等,作為人民幣國際化的突破口。
人民幣或成第四大國際貨幣
“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速度加快,只要沒有重大不利事件發生,人民幣或許在兩年內將趕超日元,成為第四大國際貨幣。”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陳雨露認為,人民幣很可能成為新的特別提款權(SDR)的籃子貨幣。
針對人民幣國際化走強的原因,陳雨露表示,中國經濟邁進新常態,全方位鞏固了人民幣國際化根基;跨境人民幣政策不斷完善,形成人民幣國際化雙輪驅動模式;資本賬戶開放度提升,增強了人民幣國際吸引力;“一帶一路”建設為人民幣國際化開啟戰略窗口;全球人民幣清算體系佈局基本完成;中國積極開展國際經濟金融協作,雙邊、多邊貿易合作取得進展等因素,為推進人民幣國際化起到了積極作用。
《報告》指出,人民幣國際化指數RII在2009年底為0.02%,到2014年底達到2.47%,五年增長120余倍(如果人民幣是全球唯一國際貨幣,RII為100,反之為0)。而美元、歐元、英鎊和日元四大主要國際貨幣使用份額較前一年度明顯下降。
《報告》認為,2015年例行SDR定值檢查將人民幣納入其貨幣籃子是大概率事件,如果被成功納入將是人民幣進入國際貨幣行列的關鍵標誌,象徵意義重大。
中國進出口銀行原董事長、行長李若谷在論壇上表示,一種貨幣是不是真正意義的國際化,核心是國家的經濟、貿易實力。即便沒有加入SDR的籃子,未必能夠影響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最近大家都在討論關於人民幣加入SDR籃子的問題,我覺得不必太糾結。” 李若谷表示,在SDR籃子中美元佔41.9%,歐元佔37.4%。二者在權重中不分伯仲,但是在國際使用上,卻是天壤之別,美元使用在60-70%之間,歐元只有20%多。日元早就進入了SDR的籃子,但是日元在國際中的使用,外匯儲備中的使用只佔4%,它加入SDR以後,不僅沒有增加在國際儲備中的份額,反而下降了,原因日本經濟有問題。
他認為,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更核心的是國內經濟轉型、完善制度、創新技術。
“一帶一路”為人民幣國際化開啟戰略窗口
李若谷表示,“一帶一路”與人民幣國際化相得益彰、相互融合。他説,作為區內一直最堅挺的貨幣,人民幣能在大宗商品貿易、絲路基金、亞投行、基礎設施建設、産園建設等等方面發揮重大作用。
不少參會專家表示了相同觀點。陳雨露表示,首先要推動人民幣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大宗商品計價結算;其次要提高人民幣在沿線基礎設施建設中的參與程度,對外投資項目貸款中增加人民幣産品;第三將“一帶一路”産業園區作為人民幣國際化一個重要的支撐;第四要充分挖掘跨境電子商務使用人民幣的潛力。
“美國經濟危機讓全球更多人懂得世界經濟不太平的制度根源是什麼?以美元為主導國際貨幣體系,充分暴露了矛盾。”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名譽所長夏斌表示,2008年首次G20峰會標誌著世界走上重新完善和建立國際貨幣體系的新歷史時期,世界需要中國參與國際貨幣體系的改善。
他認為,應通過多邊合作、雙邊合作,在合作中推進相關工作是個水到渠成的過程,要以漸進的態度去改造世界經濟。例如在“一帶一路”中推進人民幣使用、人民幣加入SDR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