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守住戲曲傳承發展的根脈

  • 發佈時間:2015-07-27 06:20:4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支援戲曲傳承發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中的第四部分“支援戲曲演出”,提出了“將地方戲曲演出納入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目錄,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組織地方戲曲藝術表演團體到農村為群眾演出”。這一政策的確定對於戲曲界和廣大戲曲觀眾無疑是一重磅利好。加大政府的資助和採購力度,演戲、看戲就有了保障;保住了農村演出市場,就守住了戲曲的基本陣地!這對戲曲的傳承和發展將具有深遠而多重的意義。

  其一,把地方戲曲納入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目錄,將促進中華民族核心價值觀的傳播。戲曲舞臺是人生和社會的縮影,其內容具有深厚的人民性、鮮明的是非觀,傳播真善美,鞭笞假惡醜,戲臺上最生動地體現著中華民族的核心價值。當前,強化戲曲“高臺教化”、“人生教科書”的功能顯得尤為迫切。因而,加大對戲曲的資助,不僅體現了政府在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主導地位,也將更有力地促進中華民族核心價值觀的傳播,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其二,政策對象面向基層,彰顯了政府的“民本”精神。戲曲形成於民間,在它發展成熟的千百年裏,一直是廣大民眾最喜愛的文化娛樂形式。各式各樣的戲臺、戲樓、劇場遍佈城鄉,尤其在農村,婚喪嫁娶、祭祀慶典都是演出的契機,人們穿新衣、吃美食,扶老攜幼涌向戲場。在社會極速現代化的今天,在戲曲市場尤其是農村戲曲市場發生萎縮的時刻,政府將戲曲扶持政策的對象面向基層、面向農村,充分彰顯了社會主義文藝“為人民服務”、“還戲於民”的“民本”精神。

  其三,“加大政府購買力度”是一項積極的舉措。“政府購買”托起了戲曲市場的“底”,亦是對廣大戲曲從業者最實惠的支援。進入新世紀後,城市化進程勢如破竹,數千年來的村落文化空間逐漸萎縮,戲曲作為農村文化的主要載體,面臨著根脈斷裂的險境,一些省市級劇團資金短缺、舉步維艱,多數縣市級劇團飯碗不保,喪失了堅守陣地的功能和信心。如今,政府出手“救市”,在推出完善人才培養和保障機制等一系列政策的同時,加大購買力度,支援戲曲演出,這無疑將堅實地托起戲曲市場的“底”。而把“走訪基層演出場次”列為地方戲曲表演團體考核指標的舉措,將極大地調動戲曲工作者服務基層的積極性。

  其四,激活基層演出市場將改善戲曲的生態環境,促進戲曲的傳承保護。千百年來,新的戲曲形態不斷生成,在城市與農村的流轉中,經歷由俗向雅、興衰更替的過程,生生不息。如今,雖然在城市出現了低迷景象,但戲曲在農村依然擁有較為完整的生態鏈,許多傳統深厚的鄉村,依然常出現攜老扶幼、人山人海看大戲的壯觀場景。因而,只有農村演出市場活躍了,戲曲的生態環境才能得以改善,眾多流派劇目才能有人學、有人傳、有人改、有人承,戲曲才能繼續“活態流變”的良性迴圈,從而恒久地活在舞臺上,活在觀眾中。

  事實上,在以往的政策實踐中,這類舉措已得到廣泛認可。如中國文聯和許多省區市開展了諸如文藝志願者走訪基層、文化下鄉、文化惠民、“舞臺藝術送農民”活動後,收效顯著,許多劇團吸引並留住了人才,演員的創造性增強,劇團有了資金進行劇目再産生,戲曲生態環境大大改善。

  可以明確,支援基層演出市場就等於守住了戲曲的基本陣地,守住了戲曲傳承發展的根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