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輿論譴責日本右翼無視波茨坦公告 破壞戰後和平
- 發佈時間:2015-07-26 07:50:00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人民網北京7月26日電 70年前的7月26日,中、美、英三國發表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以《波茨坦公告》,連同1943年發表的《開羅宣言》等一系列具有國際法效力的文件為框架,戰後國際秩序得以確立,世界進入了較長的和平時期。但近年來,日本軍國主義陰魂不散,右翼勢力頻頻挑戰國際法權威,否認侵略歷史,企圖破壞二戰以來形成的國際秩序。此舉早已遭致國際輿論的強烈譴責。
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長金以林指出,《波茨坦公告》為戰後國際秩序的建立,以及對日本的戰後處置確定了明確的法理依據,併為日本政府所接受。《波茨坦公告》明確中美英三國受所有聯合國家之支援及鼓勵,對日作戰,不至其停止抵抗不止。這是向世界莊嚴承諾,不打敗日本,同盟國絕不罷休。《波茨坦公告》還確定了同盟國戰後對日本的佔領、領土確認、戰犯審判、戰爭賠償等責任。
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呂耀東説,日本的一些右翼勢力有企圖破壞《波茨坦公告》的言行。隨著日本政壇總體保守化的加劇,這種趨勢變得愈加明顯。日本新安保法案的內容就是要放寬對武器的出口限制,擴充防衛力量以及向海外派兵,該法案中有一項就是要向海外永久派兵,這些內容恰恰是與《波茨坦公告》相關規定相背離的。因而,日本右翼政客對《波茨坦公告》視而不見,避而不談。日本政府違背《波茨坦公告》的言行,無疑是對以《波茨坦公告》為代表的國際性文件的公然藐視,也是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成果的踐踏,引起了國際社會愛好和平民眾的警覺和批判。
俄羅斯莫斯科國立大學法律系教授彼得·克列姆涅夫評論指出,德國和日本應對發動侵略戰爭負責。但日本吸取了哪些教訓呢?有沒有從國家層面向被侵略的國家和民族道歉或懺悔?軍國主義意識形態有沒有被批判和推翻?印象中,日本對這些問題總是避而不談或乾脆置之不理。眾所週知,目前日本政府對自己應當承擔的國際責任提出異議,還挑起了與許多鄰國的領土爭端,完全無視《波茨坦公告》中日本應當放棄佔領的所有島嶼這一規定。必須指出,根據國際法原則,無論鄰國有沒有參與簽署上述文件,日本都必須履行放棄之前佔領領土的義務。
該大學法律系戰爭法專家彼得·克列姆涅夫也表示,總結二戰戰果的國際法文件,是在宣判二戰戰犯罪行的紐倫堡審判和東京審判基礎上形成的。根據東京審判結果,日本必須承擔二戰期間犯下的一切罪行,並執行判決結果。此外,1943年的《開羅宣言》和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明確提出,日本軍國主義必須永久剷除,日本禁止保有可供重新武裝的工業。這一系列國際公約和判決書是現代國際法的重要組成部分。
德國波茨坦會議紀念館負責人、歐洲二戰史問題專家馬蒂亞斯·西米希指出,《波茨坦公告》雖然沒有具體提到釣魚島,但它明確規定日本主權“必將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吾人所決定其他小島之內”,也就是説,日本所侵佔的中國領土必須歸還中國,其中當然包括釣魚島。他説,德國的經驗教訓證明,一個發動過侵略戰爭的國家取信於世界的前提,就是承認歷史罪行,履行歷史責任。《波茨坦公告》是確定二戰後國際秩序的重要文件,日本政府宣佈無條件投降時也表示將忠實履行其條款。如今日本挑起事端,不僅是缺乏歷史常識的表現,而且是對戰後國際秩序的挑戰。
南韓東北亞歷史財團首席研究員車在福指出,《波茨坦公告》確定了東北亞地區的戰後秩序,是東北亞地區和平穩定與繁榮的基礎。《波茨坦公告》不僅是一份具有國際法律效力的文件,更是檢驗當事國日本到底是一個尊重歷史、恪守承諾、愛好和平的負責任國家,還是好戰、野心勃勃、妄圖倒行逆施的危險國家的一份有力證據。
印度尼西亞世界事務理事會主席易卜拉欣·優素福表示,近70年來,《波茨坦公告》對維護亞太地區的和平穩定和避免軍國主義復活起到了積極作用。直到今天,依然有很多國家舉行活動紀念這一重要文件的簽署,這些紀念活動提醒人們要牢記歷史,遵守國際秩序。
埃及-中國友好協會主席瓦利説,《波茨坦公告》是構建二戰後亞太秩序的法律基礎和世界和平的重要保證。任何人對其蓄意破壞,都是對戰後和平秩序和人類良知的嚴重挑戰,都會理所當然地受到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的一致反對。
日本右翼勢力的倒行逆施也遭到其國內正義人士的強烈反對。7月23日,大量日本民眾在位於東京都內的國會議事堂附近集會,要求廢除安保法案。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參加集會,已經91歲高齡的村山富市和集會民眾一起高舉拳頭,高呼“反對戰爭法案”等口號。他指出,大多數憲法學者認為安保法案違反了憲法,但是(安倍政權)仍然堅持在國會中進行審議,而遵守憲法是國會議員的職責。戰後70年來日本在遵守憲法的基礎上嚴守不參與戰爭的誓言,確保了70年的和平,絕不能允許修改憲法解釋,使日本成為可以參與戰爭的國家。
村山富市此前曾表示,日本正是因為接受了《波茨坦公告》、《開羅宣言》以及東京審判的判決,才得以重返國際社會。如果日本首相和閣僚參拜供奉著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就意味著日本否認此前所接受的國際條約。而中日釣魚島爭議,從根本上説,完全是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擴張造成的,今天的中日“島爭”,不僅關係到日本是否能夠正確認識和對待日本軍國主義侵略歷史,而且涉及到如何對待《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和《日本投降書》所確認的二戰後處理日本領土、戰後國際秩序問題,還關係到日本政府是否尊重國際誠信、承認和履行在《中日聯合聲明》、《中日和平友好條約》中承諾的這些重大的、根本性原則問題。
日本憲法學泰斗、東京大學名譽教授樋口陽一指出,日本政府欲在國會強行通過系列安保法案可謂在進行“三重侮辱”:系列安保法案顛覆了內閣法制局多年來苦心構建的政府見解,是對國會審議的侮辱;把砂川判決作為解禁集體自衛權的依據是對判例的侮辱;首相安倍晉三對《波茨坦公告》缺乏理解是對歷史的侮辱。
日本共産黨中央委員會機關報《赤旗報》刊文稱,今年是日本軍國主義戰敗70週年,能否真誠面對歷史,並在吸取慘痛歷史教訓的基礎上開創未來,日本的政治姿態備受拷問。雖然日本在投降時接受了《波茨坦公告》和東京審判,但歷任自民黨政權一直回避承認這場戰爭的侵略性質,並沒有真誠地向亞洲各國進行謝罪和賠償。正是由於無法直視過去戰爭,自民黨政權的態度成為日本與亞洲各國進行和解與對話的障礙。
日中協會理事長白西紳一郎指出,日本作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動侵略戰爭的戰敗國,當年已接受《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日本如果不在歷史教育中加入應遵守這些條約的內容,就無法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日本歷史教育應該從以古代史、近代史為中心向以近現代史為中心、從以歐美為中心向以亞洲為中心轉變。
日本政治評論家本澤二郎表示,《波茨坦公告》規定了日本戰後的政治經濟路線,是堅決不能忘卻的。一切試圖脫離《波茨坦公告》的行為只會招致鄰國與國際社會的反對和孤立。如今的安倍政權正處在這一漩渦之中。
背景閱讀:《波茨坦公告》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國在德國柏林西南的波茨坦發表《中美英三國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簡稱《波茨坦公告》)。公告共有13條。
公告表示,三國強大的武裝力量將在所有聯合國家支援下,繼續對日作戰直至其停止抵抗為止,並警告日本如不立即宣佈無條件投降,即將如德國一樣迅速完全毀滅。
公告要求戰後根除日本軍國主義,懲辦戰爭罪犯,消除阻止日本民主趨勢之復興和增強的一切障礙,取消日本的軍事工業。
公告重申了《中美英三國開羅宣言》精神,規定《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而日本之主權必將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同盟國所決定之其他小島之內,並確定解除日本軍隊的武裝,對日本的指定地點實施佔領,一旦達到本公告提出的各項目標並建立了能表達日本人民的意志、傾向和平的負責任的政府後,同盟國便當即撤走全部佔領軍。
8月8日,蘇聯正式聲明加入《波茨坦公告》,9日宣佈對日作戰。14日,日本宣佈接受《波茨坦公告》。9月2日,日本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並承諾忠誠履行《波茨坦公告》各項規定。(據人民日報、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