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銀行大額存單收益尷尬

  • 發佈時間:2015-07-24 08:1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日前,工商銀行農業銀行等9家銀行作為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核心成員,同步發行了我國銀行業市場上首批大額存單。雖是自主定價,但9家銀行全都選擇了在同期定期存款利率的基礎上上浮40%作為大額存單的發行利率。

  不過,一年期大額存單收益率基本定在3.15%,這一收益率相較銀行理財産品相差甚遠,而大額存單的亮點之一,可轉讓功能也並未實現,如果提前支取僅能獲得活期存款的利率,無疑使得大額存單的吸引力再度下降。儘管收益率如此之低,但這9家銀行發行的第一批大額存單銷售情況卻相對較為良好,基本全部完成預定額度的銷售。這説明該收益率是得到市場認可的,當前狀況下較為合理的水準。

  那麼,大額存單最終的收益率為何會低於此前的市場預期?大額存單是由銀行業存款類金融機構面向非金融機構投資人發行的記賬式大額存款憑證,具有轉讓和質押的功能,簡單來説就是可以轉讓和流通的定期存款。大額存單的發行,被市場視作利率市場化的重要一步,大額存單暫行管理辦法規定,大額存單收益率由發行機構自主決定,可同時面向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除了門檻更高之外,它和定期存款僅有流動性方面的差別。相較銀行理財産品,大額存單結構更簡單明瞭,不産生通道費用,且流動性優越,因此此前市場普遍認為,大額存單在收益率方面會相較目前傳統的銀行理財産品形成較強的競爭力。

  而大額存單在真正問世以後,其收益率卻不及市場預期,其原因在於,銀行目前不缺錢,因此大額存單被它們視作産品線的補充,而非攬儲工具;大額存單相較于市場上的其他資管産品有其獨特優勢,因此受到部分投資者的青睞,存在其固有需求。大額存單的最終收益率是由供需雙方共同決定的,在目前流動性持續寬鬆的大背景下,它所扮演的角色是銀行資管産品線的補充者而非銀行理財産品的競爭者與挑戰者,因此有這樣較低水準的收益率也合情合理,市場此前對其抱有了較高的預期反而是不合理的。

  在未來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大額存單的收益率都將維持在低位,甚至有繼續降低的可能,最後其收益可能會與同期定存利率相當接近。究其原因,我國目前流動性持續寬鬆的局面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不會改變,後續的降息降準還將進一步釋放流動性並拉低市場整體利率,同時逆回購重啟進一步補充市場所需的流動性;大額存單交易平臺搭建完畢之後,其轉讓功能將真正實現,進一步提高大額存單的流動性,同時也會導致其流動性溢價消失;75%存貸比要求的取消,將進一步熨平銀行此前面臨的月末效應;經濟下行壓力仍大,銀行不良貸款增速迅猛,銀行仍將主動收縮信貸規模。

  如果大額存單收益率走高,需要具備以下條件:一是市場流動性由過剩轉向緊縮,央行寬鬆的貨幣政策逐步轉向緊縮,加息提準,採用正回購等一系列措施從市場上“抽水”;二是經濟出現V型反轉,信貸再度變熱,銀行攬儲需求再次強烈。此外,未來銀行理財産品的發展趨勢是基金化、凈值型,傳統保本型理財産品的收益率和規模佔比呈現不斷下降的趨勢。在條件具備後,大額存單的收益率將節節攀升,對保本型理財産品起到一定的替代作用。(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鐘鴻銳)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