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周立武:好戲還在後頭

  • 發佈時間:2015-07-24 03:29:34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記者 陳文文

  一開始,周立武是拒絕採訪的。“不想太高調。”這樣的話從一個浙江民營企業家嘴裏説出來,司空見慣,浙商多把“低頭做事”奉為箴言,説得多不如做得多。

  和低調的周立武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他的企業相當不低調。這一兩年來,涉足環境治理産業的從業人員,可以説無人不知“興源環境”。這四個字出現的頻率實在有點高,農村污水治理大氣治理、污泥無害化處理、固廢處理甚至土壤修復……都能看見興源的“身影”。“還有什麼是興源不能做的?”曾有一位環保公司同行這樣問。

  興源的企業藍皮書隔一陣子就要重新換一本。“內容更新得太快了。”公司董秘助理説。在“五水共治”的契機下,興源大放異彩,兼併重組、不斷成立子公司,年産值翻著“跟鬥”往上跳。但是,“好戲還在後頭。”周立武稱。

  從房産跨界環保

  未採訪周立武之前,江湖上一直有他的傳説——“15分鐘拍板,近億元資本並購”,成為“外行收購內行”的企業並購“神話”。

  ——將一個虧損20多萬元、因資金鏈斷裂而瀕臨倒閉的小企業,帶到年銷售額達7.5億元的上市公司。

  ——“五水共治”初提之時,一些環境企業尚在“學習”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契機,興源已經牽頭髮起了“浙江省五水共治技術支撐聯盟”,聯合了20多家企業。

  將這些“江湖上的傳説”一一向周立武求證,他點點頭説,都是真的。

  興源這個名字和周立武“半分錢的關係都沒有”。“興源”二字源於前任老闆朱興源,2004年,興源面臨倒閉風險,在余杭區政府的牽線搭橋下,原本從事房地産經營的周立武,用15分鐘完成了簽約,接過了這個企業。

  論專業背景,周立武和興源是風馬牛不相及。興源是做壓濾機起家,一頭扎進完全陌生的製造業,周立武解釋,早就想進入環保行業,想得再多,不如實幹一次。這一年他40歲,不惑之年,踏上新征程。

  諾不輕許,説到做到,周立武身上有著強烈的實幹風格。入主興源後,他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摒棄了原有的家族制管理,用職業經理人制度完成興源的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避開中小壓濾機的低價競爭,轉向專業化和工程化,拿核心技術説話,新産品的研發速度以及發明專利,兩年後就已在業內獨佔鰲頭。

  “我從來不做腳踩西瓜皮的事。”周立武多次提到這句話。興源的目標一直是做業界的領軍者,十年內沒有動搖。

  也許是在國外跑得比較多,他説,“我看好環保這個行業,我就進去做,要做就做最好。”在微信上,他的簽名是:“夢想,行動,堅持”。

  污泥處理“魔法師”

  兩個月前,興源發佈了新産品——“中國綠”污泥無害化處置一體機和解決方案。在污泥里加一些白色粉末狀的專利藥劑,幾分鐘之後水清澈透明,而污泥卻成了蛋花狀,濾出的污泥也沒有任何氣味。

  這在業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看起來簡單的處理技術,實際上技術含量並不一般。這是興源團隊花了十多年研究出來的新技術,通過藥劑把泥水中的大分子團分解為小分子,整個處理技術比傳統的處理技術節約能耗70%以上,而且解決了二次污染問題,經過處理的污泥無毒無害,大量的污泥還可以做肥料、做碳棒、做建築用磚等等。這項處於國際領先水準的技術已經在北京、上海、西安等地投入使用。

  “我的中國夢就是綠色夢。”時光是一個魔法師,可以讓人在不同的境遇裏找到共鳴。回溯到30年前,這位來自良渚荀山村的小夥子,彼時正在龍翔橋勁頭十足地賣甲魚、河蝦,攤位只有現在他的辦公桌大小。“我懷念那時的藍天白雲,這些年我們一直努力,相信距離我的綠色夢也越來越近。”

  對“綠色”這份濃郁的情結,讓他充滿了幹勁。“中國不缺有錢有智慧的人,但是缺少執著環保事業的人,那就從我做起。”他的助理稱“周總每天的工作安排都是密密麻麻,要做到實在是累得不行了才停工”。在公司,記者只能見縫插針地採訪,他實在是太忙了,同時要見幾撥人,又有其他人在等著見他。“不是你運氣不好,是無論你哪一天來,看到的都是這麼忙碌的一個老總。”助理説。

  在一個出差在外的夜晚,他撥通了記者的手機,再次表示抱歉,並表示目前的行程就是每週都要出差。興源“下一個十年”的目標是成為環境治理綜合服務商,提供客戶的是産品解決方案。周立武有個“珍珠理論”, 環保企業是一顆顆小珍珠,需要串連起來,興源目前要做的是搭建一個平臺,通過資源整合將小珍珠串成珍珠項鍊。有些企業主動找到興源談並購事宜,“因為環保這個行業有自身的特質,那麼多地域的環境問題不可能相同,所以企業想‘一招鮮’打遍天下幾乎不可能,只有整合多方實力,取長補短,或者強強聯合,才能在這個行業裏走得更遠。”

  敢吃第三方治理“螃蟹”

  有人評價周立武,是一個快樂的“自虐者”。十年前,放著“來錢快”的房地産不做,成為一個環境設備製造商;現在,他帶著興源,開始二次創業,做新業務、找新對手、想新方法,從單一的設備製造商轉為“設備+服務”的系統整合商。

  很少聽到他抱怨,相反,很快樂。“辦企業很有成就感,像我的孩子一樣。我和興源一起成長,跟著時代共進退。最重要的是,我對這個行業充滿了信心,我感到自己很有價值,工作著,快樂著,每天都在打拼,每天都有進步。”世界每一天都是新的,他在這個過程中,享受著創新企業帶來的直上雲霄的快感。

  周立武的“人生字典”中沒有“安逸”二字。他的“自虐”來自於強烈的危機感,員工經常聽到老闆把”失敗“二字挂在嘴邊,從小,他聽到的家訓就是“每日如履薄冰”。他的偶像是褚時健,年過半百,接手玉溪捲煙廠二次創業,75歲人生最低谷的時候再創業。“衡量一個人成功的標誌,不是看他登到頂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彈力。”

  這份危機感,讓他走得”先人一步”。興源正大舉進入第三方治理領域,尤其在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領域中,如日中天。對民企來説,能吃PPP這個“螃蟹”的不多,需要實力和勇氣。而興源光是上半年在省內就簽了湖州吳興區和嘉興海鹽污水治理的兩個PPP項目,最近又相繼簽下安徽和山東兩個數十億元水處理PPP項目。“為什麼我們能做PPP?因為我們有強大的核心技術支撐,這是我十年前就定下的戰略,靠技術吃飯。為什麼要做PPP?PPP項目倒逼我們提升綜合實力,包括技術、資金、維護等,這是我們成為綜合服務商的必經之路,也是下一個十年要做的。”

  這位“工作狂”老闆沒有其他業餘愛好,唯一的愛好就是看書。他的辦公室挂著一塊匾,“起步需謙”。他很謙和,是那種骨子裏的謙和。“我時刻提醒自己每天都是新的起步。”也許,正是這份“低調”,造就了興源的“不低調”。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