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不方便”難成商機

  • 發佈時間:2015-07-24 03:29:27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吳衛群

  日前,筆者去某大賣場購物時遇到一件窩心事:只見大賣場出口處和地下車庫進口處均設有路障,滿滿一購物車的商品既推不出門,更別説進車庫,最後只能先卸下來,再肩挑手扛裝進汽車……一打聽,原來商家是怕顧客把購物車推出去後,要麼胡亂丟棄到某個角落,要麼順手牽羊挪作己用,總之,為減少損失,只能採取讓顧客“不方便”這一招。

  無獨有偶,大百貨商場、大賣場裏,時下出於這樣那樣的考慮,最後選擇讓顧客“不方便”的做法屢見不鮮。先説電梯,一些商場的升降電梯只能上、不能下,一下子就“躥”到高區,顧客不想逛,只能一層一層下來。有的商場,上下自動扶梯設計成“彎彎繞”,要更上層樓,不得不再兜一圈……類似的“不方便”,還有客服中心和收銀臺:不少客戶服務中心設在商場最高樓面,顧客要領取贈券或贈品,往往得打聽半天,累斷腿;而在那些佔據兩層樓面的大賣場裏,收銀臺往往只有二樓有,顧客即便只在一樓買點日用小百貨,也不得不上樓結賬。

  種種“不方便”,無非是商家希望顧客多逛逛多買買,但滿足了商家賺錢的想法,卻著實讓那些要趕時間或有明確消費指向的顧客感到不便。至於商家人為造成的另一些“不方便”,帶給顧客的還不光是不方便,甚至是尷尬。比如,一些商場的衛生間或試衣間,為防止不自覺的顧客在裏面抽煙,竟把門栓拆掉; 為防止顧客浪費,有些商場廁所竟不提供衛生紙。再回頭看大賣場設的那些路障,不僅攔住了購物車,也攔住了嬰兒車與殘疾車,萬一發生火災等事故,就不是方便與不方便那麼簡單了。

  説穿了,大賣場、百貨商場內的這些“不方便”,還是僅從自身經濟效益出發,不是以人為本,而是金錢至上。如今,實體商業正遭遇網路經濟衝擊,但見實體商業的老總們又是讓租金、搶大牌、調品牌;又是聚焦體驗經濟,減少購物面積,擴大餐飲、休閒、文化、娛樂等業態比例,等等。這些“轉型工程”固然要抓緊,但在顧客層面,更便民、更實惠、更暖心,讓顧客乘興而來、滿意而歸的基本商道卻常常被忘記。

  實體商業向體驗經濟轉型,核心是通過視、聽、味、觸甚至嗅的“五感”刺激,延長顧客在商場的逗留時間,激發他們的消費慾望,如果僅僅依靠電梯、服務台、收銀臺等設置上的“不方便”來算計,就是抓小放大、舍本逐末,顧客最後依然會選擇對實體商業“用腳投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