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0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農業要強,農民必須強

  • 發佈時間:2015-07-23 04:31:45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徐恒傑

  當前正值夏糧收購旺季,國家糧食局近日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嚴格監管、嚴肅查處向售糧農民“打白條”的行為。該通知指出,2014年下半年以來,個別糧食經營企業在糧食收購中違反國家糧食收購政策,向售糧農民“打白條”,嚴重損害了農民利益,影響了中央惠農政策的落實。因此,國家糧食局要求,各類糧食經營企業要不折不扣地執行好向售糧農戶現款結算、不“打白條”的糧食收購政策。對本企業兌付糧款情況立即進行自查自糾,如有欠付農民售糧款的,必須立即如數結清。

  給農民“打白條”的事,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曾經屢屢發生。農民日報曾以《萬張欠條,帶來五難》的頭版頭條報道湖北等地發生的“打白條”現象,促進有關部門和地方重視並解決了這種給不少農民造成困擾的問題。近30年過去了,我們的社會財富已經極大地增長了,市場經濟體系也已經完善得多了,現在又看到一些地方再現給農民“打白條”的行為,筆者實在是為農民的遭遇感到難過,更為“打白條”有這樣強大的“生命力”而憤怒。

  農民為什麼會一再被“打白條”?我們且不去細究某些糧食企業向售糧農民“打白條”過程的是非曲直,因為一種一再出現的社會現象,一定有著深層次的社會原因。通過網際網路,我們很容易就能發現近期媒體報道的“打白條”的新聞並非鮮見。“打白條”意味著農民的利益被拖欠和侵害,而敢於拖欠和侵害意味著輕視和無畏。透過“打白條”現象,我們可以看到的是這麼多年以來農民總體上的社會地位談不上提高,作為經營者的市場談判地位和能力也沒有顯著增強。而這兩個原因之間又相互影響地長期存在著。

  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而農業要強,農民必須強。我國當前正處於工業化發展中後期和城鎮化、資訊化發展加速期,處於農業發展轉型期。這一情況決定了,我國農業不僅承擔有其本身應有的任務,而且還存在一個補齊、跟上和追趕的問題。農業不僅在滿足人民對農産品的剛需、為工業提供原料,而且還在為工業品提供巨大市場、為工業化、城鎮化發展提供堅實有力的支撐。農業的鏈條從田間生産到加工、貿易、服務,吸納了最多的就業人口,在當前和今後相當長時間內,我國農業依然是農民就業最大的産業和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在國家大力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背景下,農民強起來,我們的農業就能真正強起來,糧食與食品安全就能切實有保障,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發展短板才能補齊,從而促進實現國家的“五化同步”發展。

  仍然以破解“打白條”難題為例來説明。國家糧食局多年前就要求所有糧食收購經營者,必須嚴格執行“五要五不準”收購守則,即:要敞開收購,隨時收購,不準折騰農民;要公平定等,準確計量,不準剋扣農民;要依質論價,優質優價,不準坑害農民;要現款結算,不打白條,不準算計農民;要優質服務,排憂解難,不準怠慢農民。規矩制定得可以説很細緻。近幾年,國家及有關部門為保護農民種糧售糧積極性,多次發文、三令五申要求必須及時支付農民售糧款,不得給農民“打白條”,以確保農民利益。今年的緊急“禁令”更要求有關中央糧食企業,按照中央“三嚴三實”的要求,督促直屬企業及其租倉儲糧點、委託收儲庫點嚴格落實好國家糧食收購政策,採取切實措施,嚴格規範糧食收購、資金結算工作流程,防止發生任何形式的“打白條”問題,切實保護農民利益和種糧積極性,切實維護社會穩定。這些要求既與時俱進,又嚴格切實,但誰也難以保證這會是最後的“禁令”。要破解“打白條”難題還得靠農民“強壯”起來,令“白條”不敢開出來,或者開出“白條”就要付出極大的信譽與市場代價。

  農民如何才能強起來?筆者認為,農民要學習起來組織起來,積極適應資訊化時代的市場經濟發展特點,在積極增強自身能力的基礎上加入或新組建適宜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組織,提高現有的社會與市場地位。國家和地方應支援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盡可能多地吸納和帶動農民,應鼓勵更多有知識有能力的青年投身農業當新型農民,使每一個農民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發展背景中,更好地把自身資源優勢轉化為現實生産力。

  當然,農民要強起來,會有一個漫長的過程。當前正值夏糧收購旺季,早稻收購也陸續展開,要避免“打白條”,最現實的還是期望各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中央和地方國有糧食企業,切實把黨中央、國務院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精神吃透,貫徹落實到位,維護農民利益和種糧積極性,使農民種糧得現惠、不吃虧。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