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0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排污數據造假豈能容

  • 發佈時間:2015-07-23 04:29:31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郭藝珺

  人為干擾採樣裝置、隨意篡改數據……近日,因被查出監測數據造假,全國多地一批重要化工企業被重罰,相關負責人受到刑拘,其中不乏“國”字頭企業。環保部首次披露造假企業名單,彰顯威懾力。

  史上最嚴《環保法》下,排污大戶日子難過了,但部分企業不是花力氣減排,而是把心思花在數據造假上,企圖矇混過關。如此行為,不僅誤導環境管理和綜合決策,更是損害了廣大公眾的知情權。

  筆者以為,對這些不自律的企業,點名批評、施以重罰是必須的,而且還要從源頭抓起,給予更多外力懲戒。比如,那些為企業造假提供便利的監測設備供應商,也難辭其咎。

  從此次曝光造假案例中可以發現,有的是企業購置了存造假缺陷的設備,給數據偽造和篡改留下空間。有的環境監測設備生産商甚至揚言,可做到“監測設備電源關了,數據還在上傳”。嚴控監測數據,需要質監部門助力,對存造假缺陷的設備予以曝光,規範污染源自動監測運維管理,甚至將違規生産商剔除出採購名單,斬斷其利益鏈。

  與此同時,還要將監測數據亮在陽光下,讓企業造假無從下手。目前,大部分排污企業的監測數據只傳至環保部門內網,公眾並不知曉。加大資訊公開和公眾參與力度,也會增加對造假者的威懾力。比如,要求排污大戶打開大門,允許公眾監督,並鼓勵公眾舉報和質疑,形成更強大的社會監督力量。當然,這種“開放”也要建立在相應的制度規範上。

  不得不説,不少企業的造假行為背後,也不排除地方環保部門“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不作為。對於這些不作為的管理部門,也要追究責任和嚴加懲戒。

  此外,積極提升監控網路的智慧化技術水準也是一策,監管部門要善於利用雲計算大數據等科技武器,對企業進行更嚴格的監控,縮小企業造假空間。

  本月初,環保部公佈《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處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更嚴厲的大棒正揮向造假企業,值得點讚。包括上海在內的一些地方,則嘗試將環境違法違規企業列入徵信黑名單,類似做法也值得借鑒。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