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26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發達國家“網際網路+”面面觀

  • 發佈時間:2015-07-20 17:18:00  來源:山西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網際網路+”的應用在美德等發達國家當中早已提上日程,甚至是作為國家創新戰略的重點來研究和發展的。

  智慧家居、智慧交通、智慧農業、物聯網、工業4.0……這些都是網際網路與傳統行業相加而産生的。這樣的相加也並不是簡單的1加1等於2,而是對現有體系的完全顛覆。

  雖然目前很多“網際網路+”的設想都還處於起步階段,但我們已經看到不可逆的趨勢和對人類生活無比巨大的影響力,未來終將徹底打破人類對這些傳統行業的認識。

  美國:

  【從“萬物互聯”走向“萬物智慧”】

  起床前,咖啡已自動煮好;出門時,汽車已自動駕駛到門前;沒有牛奶了,冰箱會自動訂購……如果這是你對物聯網的全部想像,那麼這些還不夠好:如果今天醒來就是不想喝咖啡,出門前臨時決定想走路,吃飯時忽然想改成喝豆漿呢?如果物聯網可以如此智慧該多好。

  【物聯網絕不僅僅是定時開關接入網際網路】

  在谷歌上搜索“物聯網”,會得到超過7億條相關資訊。“物聯網”概念自上世紀90年代末被提出以來,人們至今未對其準確定義達成廣泛共識。物聯網,以及物聯網生態的終極模樣究竟意味著什麼,人們還在探索和想像。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物聯網絕不等於定時開關或遙控設備這些物品接入網際網路。

  幾乎每隔一段時間,人們就會討論一下2020年的聯網對象數量。美國已將物聯網上升為國家創新戰略的重點之一,歐盟制定了促進物聯網發展的14點行動計劃,日本的U-Japan計劃將物聯網作為四項重點戰略領域之一,南韓的IT839戰略將物聯網作為三大基礎建設重點之一。“網際網路+”正在重塑傳統行業。作為“網際網路+”的底層技術,儘管物聯網生態尚未完全建立,但在感測器層面的大數據爆發已經來臨,伴隨萬物互聯,大數據、雲技術、超級計算等技術的發展,網際網路的智慧化進程也正在加速。

  人類將從“萬物互聯”,走向“萬物智慧”。智慧,不會局限于硬體終端這一物聯網的入口,它將比如今的智慧手機更碎片化地嵌入生活,讓人無法離開。與此同時,物聯網的最高境界——人工智慧的網際網路終將到來。

  儘管人工智慧這個幾十年前在美國提出的新詞彙,最近幾年才開始在媒體上蓬勃涌現,但關於這一話題的討論卻早已開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一些年輕科學家就曾在美國提出人工智慧的概念。隨後又出現了各種相關學派和理論。上世紀末,一些理論開始變為模型,演進了演算法。本世紀初,基於大數據和雲計算的網路化人工智慧技術開始蓬勃發展。

  【未來的人工智慧將變得更聰明】

  未來,人工智慧將通過各式感測器收集人類感知,借助演算法分析處理數據,通過自我學習和升級,變得更為聰明和普及。美國專家邁克·博格曼指出,未來的人工智慧不會局限于單個機器,而將成為一個系統。

  對未來聯網化的人工智慧,好萊塢“先知先覺”,充滿想像。銀幕上不難“見到”未來世界,從《星球大戰》到《星際迷航》,從《銀翼殺手》到《終結者》,人們對人工智慧和未來科技發展充滿不安和好奇。今年奧斯卡獲獎影片《模倣遊戲》中的男主角——圖靈,早就曾提出關於人工智慧的探討:機器會有意識嗎?可以自主思考嗎?會不會産生感情?

  對此,好萊塢導演可以大致分成兩派。一些導演心懷警惕,喜歡講述那些人工智慧反叛人類最終又被人類戰勝的故事,只要看開頭,就能猜到結尾;另一部分導演則更願意表達善意,他們喜歡想像機器人可以代替我們遛狗、做飯、看孩子,為我們解決各種煩惱,從體力、智力到情感,比如《超能陸戰隊》中的大白,或者《星際穿越》中的TARS。

  我們今天認識的人工智慧還停留在蘋果公司的Siri或者某個公司出品的機器人産品,但未來,聯網化的人工智慧不僅將解放人的勞動,也將改變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關聯,甚至超出好萊塢最激進的想像。

  英國:

  【讓節能環保、家居生活智慧化】

  網際網路的發展,為節約能源和保護環境帶來了許多新手段。在英國就能發現多個這樣的“網際網路+”場景:當網際網路與各種現有技術相結合,從環境監測到家居節能,都變得更智慧、更精準。

  【空調能按用戶習慣自動調節溫度】

  伯明翰大學主導了一個名為HiTemp的環境項目,在伯明翰城區內部署了250個環境溫度感測裝置以及30個自動氣象站。它們通過無線或有線方式接入網際網路,實現數據互聯互通。研究人員説,這是全球最密集的環境監測網路,用於研究城市熱島效應。

  這個項目的研究人員埃利奧特·沃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通過無線和有線網路,這些設備收集的數據能夠實時傳回大學的伺服器進行分析,並與有關部門實時共用。

  他説,這個項目使用了最近發展起來的物聯網技術(也就是以網際網路連通的各種物件),可通過眾多分散的、構造簡單但互聯的感測器收集數據,從而實現低成本部署。

  沃倫認為,未來能將這些技術運用到更廣泛的環境監測項目上,包括監測空氣污染、二氧化碳排放等,為綠色城市規劃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參考數據。

  不僅是科研,普通人的生活也能受益,如英國赫特福德郡大學的研究團隊提出了一個整合物聯網技術的智慧家居方案。

  據該校研究人員約翰·錫奧介紹,這一方案主要通過在家中布設多個具備無線網路連接的感測器來實現,空調、冰箱等電器都可以連接到雲端伺服器上,用戶通過智慧手機等移動設備可以隨時監測和控制,對家居狀況一目了然,避免安全隱患和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這種智慧家居的另一個環保之處在於,空調等耗能設備會逐步學習用戶的日常使用習慣,自動調節室內溫度,更加節省能源。此外,由於家中設備都實現聯網,其維護狀態也能在用戶授權情況下及時傳送給廠商,提醒他們及時維護而無需用戶操心。

  【到2020年,讓每個家庭都用上智慧儀錶】

  英國政府還在大力推廣一個耗資超過100億英鎊的智慧儀錶項目,這也是英國政府至今在物聯網領域最大的一筆投資。該項目計劃到2020年讓英國每一個家庭都用上能接入網際網路的智慧儀錶,可實時監測每戶家庭的能源使用情況。至今已安裝了160萬個智慧儀錶,最終可能要安裝2600萬個。

  這種智慧儀錶直接與電力和燃氣公司的伺服器連接,將可以把價格等資訊直接推送到用戶的智慧手機上,提醒他們什麼時候電價要上漲或降低,讓用戶更有選擇性地用電,避開用電高峰。

  在供應端,智慧儀錶則可以幫助能源供應商優化能源配置。比如用電,使用傳統儀錶時,由於無法實時準確測算每戶的用電量,供電公司只能按照估算為每戶分配額外的電力以確保他們獲得穩定供電,這會造成浪費。使用智慧儀錶後,每一戶的用電資訊都會實時聯網傳送到供電公司進行分析,電腦系統能更準確按需分配電力給每一戶,避免浪費能源。

  英國首相卡梅倫在去年發表的一份報告中提到,物聯網能夠幫助減少能耗和讓家居生活更便捷,這種技術“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重大改變”。為了進一步普及相關技術,英國政府正計劃建立更多的網路基礎設施。

  法國:

  【叫車軟體“挑戰”傳統交通服務】

  美國打車軟體“優步”從2010年誕生後已擴張至全球200多座城市,但它的迅速發展一直沒能擺脫爭議和質疑,在法國也不例外。網際網路+交通服務會産生什麼?借助網際網路興起的專車服務與傳統計程車行業間的衝突,引發了人們對網際網路改寫交通服務業發展的集中討論。

  【“優步Pop”比常規計程車便宜近一半】

  優步2011年進軍巴黎,2014年2月推出“優步Pop”服務,即普通私家車司機可通過該服務接收乘客“訂單”。優步法國公司稱,其各項服務在法國擁有50萬用戶,其中僅“優步Pop”就有16萬用戶。

  優步緣何得到法國消費者的喜愛?同其他國際化大都市居民一樣,“打車難、打車貴”也困擾著巴黎等城市的法國人。法國的計程車運營準入制度十分嚴格,計程車數量長期難以滿足市場需要。2008年至2015年,法國計程車收費標準累計漲幅達到22.75%,高昂的打車費令不少工薪族“望而卻步”。

  而優步的出現,讓消費者只需在智慧手機或平板上安裝相關應用,綁定銀行卡用於支付,便可隨時隨地叫車、享受便捷的專車服務。有統計顯示,晚高峰在巴黎市區內行駛相同路線,使用“優步Pop”服務的資費僅是常規計程車的60%。

  不少法國消費者認為,優步等叫車軟體為日常出行提供了極大便利,優步軟體操作方便、節約等候時間、資費便宜且司機服務態度好等因素,是他們支援該服務的主要原因。

  【叫車軟體禁而難止,甚至愈禁愈火】

  法國計程車司機説,自己需要繳付數千歐元的“份兒錢”,而優步簽約司機卻無需繳費。法國計程車工會組織稱,由於優步打亂了市場秩序,法國持有執照的計程車司機在過去兩年間損失了30%至40%的收入。

  在計程車司機及行業協會的抗議聲中,法國政府宣佈從2015年1月1日開始禁止優步叫車服務,但實際情況卻是禁而難止,甚至愈禁愈火。

  6月25日,出於對優步的不滿,法國巴黎、圖盧茲、馬賽等城市的數千名計程車司機進行了街頭示威,不僅造成嚴重交通阻塞,甚至在一些地區引發了暴力衝突。當天,法國內政部長卡澤納夫對優步再度下達“封殺令”,勒令關閉“優步Pop”服務,稱監管機構一旦發現優步簽約司機載客,將查封車輛。法國總統奧朗德、總理瓦爾斯也先後發聲,表示政府整治“非法”計程車的決心。

  【安全問題讓優步備受質疑】

  與此同時,安全問題也讓優步備受質疑。簽約司機的資質審核是否足夠嚴格?如何保證乘客人身及財産安全?“優步Pop”的簽約私家車輛是否擁有足夠保險?一旦乘客不幸遭遇交通事故,如何保證相應賠償?對於這些問題,目前還沒有明確解決方案。

  在壓力下,優步宣佈從7月3日晚間起暫停“優步Pop”服務。實際上,在全球其他城市,優步也面臨類似的壓力。

  但是,“封”和“堵”並不能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法國OpinionWay一項最新調查顯示,22%的受訪者至少使用過一個優步類的網際網路消費平臺,82%的受訪者認為優步這樣的“共用”模式顛覆了原有的消費方式。與此同時,受訪者期待政府和公共職能部門能更好地管理這一模式,儘快制訂並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維護公平、合理、健康的行業秩序。

  可見,面對網際網路+租車産生的新商業模式,政府應當儘快加強監督和管理,尋求公平合理的方案,既讓消費者享受到真正的便捷交通,也維護公平、合理、健康的行業秩序。

  德國:

  【讓“工業4.0”從願景到現實】

  網際網路+製造業將會發生什麼?德國人用四年時間讓前景一點點清晰。從2011年德國首次提出“工業4.0”概念,到2013年出臺行動報告,再到各大企業建立示範工廠,“工業4.0”在德國一步步從願景變為現實,向人們展現了網際網路+製造業帶來的智慧、靈活與高效。

  【打破大規模生産和個性化定制間的對立】

  給機器編程讓其自動運轉早已不是新鮮事,在德國工業界看來,那是屬於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舊概念。而正在到來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核心在於通過網際網路,讓客戶、機器、原料形成網路,讓客戶與工廠之間、機器與機器之間、機器與原料之間互聯互通,進一步提高生産的智慧化程度。“工業4.0”的一大特點是它可以打破大規模生産和個性化定制之間的對立,一條生産線,可以自動識別每個工件的不同加工要求並採取對應操作,生産出符合不同客戶需求的産品。

  位於德國南部巴伐利亞州的西門子安貝格電子設備製造工廠被譽為德國“工業4.0”模範工廠,這家工廠主要生産可編程邏輯控制器。記者在其生産車間看到,幾個盛滿元件的盒子依序排在流水線進口處等待裝配。機械手臂首先從盒子中拿出一個元件,放在感測器下掃描條碼,然後將元件置於流水線上,另一隻機械手臂則根據條碼顯示的産品類型進行自動裝配,整個過程只需數秒。然後元件便自動被導入下一個生産環節。

  這個工廠每年可裝配30億個這樣的元件。與1989年建廠之初相比,在員工數量和工廠面積未發生太大變化的情況下,工廠産能提高了8倍。這要得益於生産過程的高度自動化——産品和生産設備之間實現了互聯互通,通過條碼,産品可“告知”生産設備它們的要求是什麼,下一步工序是什麼。生産設備和電腦可以自主處理75%的生産流程,只有剩餘四分之一的工作需要人工參與。

  類似的智慧工廠在德國其他地方也能見到。德國傳動與控制設備生産商博世力士樂公司首席執行官卡爾·特拉格説,該公司在德國洪堡的裝配工廠,能用一條生産線同時生産6大産品系列的200多種閥門産品。

  【數據管理是當前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

  在特拉格看來,“工業4.0”的應用不只局限于單一工廠的智慧化,更重要的是促進整個産品價值鏈的高效融合,涉及原料、製造、物流、銷售等多個環節。網際網路應在全球範圍、在每個環節實現。但要創造這樣一個全球價值鏈,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目前,德國本國的“工業4.0”標準化尚未完成,各大企業“未來工廠”採用的互聯方式、介面設置、數據格式等標準不盡相同。而要讓價值鏈上的不同參與方有效溝通,必須確定同樣的標準。

  數據管理也是“工業4.0”面臨的主要挑戰。自動化+網路化産生海量數據,這些數據歸誰所有?讀取、傳輸、使用過程中,數據安全如何保障?都是德國業界正在思考的問題。德國經濟部長加布裏爾今年4月表示,德國人將來的生活、工作和生産在很大程度上受數字化進程的影響,因此德國今天就要為明天的市場競爭奠定基礎,以鞏固其工業強國地位。

  日本:

  【利用網際網路技術實現“智慧農業”】

  日本的農戶每人平均耕地面積有限,沒有美國那樣的大規模農業,而隨著日本社會老齡化不斷加劇,農業人口正在不斷減少,農業就業人口平均年齡已經達到約67歲,日本媒體稱之為“老爺爺老奶奶農業”。在這種情況下,利用網際網路技術振興農業的呼聲越來越高漲。

  【利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實現24小時耕作】

  日本國際社會經濟研究所主任研究員加藤竹彥日前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今後,包括網際網路技術在內的資訊技術有望引領日本農業新潮流,實現農業的“綠色數字革命”。但利用網際網路等技術發展農業,小規模農戶難以推動,以法人經營作為主體,效果更為理想。而日本農業領域當前一個有利的跡象是,農業生産法人數這些年不斷增加,截至2014年已經達到了1.4333萬家。“利用網際網路等技術的好處在於,它可以將熟練農戶積累的技術和知識數據化,從而有利於讓下一代農戶或農業企業繼承。”加藤竹彥説,通過高精度感測器收集的氣象大數據以及農作物生長數據等,還可實時發送給農戶或管理人員,從而讓他們能夠合理澆灌和施肥。

  此外,通過網際網路實時監控消費者動向,能夠抓住最佳時機生産和銷售暢銷的農作物或農産品;利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無人駕駛拖拉機能夠在大規模農場實現24小時耕作,有效解決農業人口不足問題;而利用大數據分析,還能夠提取出很多迄今為止尚未弄清的資訊,例如能夠發現氣象條件與病蟲害發生的關聯性等。

  加藤竹彥指出,隨著智慧手機和平面終端的普及,將可以向農業耕作人員提供含有雲系統分析的手機客戶端服務,從而提高農場管理效率和農業耕作效果。而利用記錄農産品生産過程的技術,可以把生産過程的數據作為食品資訊的一部分,直接供給消費者參考,從而徹底實現農業的可追溯管理,既有助於確保食品安全和品質的穩定,又能夠讓消費者感到放心。

  他強調説,利用網際網路等資訊技術發展農業,能夠拉動各個行業參與其中,給很多行業創造了商機。

  【正加緊制定智慧農業“路線圖”】

  日本政府一直注重發展高科技農業,農林水産省把利用機器人和資訊技術的農業稱為“智慧農業”,力爭發展節省勞力的高品質農業,並已經在2015年度列出了1153億日元(1美元約兌換123日元)的專門預算。政府目前正加緊制定實現智慧農業的“路線圖”。

  他指出,日本政府今年5月修訂的《日本復興戰略》中的《推進科學技術創新與機器人革命》一章,專門介紹了支援農業的“可穿戴機器”,而由眾多企業和機構組成的“實現智慧農業研究會”,也提出了農業機械自動行走系統、草莓收穫和裝盒機器人、除草機器人、畜舍自動清洗機器人等項目。

  加藤竹彥認為,由於日本的農業剛剛開始引進網際網路技術等資訊技術,因此尚無法全面評估經濟效果,但是在提高生産效率和農産品高附加值方面,網際網路+農業孕育著巨大潛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