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加快石油戰略儲備步伐
- 發佈時間:2015-07-20 15:32:01 來源:國際商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原油價格的持續低迷為原油戰略儲備創造了極好的條件,中國正在加快原油戰略儲備的步伐。根據海關總署最新公佈的數據,6月份中國原油進口同比增27%,年內再次超越美國成為最大原油進口國,而原油進口金額卻大降超四成。
業內人士認為,受希臘危機發酵、伊朗石油出口解禁等利空因素影響,年內國際油價在低位徘徊將成常態。在中國能源進口依存度仍較高的情況下,原油價格的持續低迷為中國增加原油戰略儲備提供了難得的機遇,預計未來中國的原油進口量仍會繼續攀升。
空間很大原油進口量或再創新高
“目前國內煉油廠正處在檢修季節,不可能大量進口原油用於生産。而從目前公佈的經濟數據來看,中國經濟尚未企穩,需求量大增的可能性不大。而此時原油進口量大量增加,只能是用於國家戰略儲備。”商務部研究院重要商品研究預測中心副研究員童麗霞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分析指出。
不過她同時認為,目前中國對進口能源的依存度仍然很高,現在國際原油價格比較低且未來相當長時間都會維持低水準,這給中國增加石油儲備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中國應該抓住這個機會彌補不足。
據了解,隨著進口依存度高企,近些年中國的石油安全問題也越發受到重視,戰略儲備則是提升安全系數的關鍵點。有分析稱,國際能源署(IEA)規定的戰略石油儲備能力的“安全線”,是相當於本國90天的凈石油進口量,而目前中國的石油戰略儲備工程進行至二期和三期之間,即便樂觀估計也僅相當於60天左右的石油凈進口量或者33天左右的原油加工量使用規模,離國際公認的“90天標準”尚有不小差距。
在上述背景下,童麗霞預計,無論未來經濟走勢如何,中國原油進口量都會繼續增加。
相關分析機構對此也持類似看法。彭博社稱,位於青島的二期原油戰略儲備庫開始注油以及位於惠州的儲油庫即將開放,將帶來中國三季度原油進口進一步上漲。上海諮詢公司安迅思發佈報告稱,隨著停産維護的煉油産能減少,中國第三季度原油加工量將環比增長2.5%。
供過於求低油價特徵仍將繼續
“供過於求長期以來是困擾國際油價的難題,在這個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的情況下,預計年內國際油價都會在較低水準徘徊。”童麗霞指出。
相關數據顯示,國際原油在7月上旬再度遭遇利空阻擊,美國西得克薩斯輕質原油(WTI)價格跌至50美元/桶關口附近,布倫特原油也跌至58美元/桶附近。
童麗霞進一步分析認為,受經濟低迷和産業結構調整的影響,歐洲和日本近幾年的原油需求一直在下降。而近期不斷發酵的希臘債務危機,也讓市場擔心會使歐洲市場産生連鎖反應,從而對需求産生不利影響。與此同時,中國、印度等亞洲一些主要買家的需求也在放緩。
與此相對應的是,石油供給量卻在不斷上升。“在石油輸出國組織宣佈不減産的背景下,近期伊朗石油出口解禁重返市場會進一步加大原油的供應量,從而給油價帶來下行壓力。”童麗霞説。
有消息顯示,伊朗已經與全球六個主要國家于7月14日達成核協議。根據協議,美國、歐盟和聯合國將解除對伊朗實施的制裁。分析指出,雖然伊朗需要時間來提高産量,但目前伊朗的原油庫存可以直接出口。預計2016年中期前伊朗可能增加50萬桶/天的産量,2016年底前將進一步增加50萬桶/天的産量,其中大部分將用於出口。
相關連結
本週國內油價或迎“三連跌”
據新華社電由於一個多月以來國際油價的震蕩回落,國內成品油價格自6月以來已連續兩次下調。專家預測,本週國內油價下跌概率很大,很可能迎來“三連跌”。
從國際油價來看,4、5月份處於超跌反彈的過程。布倫特油價年內最高點出現在5月6日,收于每桶67.77美元;紐約油價在6月10日創出年內新高,收于每桶61.43美元。但是,在原油市場供過於求的壓力之下,國際油價難以繼續向上突破。
截至7月17日收盤,布倫特油價和紐約油價分別跌至每桶57.1美元和50.89美元,較年內高點分別下跌15.7%和17.2%。
上周以來,對於國際原油市場而言,雖然希臘危機有所緩和,但伊朗核問題的和解意味著未來將有更多伊朗原油涌入市場,市場判斷,這將使全球石油市場超供的矛盾更加嚴重。
“國際油價只要一上漲,就會有更多的石油生産商增産。”中金公司原油分析師郭朝輝認為,市場供應過剩的局面短期內難以改變,這使得國際油價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會維持較低的價位。
東方油氣網油品部經理程瑞鋒表示,目前國際原油期貨市場看空氣氛濃烈。在超供的壓力下,國際油價面臨著進一步下行的風險。
國內成品油價格變化與國際原油市場走勢密切相關。在4、5月份,國內油價經歷了“三連漲”。隨著國際市場開始調整,自6月以來,國內油價已經“兩連降”。
最近一次國內成品油調價發生在7月7日24時。根據定價機制,到7月21日24時,國內成品油調價時間窗口將再度開啟。由於國際油價跌勢未改,業內普遍預計本輪國內油價或將繼續下調,出現“三連跌”。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