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國際化指數五年增120余倍
- 發佈時間:2015-07-20 07:38:00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日前發佈的《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15》顯示,人民幣國際化指數已經從2009年底的0.02%提高到2014年底的2.47%,五年間增長了120余倍。到2015年人民幣國際化初期的目標已經基本實現,並有望在兩年內成為第四大國際貨幣。
金融交易成推動人民幣國際份額上升的主要力量
自2009年試點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至今已經5年多,其間人民幣國際化程度保持著高速的增長狀態。
據測算,到2014年底,人民幣國際化指數已經達到2.47%。同期美元、歐元、英鎊、日元四大主要貨幣的國際使用份額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人民幣、澳大利亞元、加拿大元及其他新興國際貨幣的份額有所上升。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陳雨露介紹説,根據初步匡算,截至2015年第二季度人民幣國際化的指數已經上升到2.9%,人民幣與日元的差距不足一個百分點。可以預計,隨著“一帶一路”建設逐步落地,特別是資本賬戶穩步開放等政策的推進,人民幣很有可能在兩年之內超越日元,成為第四大國際貨幣。
《報告》指出,人民幣國際化已經轉變為由貿易計價結算和金融交易計價結算兩輪驅動,其中金融交易逐漸成為推動人民幣國際份額上升的主要力量。2014年,人民幣直接投資額為1.05萬億人民幣,同比增長96.5%。人民幣在全球資本和金融交易中的份額也達到了2.8%。與此同時,人民銀行已與32個國家地區的貨幣當局簽署貨幣互換協定,總額3.1萬億。截至本年度4月末,境外中央銀行或貨幣當局持有人民幣資産餘額6667億。
人民幣國際化能否成功取決於國內經濟轉型和制度創新
“當前由於國際機構的制度缺陷以及世界超級國家貨幣實力和經濟實力發生相對變化,全球公共物品供應的總量不足、結構失衡。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所需的全球公共物品,包括金融公共物品極度匱乏、結構不穩定。”陳雨露説。
陳雨露指出,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貿易國,完全有能力利用“一帶一路”建設實施的歷史機遇,增加全球公共物品供給。沿線國家提高人民幣使用水準,也是中國在增加全球公共物品供應。
《報告》指出,中國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最重要的貿易夥伴,提高這個區域使用人民幣的比例,建立一個人民幣的貨幣區域,可為沿線國家提供一個新的金融管理機制。
如何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報告》指出可以從四個方面重點突破:第一,使用人民幣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大宗商品計價結算。第二,促成人民幣成為沿線基礎設施融資的關鍵貨幣。第三是在園區規劃和建設中積極引導人民幣的使用。第四是大力支援電子商務的人民幣計價和跨境支付。
“以‘一帶一路’建設推動人民幣國際化,能否成功歸根結底還是要取決於國內經濟轉型、技術進步和制度創新。”陳雨露説,在這個過程當中,應當汲取某些發達國家的教訓,切忌資金一味地盲目外流,以至於喪失掉本國産業升級機會,在激烈的國家競爭當中功敗垂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