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守住舌尖上的安全

  • 發佈時間:2015-07-20 04:33:06  來源:吉林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閱讀提示

  6月下旬,為進一步促進海峽兩岸新聞交流,拓展兩岸新聞界交流的內容和渠道,增進兩岸民眾溝通和信任,由中國記協組織,大陸首個媒體食品安全專題採訪團赴臺採訪。

  面對食品安全危機的自救、自有供應鏈追溯追蹤系統的建構、企業自主管理系統等給記者留下深刻印象,台灣的做法及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借鑒。食品安全沒有旁觀者,兩岸食品安全密切相連,休戚與共。做好食品安全工作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隨著兩岸在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預防等方面建立起緊密的合作機制,共同推動食品産業鏈安心工程的建制和升級,全力以赴應對食品安全隱患“萬變”,方能求得長治久安。

  圖1.台灣食品追溯追蹤資訊系統。台灣將通過大數據“雲”端架構,“食品雲”逐步覆蓋各食品原料供應端,食品生産加工企業,商超、餐飲、學校等消費端,以全流程監控來實現食品安全資訊的可追溯可追蹤。

  圖2.6月24日在台北登場的“2015台北國際食品展”中台灣館一角,以“台灣食品安心啟航”為宣傳訴求,台灣優質産品精銳盡出,帶給大家滿滿的幸福台灣味。

  幾年前,塑化劑事件曾震驚台灣,去年,地溝油、飼料油事件則讓台灣的食品安全再次陷入到危機當中。而曾經以高品質為追求的“台灣美食”一直是放心的代名詞,美味、安全是貼在台灣食品上的標簽。

  6月下旬,應旺旺中時媒體集團邀請,由中國記協組織,大陸首個媒體食品安全專題採訪團赴臺採訪,參加了2015兩岸食品産業合作及交流會議、2015台北國際食品展覽會等活動。

  如何對食品品質安全進行有效追蹤溯源?知名食品企業對食品安全治理有哪些創新思維?兩岸如何提升食品安全産業的健康發展和合作水準?訪台期間,記者帶著這樣的疑問走訪了台灣食品安全管理部門和相關食品企業。

  搭建大數據平臺建立食品可追溯體系,打造安全透明食品産業鏈

  食品生産的每個環節都可能存在隱患,而全供應鏈的追溯系統具有“確責”與“召回”、風險管理等作用,對保障食品安全意義重大。

  6月24日,2015台北國際食品展覽會上,呼應“台灣食品,安心起航”的主題,大打放心牌,力證從農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成為各企業宣傳的主旋律。記者走進展會特設的食品追溯追蹤專區,初步領略到可追溯系統的精髓所在——手機掃一下食品包裝的二維碼,通過向上溯源、向下追蹤的系統,食品規格、産地批號、公司負責人、認證機構、檢驗報告等履歷一目了然。台灣有關食品專家表示,食品一旦出現安全、品質問題,就能迅速查明食品從哪兒來,銷到哪兒去,中間環節也都變得清楚明瞭,責任清晰。

  為強化食品追溯追蹤能力,台灣啟動了食品雲升級服務。台灣中衛發展中心産業經營部總監葉神醜説,通過大數據“雲”端架構,“食品雲”將逐步覆蓋台灣農場、果菜合作社、畜牧場、屠宰場等食品原料供應端;島內食品生産加工企業;商超、餐飲、學校等消費端,以食品生産、銷售的全流程監控來實現食品安全資訊的可追溯可追蹤。

  記者了解到,從今年年底起,台灣約有5500家食品業者須分階段強制上網申報追溯追蹤資訊。未來若登記不實或未建立系統者,將被高額罰款,並且還將面臨歇業、停業,甚至廢止其公司工商登記的處罰

  近年來,我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已走進普通百姓的視野。如今,被稱為“史上最嚴”的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將於10月1日起正式生效。其中規定,食品生産經營者應當依照本法的規定,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保證食品可追溯。但相關專家認為,目前,大陸的可追溯體系目前更多承擔“資訊記錄”功能,在資訊的寬度、深度和準確度上還面臨較大挑戰。

  企業自律建立全産業鏈責任共同體嚴守每一道防線

  在食品行業,一家供應商出現問題引發下游品牌商榮譽受損並不在少數。

  “每天早上起來,大喊一聲旺旺。”相信這句廣告語我們都不會陌生。旺旺集團1992年到大陸,其米果、休閒、酒類及乳飲等産品佔據大陸市場較大份額。旺旺集團生産總處總處長曹永梅以旺仔牛奶為例與記者分享了旺旺建立食品追溯體系的經驗,深深地觸動了我們。

  “在源頭管理方面,旺仔牛奶建立了完整的供應商引進流程,供應商篩選除了自己審核,還要經過第三方審核,以確保原物料品質。旺仔牛奶從原料進廠到成品出廠,再到産品發往全大陸各分公司,所有與産品品質、數量相關的關鍵數據輸入數據庫,工廠會據此再進行模擬追溯演練。”曹永梅説。

  曹永梅説,“除了正向追溯外,如果收到市場反饋,針對産品發生的問題,馬上就可以啟動逆向追溯程式,確認産品發貨流向、成品檢測、製程、原輔料、包材等資訊,同時,由原料使用批次,也可以回溯到源頭,以進行分析和持續改進。”

  在統一集團,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個現象:企業的員工每天打開電腦,首頁即是食品安全宣傳頁。今年,統一又投資3300萬美元,建設台灣最先進的食品安全檢驗中心,將持續增添全球認證的檢驗設備,年底,可把食品檢驗項目增加到60項左右。

  統一集團董事長羅智先告訴記者,食安風暴後,台灣食品供應鏈大洗牌,統一已經把供應鏈重新歸零檢視,要求供應商遵守企業的採購標準,不能碰觸企業設置的紅線。同時,集團在台灣每年至少投入2%的營業收入做好食品安全方面的工作,未來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投資預算沒有上限。

  大陸正在建立最嚴格的、覆蓋全過程的監管制度,要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和最嚴肅的問責,保衛食品安全。食品企業正越來越注重全産業鏈的安全管控。例如在乳品行業,有效的安全管控開始覆蓋供應商、銷售商等各端。但一個明顯的隱患是佔了食品企業80%的小微食品企業還不可能一蹴而就達到完備的標準。

  透明、安心,兩岸食品安全治理辦法總比問題多

  原料來源多元化、全球化的今天,食品安全問題已不是一個區域的問題,而隨著資訊傳播的加快,食品安全的風險與消費者看到的資訊可能會出現偏差。有效的兩岸合作,對於增進兩岸民眾的溝通和信任,提升兩岸市場食品安全水準、助推食品産業健康發展至關重要。

  在2015兩岸食品産業合作及交流會議上,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孟素荷理事長在報告中説,目前,食品安全加上日益提升的環保問題,依然是決定現有食品企業競爭力及生死的兩大命題。她介紹説,內地從政府、企業、消費者三個層面支撐食品安全。在經貿深度融合的背景下,雙方要共同推動安心工程,推動兩岸食品産業再升級。

  台灣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吳天賜董事長告訴記者,台灣計劃在3年內完成對6000家企業的輔導,就是為了建立可追溯的機制,利用科技手段,為食品安全建立防護網。他同時希望兩岸建立共同的食品安全標準,建立兩岸食品産業供應鏈資訊對接平臺,推動兩岸食品産業深度合作。

  台灣經濟部門負責人沈榮津表示,只要食品産業鏈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了微小的問題,都可能經由産業鏈放大,危害整體産業。因此,加強從農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系統管理,對整體食品産業的發展都相當重要。可以説,現代的國際食品産業鏈,已經成為榮辱與共的生命共同體,必須彼此相互合作,共同滿足消費者對食品安心安全的期待。

  共識,在更多的交流中達成:在兩岸食品安全協議框架下,兩岸在食品安全標準、安全評估、日常監管和資訊通報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的交流合作項目。對於發現的問題産品嚴格執行協議約定,雙方緊急磋商、交換相關資訊,暫停生産、輸出相關産品;即時下架、召回相關産品,保障了兩岸民眾食品安全權益。

  而隨著兩岸在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預防等方面建立起緊密的合作機制,共同推動食品産業鏈安心工程的建制和升級,全力以赴應對隱患“萬變”,方能求得長治久安。

  (本欄圖片由本報記者楊曉艷攝)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