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定增破發:機構投資別只記“七秒”

  • 發佈時間:2015-07-20 02:31:37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投資者説

  很多散戶在過去一週的反彈中再次加上了融資杠桿,義無反顧地衝進市場,也被戲稱為“韭菜的記憶只有七秒”。但市場如果要更加成熟,更關鍵的是機構的記憶還要更長久一些。

  過去的一個月,對於很多散戶,尤其是加了杠桿的散戶來説是倍感煎熬。但其實對機構、甚至説銀行造成最大壓力的,可能並不是來自場外配資,而是定向增發股份項目的補倉壓力。

  在市場的最低點時,幾乎所有4月之後的定向增發項目都跌破了發行價。3月以前所做的定向增發項目依靠前期的大量浮盈勉強撐住了補倉線,但也不斷在逼近預警線。

  與散戶不同,認購定向增發股份項目的機構每份份額均在億元以上,銀行參與程度也最為深厚。定向增發中,銀行往往為機構配2倍左右的杠桿,併為産品設定預警和補倉線。

  但一個不可忽略的前提是,定向增發股份擁有一定的鎖定期,投資標的為限售股,銀行是無法通過強制平倉的手段隔斷風險,只能不斷要求投資者追加抵押。這些普遍上億上十億的項目,給機構帶來不小的補倉壓力。

  在這種情況下,一些銀行和資金方不得不針對特定項目修改了預警和補倉線,或寬延機構的追加抵押物時限。這些“臺面下”的動作不一定“合法合規”,是市場狀況突變下的無奈之舉,但確實將風險傳染到了銀行體系內。

  去年以來的定向增發項目,尤其是一年鎖定期的項目借助市場的東風,確實為投資者贏得了不菲的收益。但隨著市場的不斷水漲船高,定向增發價格的基準也不斷提高。在2014年年末還只能叫價30倍市盈率的股票拖延半年以後定增報價達到60倍市盈率甚至80倍市盈率的並不鮮見。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依然有機構被市場狂熱的情緒所主導積極參與。

  過去一年的早到者依靠放大的杠桿,輕輕鬆鬆“加零”的現實吸引的不僅僅是散戶,四處涌動的大戶通過私募、信託、基金等新渠道紛紛參與進來。銀行理財、保險也積極為他們進行配資,推波助瀾。不成熟的不僅有投資者,也有機構。

  這並不正常。如果機構被“市場永遠漲”的假像所迷惑,市場就會狠狠給他們一拳,這一次“自由落體”式的下跌就是這狠狠地一拳。

  如果説散戶因為資訊的不對稱和個人能力的限制容易被市場情緒主導,機構作為專業投資者應當有自己的判斷,作為穩定市場的“定海針”,而不應隨波起舞。

  以市盈率60倍甚至80倍的價格認購鎖定一年的定增股份項目,很可能不是基於對公司未來利潤增長的合理判斷,而是賭博。因為未來一年的利潤增長大致上是看得見的。

  如果機構都在賭的是未來一年資金會推動估值中樞,市盈率標準不斷往上增長,在退出時仍能找到“接盤俠”。未來的接盤俠又到哪去找呢?

  監管部門為定向增發設定一定的鎖定期,正是為了抑制市場主體可能的短期狂熱情緒,引導投資者和上市公司從長遠出發。所募集的資金一般是為了投資新項目,擴大再生産,更多地反哺實體經濟。而狂熱的為套利而進行的定向增發操作,偏離了定向增發制度的初衷。定向增發中無處不在的杠桿,使得短期限定增的套利屬性更加增強。

  這並不是説定向增發不應出現杠桿,而是“善用杠桿”作為一種機構理念目前很大程度實際上被“有杠桿就用,能用多大杠桿就用多大”的操作替代。

  很多散戶在過去一週的反彈中再次加上了融資杠桿,義無反顧地衝進市場,也被戲稱為“韭菜的記憶只有七秒”。但市場如果要更加成熟,更關鍵的是機構的記憶還要更長久一些,“好了傷疤忘了疼”的行為還需要更少一些。

  □何葉(藍巨投資分析師)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