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五水共治”建設美麗北侖新探索

  • 發佈時間:2015-07-20 01:31:17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記者宦建新

  7月10日,寧波市科技局與北侖區政府正式建立“區局會商”機制。今年的區局會商的一項重點工作就是:科技支撐“五水共治”,建設美麗北侖。在實踐中探索以科技支撐“五水共治”,建設基層創新生態體系的發展路徑,對北侖區村鎮社區治理和生態文明建設以及村鎮可持續發展的實踐進行理論提升和技術支撐,並形成樣本意義。

  “五水共治”是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戰略,也是科技工作的一個重點。寧波市科技局和北侖區政府多次協商調研,面向基層,面向社區主動設計了《村鎮生態化治理及社區可持續發展研究整合示範》項目,這個項目的實施,標誌著科技支撐“五水共治”從原來單一的技術成果項目應用到進入科技面向基層,服務基層,以重大項目為載體,推動建立生態文明體系,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階段。

  北侖區是寧波市區域經濟特徵鮮明、科技創新活躍的地區,依託北侖港的輻射帶動,北侖區委區政府積極推進生態立區、科教興區。近年來,科技支撐“五水共治”風生水起。

  寧波市科技局設計的這個重大科技計劃項目,就是在北侖區科技局近年來大力支援,北侖區柴橋街道等社區不斷實踐“五水共治”的基礎上實施的。

  7月中旬,科技日報記者在柴橋街道耳聞目睹了“五水共治”帶來的變化。柴橋街道因蘆江而立、因蘆江而美,近年來重點圍繞蘆江水系做文章。2012年起,著手開展了河道清淤、畜禽養殖場整治、落後産能淘汰等工作。2014年,街道按照區委、區政府提出的總體部署,計劃用3年時間,投入1.2億元,建設11個重點治水項目,力爭蘆江河創市級“水生態文明建設示範河道”、街道創建國家水利部“水生態文明試點街道”。

  區局會商,科技支撐“五水共治”,建設美麗北侖是一次新的探索。

  首先,區局會商實現了科技力量與當地創新資源的集聚,上下聯動,在戰略上設計。

  建立區局會商制度後,寧波市科技局主動設計了《村鎮生態化治理及社區可持續發展研究整合示範》項目,以優化農村生態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為突破口,圍繞村鎮生態建設、社區體系化治理、水生態環境治理、生態監測技術體系、可持續發展機制等關鍵問題進行科技攻關、重點突破。項目選擇柴橋街道瑞岩社區等典型社區進行差異化集中示範,依靠科技攻關、新技術的整合、推廣和應用,使北侖區35公里蘆江流域生態面貌明顯改善,從而建立東南沿海村鎮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社區建設的理論框架和技術體系。

  會商會後舉行了“五水共治”科技支撐引領座談會。寧波大學建築工程與環境學院院長鄭榮躍介紹了《北侖村鎮生態化治理及社區可持續發展研究整合示範》項目的前期準備情況及實施方案,專家以及科技部有關領導分別對項目進行了點評和座談討論。

  寧波市科技局局長黃利琴説,通過“區局會商”,市科技局、北侖區政府全面加強科技合作,將更加有效地推進市委市政府有關創新驅動重大決策、政策措施的落地入企,使科技創新的政策、舉措更加貼近一線、接上地氣,更加契合縣(市)區的特色和實際。為推進“創新北侖”、“美麗北侖”建設提供科技創新方面最優的服務和最大的支援。

  其次,面向基層,以建立基層生態體系為目標試點先行,在戰術上創新。

  以柴橋等街道為試點,北侖區科技局引導企業和科研機構加快推進“五水共治”領域科研攻關、治水科技成果轉化和應用示範。2015年,先後組織申報水和土壤污染監測、預警與防治技術,大氣、節能、節水等領域科技項目10余項,目前,30余項市級以上相關領域科技項目正在實施推進中。通過項目開發、課題研究、結對指導等形式,就治水轉型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借智”涉水專家和創業創新人才。累計邀請寧波大學等高校院所科技特派員10余名,幫助區內小門村、牌門村等實施污水垃圾及綠化工程和河道生化處理,並成功創建為市級新農村建設科技示範村鎮。

  北侖區提出,充分發揮北侖走在全國“美麗鄉村”建設和全省“五水共治”工作前列的優勢,以瑞岩社區、紫石社區等村鎮社區為示範點,聯合寧波大學、中科院寧波城市環境觀測研究站、北侖區“五水共治”辦等,總結提出村鎮社區生態建設、社區體系化治理與可持續發展的理論體系和建設技術模式,打造獨具特色的“生態村鎮”。柴橋街道相關領導表示:選擇在柴橋街道開展試點,這對我們來説是一個新的重大戰略機遇,對於推進柴橋的五水共治和美麗鄉村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