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快遞業還能火多久?

  • 發佈時間:2015-07-19 01:30:42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聞觀察

  記者調研發現,中國快遞業在高速增長的同時,一系列焦點問題不容回避。有人因此發出疑問:中國快遞業還能火多久?

  焦點一:“以價換量”的發展模式亟須改變

  今年一季度,中國民營快遞企業業務量市場份額佔85.6%,業務收入市場份額佔75.3%。

  然而,記者調查發現,全國有1萬多家快遞企業,具備全國網路的企業近70家,不少公司處於虧損狀態。

  “一家依靠風投不斷注資的企業一年虧損5億多元。”業內人士透露。據業內統計,快遞單價近年來不斷下降,2005年平均單價為27.7元,到2014年只有14.7元。在勞動力、油品等快遞成本要素上漲的情況下,這種低水準的擴張難以維持。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魏際剛説,中國快遞業務量世界第一,但“以價換量”的發展模式亟需改變。

  記者走訪了眾多民營快遞企業,發現處於下游産業的快遞缺乏對其上游産業電商的議價能力。

  以“三通一達”為代表的民營快遞企業對電商的依賴程度高,70%以上的業務來自淘寶等電商平臺。在淘寶等電商平臺,絕大多數賣家註明只發“某某快遞”。對於廣大消費者來説,網購選什麼快遞,電商説了算。

  商務部産業國際化戰略所所長張威認為,快遞業很多需求來自於電商,電商也依託快遞迅速擴張,但是電商和快遞的關係還有待理順。

  焦點二:行業大而不強

  “中國的産品可以出口到全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但沒有一家國內快遞企業能送達,只有國際快遞企業巨頭可以。”魏際剛認為,我們全球性的快遞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

  國家郵政局發佈的2014年快遞市場監管報告指出:“發展模式較為粗放,行業大而不強。”

  張威説,整個快遞業的發展滯後於全球化進程。産業組織結構不合理,而且業務模式比較單一,網路化、一體化服務能力不強。

  徐勇告訴記者,我國快遞包裹的增長量超過美國聯邦快遞和UPS,而快遞業的收入只相當於它們的八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

  “沒有快遞産品的相關標準,造成實際上無法監管。”徐勇認為,作為現代服務業,快遞業應該建立精細化的標準體系,這也是影響行業做大做強的重要因素。

  焦點三:行業誠信體系尚未建立

  “不規範經營、損害消費者利益、安全問題,快遞的誠信體系還沒有建立。”江南大學副校長金徵宇説。

  國家郵政局對2014年快遞業消費者投訴做了統計,每百萬件快遞包裹中,有效申訴最低為4.6件、最高為62.8件,差距達十幾倍。延誤、丟失、損毀仍是消費者申訴的突出問題。

  根據國家郵政局的快遞包裹寄遞規定,快遞企業要對包裹進行驗視後方能寄遞。

  而據快遞物流諮詢網的抽樣調查,90%以上的客戶不願意配合快遞員驗視快件。一些快遞公司對是否嚴格執行開箱驗視,也往往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快遞包裹裏是什麼?究竟值多少錢?丟了如何賠償?在收寄驗視制度沒有貫徹執行的情況下,容易相互扯皮、引發糾紛。”徐勇説。

  根據郵政法相關規定,沒有保價的包裹,一旦丟失按快遞費用的5倍賠償。一些基層網點的快遞員告訴記者,絕大多數用戶都抱著僥倖心理寄快遞,很少有保價的。而實際上,因為丟件引發法律糾紛的,並非個案。

  “強企業首先要強監管,尤其要強化對行業的安全管控。”國家郵政局智庫專家邵鐘林説。

  焦點四:行業“用人荒”如何破解

  “我現在最怕看到媒體炒作快遞員‘月入過萬’的消息。胃口被吊得越高,我們就越留不住人。”一家快遞網點負責人對記者坦言。

  每逢電商大促、快遞包裹“圍城”,快遞員人手短缺成為常態。高端管理人才缺乏、一線快遞員流動性大,未來誰來做快遞員?人才問題成為快遞業發展不容回避的問題。

  記者走訪了眾多快遞企業的加盟網點發現,企業的用工成本已經超過運營成本的一半,且每年以10%—20%的速度上漲。快遞員流動性高得出奇,差不多每年要換掉一大半,每年“雙11”前快遞員辭職是常態。不僅一線快遞員經常出現用工荒,快遞企業在經營、管理、技術各方面,都存在人才短板。

  記者在調研中發現,一些民營快遞企業還停留在家族創業時代,主要依靠創始人的眼光、魄力和獨斷從事經營,優秀的職業經理人隊伍少之又少。即使高薪引進的人才,也因為不適應其家族管理風格,很難留下來。

  焦點五:給予快遞車輛合法地位還需等幾時

  一家年業務量超過10億件的大型民營快遞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全網系統每年因車輛問題被查扣罰款的金額超過5000萬元,“這還是保守估計”。

  根據我國道路交通安全相關規定,客車不能裝貨,貨車不能進城。然而,一些快遞企業把依維柯、金盃等客車拆掉座椅後運貨,被相關執法部門查扣自然是家常便飯。

  記者了解到,有些城市制定了快遞運輸車輛的技術標準,並向各快遞企業分配了購車指標。但是,由於眾多民營快遞企業採用加盟制模式,總部拿到的指標,無法讓下面的加盟商購買,致使不少快遞車輛指標實際上被浪費。

  業內人士建議,對快遞車輛的相關政策適當放寬,實行統一標識和規格,上牌備案,加強管理,並協調相關保險公司開闢新險種,為事故後賠償提供保障。

  “徹底解決快遞車輛的合法性問題,不應該再拖延下去了。”多家快遞企業負責人如此表達期待。

  (據新華社北京7月17日電)(記者崔俐莎 趙文君 方益波 葉鋒 顧瑞珍 高亢)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