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網際網路+”衝擊的是沒有創新思想的人

  • 發佈時間:2015-07-18 01:30:54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同樣是馬桶蓋,日本品牌的為何就讓國人趨之若鶩;同樣是指甲刀,德國的為何就要比中國的貴100歐元。在新常態下,視製造業為立國之本、強國之基的中國,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製造業升級大考驗。

  7月17日,在科技日報社主辦、科技部人事司和科技部青年聯合會協辦,由科技部黨組成員、科技日報社社長李平主持的第五期《科技創新大講堂》上,作為中國製造業代表人物,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主講“新常態下的格力式創新”。她説,“中國製造要超越德國製造,就必須要走自主創新的道路。”

  要靠製造業改變世界對中國的形象

  “一個沒有創新的企業是沒有靈魂的企業。”這是格力電器自成立以來的座右銘。董明珠在格力20余載,從珠海的一家小電器公司到現在的世界500強,中國電器製造走出家門,走向世界。但對於“中國製造”在世界上的認可度,董明珠依舊憂心。

  曾經有個事,讓她記憶猶新。雖然格力的産品在中東賣的特別好,有40%的市場佔有率。但中東經銷商卻表示,能不能不要打中國製造,他説你哪怕打一個泰國製造,我們這裡都好賣很多。

  “這句話對我們刺痛很大。”董明珠説,“要靠中國製造業改變世界對中國人的形象,這是我們的責任,也是社會責任。”

  董明珠坦言,現在真正高端的技術不在中國,這是她最痛心的。她自嘲説,每次講到自主創新,自己就很激動,“語無倫次”。

  格力在科技上的創新,是董明珠最引以自豪的。格力電器一直鍥而不捨地堅持“核心技術自主研發”,目前擁有全球最大的空調研發中心,擁有8000人的專業研發隊伍,有6個研究院和7個技術研發部門,2014年平均每天誕生11項專利。

  董明珠表示,格力的科研投入不設上限,僅2014年,格力的研發投入達到50億元。一個剛入職不久的博士提出一個研發項目,董明珠認為很有市場潛力,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風險。最後她決定給這個項目一個億的研發費用。

  “中國的技術不是不可以崛起,不是不可以作為世界上最頂級的科技強者,而是我們需要真的投入。”董明珠説。

  真正的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

  其實,格力這種重視創新能力與核心競爭力的理念,是經驗教訓“買”來的。

  2000年左右,格力中標一單多連線項目,當時中國還沒有一家空調企業掌握多連線技術。格力公司領導信心滿滿帶隊赴日本,打算從合作夥伴手中購買多連線技術,誰知遭遇到對方毫不留情的拒絕:這是日本企業用十六年時間自己研發的、目前國際最先進的技術,多少錢都不賣。回國之後,格力立刻組建研發團隊,夜以繼日,艱苦攻關,最終成功研發出自己的多連線技術,攻克這一技術難關。

  “從那一刻開始,我們真正意識到,靠購買技術只能買到國外已經淘汰的技術,真正的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只有走自主創新的中國創造之路,才能掌握核心技術。”董明珠説。

  多年來,董明珠一直視科技創新為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抓手,並建立起一整套激勵創新的規章制度。在她的推動下,格力在創新性研究及發展領域完成諸多“不可能的任務”:全球首條R290(碳氫製冷劑)空調生産線在格力竣工,被中德兩國專家聯合評定為“國際領先”;首個應用格力直流變頻熱泵離心機的“工業餘熱熱泵供暖項目”在石家莊投入運作;格力光伏直驅變頻離心機系統實現中央空調能源自給自足,不用電費,開創中央空調的“零電費”時代;2015年,格力電器自主創新的工程體系獲國家科技創新二等獎,這是格力四年內第三次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

  “空調行業發展一百多年了,今天我可以負責地説,最先進的技術在中國,在格力。”説這番話時,董明珠底氣十足。

  董明珠很不認可格力是傳統行業代表的説法。她認為,“網際網路+”衝擊的是沒有創新思想的人。“只要跟上時代的步伐,積極創新,就是‘網際網路+’的時代。格力已經把智慧化融入到我們的産品裏面去。”

  (科技日報北京7月17日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