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7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聚焦中國經濟六大看點

  • 發佈時間:2015-07-17 20:18: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同比增長7%,主要經濟指標逐步回暖,積極因素不斷增加。如何全面理解當前經濟運作的“穩”與“好”?這種“緩中趨穩,穩中向好”的狀態能否保持?仍面臨哪些困難?實現全年經濟穩中向好靠什麼?引領中國經濟爬坡過坎、行穩致遠仍有哪些工作要做?

  緩中趨穩如何體現?

  連續兩個季度經濟增速保持7%;上半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718萬人,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穩定在5.1%左右;1至6月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3%,漲幅與一季度基本持平;同期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6%,“跑贏”GDP增速……

  今年上半年,面對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和持續呈現的經濟下行壓力,GDP、就業、物價、居民收入等經濟數據都指向一個字:穩。

  “經濟運作總體上處在合理區間,主要經濟指標逐步回暖,積極因素不斷增加,呈現‘緩中趨穩、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國家統計局局長王保安日前作出這樣的判斷。

  他認為,儘管上半年經濟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0.4個百分點,但符合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後增速換擋的客觀實際,也符合典型經濟體的一般規律。

  穩中向好怎樣理解?

  儘管中國經濟依舊承壓,但在一系列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防風險政策措施的推動下,主要指標逐月企穩、回升勢頭好。與此同時,産業結構優化、發展動力轉化、市場活力激發、品質效益提升。

  例如,作為工業核心指標,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已連續3個月回升。從三大需求看,上半年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11.4%,終止了持續回落的態勢。6月當月消費繼續穩健增長,出口同比增速由負轉正。此外,二季度房地産市場明顯回暖。

  亞洲開發銀行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健分析,這些情況表明中國經濟整體企穩回升的態勢正在形成。更重要的是,結構調整和相關領域的改革繼續取得進展。

  産業結構上,上半年第三産業佔GDP比重為49.5%,比去年同期提高2.1個百分點,經濟由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轉化的趨勢得以延續;從需求結構看,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繼續提升,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拉動GDP增長4.2個百分點,貢獻率為60%,比上年同期提高5.7個百分點;上半年全國新登記註冊企業同比增長19.4%,註冊資本增長43%。

  當前態勢能否延續?

  綜合分析我國經濟面臨的環境和條件,可以認為,下半年國民經濟總體上仍將延續上半年穩中向好的態勢,有信心、有能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

  這種信心首先來自於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仍具有巨大的韌性、潛力和迴旋餘地。我國工業化、城鎮化仍未完成,與發達經濟體甚至部分發展中國家相比,仍然存在不小差距。這是我國經濟增長的基本動力來源。

  根據國家統計局測算,過去10年間我國城鎮化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平均拉動投資增長3.7個百分點,拉動消費增長1.8個百分點。

  這種底氣還來自於前期穩增長政策效應不斷顯現,全面深化改革推向縱深,不斷拓展新的發展空間、激發新的活力。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認為,下半年經濟保持平穩增長的態勢已經顯現。從“三駕馬車”分析,下半年房地産投資有望轉穩、基礎設施投資穩中略升,將為穩住投資發揮重要作用,加上消費將保持平穩、出口有望微升,將合力為經濟增長提供支撐。

  面臨哪些風險挑戰?

  産能過剩依然突出,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連續40個月同比下降,企業利潤增長放緩,局部地區和部分領域穩增長壓力加大……這些問題的存在,提醒我們國內結構調整的陣痛仍在持續,新舊動力轉換尚未完成,産業、地區、行業分化明顯,向好勢頭仍需鞏固。

  據了解,在總體偏緊的市場環境下,部分老工業基地和資源枯竭型城市抗風險能力低,經濟出現了下滑。部分地方財政增收困難,就業壓力也有所加大。例如,上半年,東北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2.2%,降幅比一季度擴大0.6個百分點,規模以上企業就業人員下降9%,地方本級財政收入也出現下降。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資訊部部長王軍説,從國際看,世界經濟復蘇緩慢,不確定性上升。從國內看,儘管新産業、新業態、新産品涌現,但新動力的成長一時還難以對衝傳統動力下降的影響。

  這是因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中面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是轉型的陣痛,解決這些問題需要一個過程。只要處理好“穩”與“進”的關係,堅持穩政策、穩預期和促改革、調結構的結合,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格局,這些問題可能都不會再是問題。

  “下半場”如何發力?

  不少專家認為,要確保全年經濟預期目標的實現,下半年穩增長不能鬆懈,要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做到以穩促進,不斷鞏固經濟向好基礎。

  關於進一步增強發展動力,正如王保安指出的,“從短期看要充分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但穩投資不是要像以前一樣大水漫灌,而是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重點投資那些有利於促進産業升級和人民生活水準提高的領域和産業,如城市地下管網、環境保護等相關基礎設施,要防止形成新的産能過剩。同時要創新投資機制,混合投資主體盡可能採用PPP模式,提高投資有效性。

  張立群認為,當前宏觀調控要針對可能的風險點定向精準發力。下半年定向調控要關注促就業、保民生,要針對世界經濟可能出現的波動做好準備。

  怎樣實現行穩致遠?

  新華社記者日前赴多地調研發現,不論地方還是企業,凡能主動適應新常態,改革步子大、調整結構動手早,努力向中高端産業邁進的,發展勢頭都不錯。

  用王保安的話説,就是“從中長期看,轉型升級關鍵要靠創新!”我國經濟要保持中高速、邁向中高端,最根本的是要推動技術創新,創新不僅能突破技術瓶頸制約,也能創造新的需求。

  無論是穩增長、調結構,還是實現創新驅動,最終都要通過釋放改革能量,創新改革機制,為經濟的轉型升級、穩定發展提供體制機制保障。而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深化改革應體現和聚焦在全面放開價格審批、徹底放開産業準入、加快放鬆科技管理以及深度放活國有企業這“四放”上。

  總之,要立足穩增長,著力調結構,拼力促改革,以相機性、緩衝性的宏觀決策,以效率導向性、機制創新性的改革舉措,適應引領新常態,轉型升級上臺階,紮實推動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