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司機:補貼高峰月入2.2萬 現只賺萬把塊
- 發佈時間:2015-07-17 15:45:00 來源:今日早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年上半年,“專車大戰”一直是熱門話題。
去年底,Uber正式進軍杭城,並以補貼方式廣攬用戶;今年3月,聯姻後的滴滴快的宣佈“免費請全國人民坐專車”,乘客可享受免起步費的優待,由此掀起了一輪專車行業的補貼大戰。
5月份,“滴滴快車”業務初入杭城,將補貼大戰逼入高潮,不僅出現了“週一免單”活動,還給乘客大量發券,給司機大量發錢。
補貼的最大結果,就是讓眾多乘客養成了打專車的習慣,在補貼高峰時甚至傳出“大媽”叫專車去菜場的事。同時,也涌現了一大群開專車賺錢的業餘司機,有的甚至炒了老闆魷魚,變身為全職專車司機。
似乎,一個穩定龐大的市場就此形成。但是,最近很多乘客發現,以前一下單就有司機來搶單,現在等上好幾分鐘都未必有反應;以前剛一下單,可能抬腳就能上車,而現在接單的專車與自己隔著好幾條大街。
回過頭來發現,前幾個月滿大街跑的專車少了很多。
樣本一
羅師傅,40多歲,滴滴快車司機
最近愛做晚上生意,因為可以不開空調
老羅是杭州一家事業單位的專職司機,以前單位領導下班後“活動”較多,他得跟著,後來反“四風”政策嚴了,他便開始早早下班。再後來,他幹起了專車司機的活。
每天下午5點到晚上11點,是老羅作為專車司機的上崗時間。用他的話説,純粹賺點油費。但其實老羅比誰都算得精,白天拿單位工資;傍晚出來賺高峰補貼;晚上路況好,開車又省心又省油。
老羅剛註冊成為滴滴快車司機時,當時的司機獎勵為4—6倍,雖説每公里價格只有0.99元,但高額的獎勵讓他很心動。“從武林廣場到吳山廣場,大概是4公里左右,算上紅綠燈時間,乘客只要花五六元。因為比計程車便宜得多,所以乘客肯定喜歡坐,而我們拿到手的錢有二三十元。”
20分鐘路程下來,高峰時期能有30元入賬,一個小時至少兩單。算上各種補貼,老羅當時一天的收入有300元(除去油費),一週下來,2000元起步。
“我是杭州人,對杭州路況熟悉,所以比其他司機跑得快。尤其是接乘客的時間,比其他人要省很多,對方一説在哪,我基本上都知道,幾乎不用看地圖導航。”老羅説,自己這個本事絲毫不比計程車司機差,所以幹起專車生意來,順手得很。
最近,老羅沒那麼高興了,原因是專車補貼降了太多。“以前是4—6倍,現在是1.5—2.3倍之間,補貼獎勵一直是波動的。”
算起現在的賬目,老羅説,如今顧客打車每公里價格漲到了1.3元,最低消費是7元,一趟20分鐘的行程車費在10元上下,算上最高峰時期的補貼也才20多元,但還要減去20%的平臺費和5毛錢的乘客保險。
“20分鐘收入15元上下,一個小時按兩單算的話,一天開6小時,收入也才200元不到,一週只有1000塊錢出頭。”
“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你們沒想到,夏天開車都是開空調的,燒油更厲害。如果車子排量在2.0以上,開著空調在市區跑,每公里少説也要1塊錢。而滴滴的收費標準才1.3元/公里,你説我們還能賺多少錢?”
老羅還是很精明的,因為他在根據實際情況調整開專車的時間。最近老羅都在晚上接單。晚上7點之後,高峰補貼雖然沒了,但跑在馬路上可以減少開空調時間,車子跑得快了,燒油量自然也少了。
樣本二
葛俊傑,28歲,Uber專車司機
補貼高峰時月入2.2萬元,現在只能賺萬把塊錢
小葛是新杭州人,沒女朋友,空余時間多。
他的上一份工作是在蕭山一家外貿公司做職員,今年春節後,他辭職幹起了專車司機。
説小葛運氣,是因為他開Uber專車的時間比較早,賺到了補貼最多的那一段收入,一個月下來最多賺到過2.2萬元(含油費)。
小葛説自己剛開“人民優步”的時候,整個杭州的專車司機還不多。那時的乘客更少,很多時候是有了優惠碼才會想到去體驗一下,慢慢地才形成叫專車的習慣。
“那時候,時間都耗在去接乘客的路上,因為專車少,乘客一叫單,我開過去可能要二十來分鐘,而乘客實際坐車的時間並沒有多少。”
小葛説那時候最喜歡跑遠端單,每趟專車的補貼上限為150元,跑一趟機場的收入就有150元以上,而乘客只需要付大約50元。
“Uber是按周結賬的,每週有4000多塊錢打進賬戶來,真是看著就歡欣鼓舞,全天跑在馬路上,再累都覺得很值得。”
漸漸地,知道開Uber賺錢的人越來越多,開始很多人還不信,但一試就嘗到了甜頭,於是馬路上到處跑著專車。
“以前還是掃馬路等訂單,後來就直接停車候著,是因為專車實在太多了。我自己用乘客端上線一看,一條馬路上至少有三四輛車等著,幸虧打專車的人越來越多,總算生意還不差。”
最初的時候一小時有一單生意,到生意最好的時候,一小時有四五單。“有些人打車就是一點點路,踩個油門轉個彎就到,這樣的單子太好了。”小葛認為,這就是乘客養成叫專車習慣的最好見證,他們享受的就是到府來接的快感。
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小葛的專車收入如今變得越來越差。他認為原因有二:滴滴的起步價比Uber低,乘客被分流了;Uber的司機補貼從以前的2—3倍降低到了1.3—2.1倍,獎勵上限從150元變成50元。
“每天早晚高峰期,專車還是比較多的,因為高峰獎勵還是可以的。但是,到了平峰時間,專車就很少了。你叫一個單子,接你單的那輛專車可能在很遠的地方,而以前,可能就在你樓下。”
小葛加入了一個300多人的專車司機微信群,前後一比較,他發覺有好多變化:如今群裏只剩下30%的人還在開專車;以前很多全職開專車的變成了高峰期開車,成了“醬油黨”;當初每月賺過一兩萬元的,如今都沒了開專車的興趣。目前活躍在司機端的,大多開專車時間不到一兩個月,沒嘗過最初的甜頭。
那麼,小葛現在每月還能賺多少錢呢?
他每天開專車的時間為早上7點到10點之間,然後回家休息,下午4點再出來做生意,一直到晚上9點、10點,基本上賺早晚兩個高峰時段的補貼,外加做一些晚上生意。
“一週下來大概是3000塊錢左右,其中油費開支佔三成不到點,一個月的收入有萬把塊錢。”小葛説。
雖然賺得沒以前多了,但小葛並不想放棄。他覺得,開專車的最大好處就是時間自由,哪天心情不好就不開了,這是以前上班時享受不到的“任性”。
記者手記
補貼力度減弱的專車市場
還有多少活力?
前不久,滴滴快的宣佈獲得新一輪融資,融到了20億美元,Uber也傳出了成功融資消息。
於是,很多乘客、司機又開始“憧憬”了:是不是新一輪補貼大戰又要美美地來了?
但是,兩家公司並沒太大動靜。
事實上,在一番“補貼大戰”之後,專車市場已經開啟,吃多了免費“蛋糕”之後,用戶習慣也已形成。
對於競爭最激烈的滴滴快的、Uber這兩家企業來説,現在已不再需要花很大力氣進行“市場培育”,要做的只是在市場份額爭奪上,進行持久較勁。於是,我們現在看到更多的新聞是,Uber在哪些新城市開發業務;滴滴把業務範圍擴散到了巴士、代駕、拼車等領域。
再回頭看看專車業務,補貼雖然仍存在,但補貼標準越來越低,專車也變得越來越少。
這麼一來,專車市場到底還有多少空間?
目前,滴滴快車的收費價格是每公里1.3元;Uber人民優步是每公里1.8元,算上常年8折活動的話,每公里也才1.4元左右。而在交通相對擁堵的杭州開車,排量在2L的車子,每公里的油耗就可能在1元以上。如果沒有補貼,專車司機的利潤空間非常微薄。
如今,記者在採訪中碰到的專車司機,更多的是晚高峰出來打打“醬油”的,月收入基本上兩三千元(除去油費)。“現在補貼雖然少,但兼職出來玩玩也還湊合,如果取消補貼,誰還來開專車啊,那不是活雷鋒嗎?”一位專車司機説。
網際網路企業都不是傻子,補貼遲早會有結束的一天,那麼到時候,低價專車業務還有多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