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張傳清:嶂下村裏的扶貧“創客”

  • 發佈時間:2015-07-17 03:33:58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付偉

  初夏,廣東省東源縣漳溪畬族鄉嶂下村。雨後初晴,艱難穿過一段剛剛平整出來的泥濘土路之後,一幢嶄新的板房出現在記者面前。作為綠地美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嶂下基地的“管理中樞”,在不久的將來,其輻射的將是一片規劃面積達4500畝的産業區域。

  雖然已是一員久經“商場”的“老將”,但談起涉足現代農業和參與社會扶貧,綠地美公司總經理張傳清更願意將自己定位為一名“創客”。“在做中學,在學中做。”他説。

  構建利益分享新機制

  2014年2月24日,廣東省扶貧工作現場會在嶂下村召開。而作為當地引入社會力量參與扶貧開發的典範,剛剛在當地站穩腳跟,綠地美公司便被推到了聚光燈下。“那時,山上的果苗才剛剛開始栽種,不少地方仍是光禿禿的一片。”張傳清説,雖然幾乎還只是一張白紙,但包括省領導在內的不少與會代表聽了他描繪的發展藍圖和帶動村民致富的構想之後,都頻頻點頭,鼓勵他好好幹。

  在“公司+村委會+農戶”的框架下,綠地美公司雖然佔有嶂下基地70%的股權,但全部需要通過真金白銀的資本投入才能實現,另外30%的股權由村委會及入股村民行使,不過,其實際認繳的資本金只需要達到15%即可。“同時,基地1500萬元的前期投入全部由綠地美公司負責。”張傳清説,之所以敢於向村民如此大幅度“讓利”,除了看好基地發展前景希望雙方長期穩定合作之外,也是想將企業的社會責任通過這種方式盡可能多地對村民“變現”,“省扶貧産業示範基地的牌子不能白拿啊。”

  最終,張傳清決定用三根線“拴”住農民的心——除了主要面向村集體層面的股權分紅之外,基地還向農戶支付土地流轉租金,並優先安排嶂下村村民到基地務工。“在基地務工,每天保底能賺到80元。”張傳清説,這個數字已經遠遠超過河源市的最低工資標準。

  將綠地美公司“請”進嶂下村的,是河源市交通運輸局駐村幹部何武平。進村扶貧後,何武平將嶂下村的土地優勢、勞動力優勢和生態優勢加以包裝放在網上,並親自“站攤吆喝”、招徠客商,主打扶貧公益牌。最終,2013年9月,正在尋找有機農業種植和農業觀光旅遊基地的綠地美公司對嶂下村動了心。而在引資談判中,作為一名扶貧幹部,何武平在為村民爭取最大利益的同時,也將更多受惠機會留給了貧困戶,“前三年,村集體分紅中將拿出一半用於扶助全村貧困戶。”何武平説。

  打造休閒農業綜合體

  理順了利益分配機制,確保讓村民的荷包都能鼓起來,張傳清説,這下他總算可以放心大膽地將資金“砸”在嶂下村的山巒上了。

  目前,綠地美公司已經開發土地面積2600畝,超過規劃面積的一半。一個名副其實的“百果園”正鋪展在嶂下村的山坡上。山上山下,種有檸檬、山楂、櫻桃、火龍果、蓖麻、砂糖橘、紅梨、無花果等多個品種。之所以要搭配這麼多“花色”,用張傳清的話來説,是因為綠地美正在下另外一盤“大棋”——打造休閒農業“綜合體”。

  在綠地美公司的發展中,果樹等經濟作物種植只是主業之一。張傳清更看重的,是被果香聚攏來的人氣。“吸引遊客參與體驗式種植和採摘。”張傳清説,果樹品種多,就可以保障一年12個月都有東西供人採摘;同時,隨著山上的果樹逐步成熟挂果,下一步基地還將增建旅遊休閒設施,“在長遠規劃中,還將按照三星級標準建設一座以臨時性草房和木屋為主的度假酒店,初步打算建110間。”

  除了水果採摘和酒店經營之外,蓖麻種植則是綠地美公司嶂下基地另一個重要的潛在盈利點。按照張傳清的説法,雖然蓖麻品種會逐漸退化,3年必須砍掉重種,但其渾身都是寶,能夠衍生出很多産業鏈條——蓖麻葉可以用來養蠶,蓖麻莖可以做肥料,蓖麻籽可以提煉蓖麻油,“尤其是蓖麻油,克服了普通油600攝氏度高溫以上就難以保持穩定性的弱點,被廣泛應用於賽車乃至航太等高端領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