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黑龍江省盤活森工閒置資産 激發産業升級潛能

  • 發佈時間:2015-07-17 00:33:38  來源:國家林業局網站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自2012年以來,黑龍江森工林區盤活閒置貯木場、鐵路專路專用線資産,促進企業轉型發展的典型經驗和做法,廣泛引起媒體關注,其中最具特色的“合江現象”還被爭相轉載。如今,森工林區的全面停伐,倒逼各地貯木場經濟、鐵路線經濟開始向更深層次發展,並且精彩頻現。

  龍江森工“三江”林區所屬23個林業局,有大小不一的貯木場40余個,鐵路專用線60余條,其中最大的貯木場大小相當於150個標準足球場,60條鐵路專用線既可以深入林區腹地,又可以貫穿全省、連結各邊境口岸並通往全國各地。

  省森工總局生産局局長孫亞忱説:“黑龍江森工林區,承擔著為國家經濟建設提供棟樑材的重任,建國初期,這40個貯木場就是當時的木材轉机站,也正是通過這些鐵路專用線運送了3億多立方米的木材,為國家經濟建設作出重大貢獻。”

  進入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由於木材産量大幅調減,貯木場開始大面積閒置,職工也隨之下崗轉崗,專用線上,歷經歷史車輪打磨的鐵軌也逐漸失去了往日的光輝,變得銹跡斑斑。近幾年,隨著森工轉型號角的吹響,森工人開始用發展的眼光重新審視這些閒置資産並進行大膽嘗試,僅2、3年的光景,原來貯木場那荒涼的景象已經不復存在,專用線更是成為稀缺資源,取而代之的是糧倉林立、火車穿梭、人聲鼎沸。

  探索與實踐

  早在2007年,迎春林業局就率先在貯木場建起了以糧食倉儲加工為主,佔地面積63萬平方米的工業園區,在此基礎上,利用地處東北黑蜂自然保護區的優勢,投資1億多元建成了東北地區最大的蜂産品加工企業,目前,迎春的黑蜂系列産品已經成功打入國內市場。

  樺南林業局也緊緊圍繞已建成的糧食儲運輸基地,全力打造佔地221萬平方米的工業園區,3年的時間,累計招商引資金17.9億元,包括米業加工、煤炭加工等7家企業落戶其中,項目達産後,將新增銷售收入近20億元。現在園區最忙的時候,得一千多人,還要不分晝夜加班加點地幹,已經在倉儲運輸基地工作的曹國軍這樣告訴記者。此外,雙鴨山、鶴北林業局的糧食倉儲企業也相繼建成投産。

  與其他林業局所建設的糧食倉儲所不同的,在鶴立林業局這裡建設的是成品油儲備基地。這個綜合性商業油品批發和銷售企業,佔地面積9萬平方米,儲油量達5萬立方米,預計年收入5億元,該項目的落地讓企業獲得1200萬元收益的同時,解決了120名職工就業的難題,填補了我省東部地區大量成品油需求的市場空白。

  截止到2013年,合江林區已建成成品油儲備基地1個,糧食倉儲基地4個,150萬噸的糧食倉儲能力佔三江地區總量的1/10。相應建成的工業園區達3個,其中省級重點推進工程1個。

  聚集與輻射

  2014年4月1日,隨著黑龍江森工林區全面停止木材商業性採伐的號角吹響,轉型中的森工人越來越重視貯木場經濟、鐵道線經濟在區域經濟打造中形成的聚集和輻射效應。那些因停伐而閒置貯木場和鐵道線,又因轉型而獲得重生。

  如今走進沾河林業局原貯木場,出現在我們眼前的不是高高楞垛,而是一排排整齊的糧囤,包括騰創糧食儲運有限公司在內,4家糧食加工企業陸續落戶貯木場。騰創糧食儲運有限公司的副經理許超告訴記者,他們投資的時候正好趕上黑龍江森工林區全面停止木材的商業性採伐,貯木場面臨轉型。選擇這裡主要有兩個因素,一是這裡是糧食的主産區,二是這裡有鐵路優勢,就這樣在招商局的牽頭下,雙方開展了合作。而這樣的合作也帶來了雙贏,沾河林業局招商局局長秦玉忠説:“從我們跟大連良運合作以來,我們是13年5月份簽的合同,年末投産到年末分成就是58萬,那麼14年我們分成能達到180萬。”

  與此同時,利用佔地面積60萬平方米的貯木場和四條鐵路專用運輸線,沾河林業局還規劃建立一個木材市場,解決局址內40多家木材加工企業解決原料短缺難題;建立一個水貂養殖基地和一個木耳種植基地,這樣一來,不僅每年可以産生經濟效益600萬元,而且也解決貯木場原職工的就業問題。

  原貯木場工人李永順對於現在生活美得合不攏嘴,他説,以前在貯木場是做檢尺,現在工資和福利待遇非常可觀,我挺滿意。他的老同事丁淑梅也説,我原先在貯木場做統計勞資工作,這個工作做了將近10年了。現在(騰創倉儲)做會計,挺滿意的。

  與沾河林業局相鄰的通北林業局則在貯木場內建成投産了森工倉儲能力最大的糧食倉儲基地,總倉儲能力達50萬噸。總經理孫景彬説:“正在建設二期工程,我著重于發展食品深加工,我要把我的糧食通過我的脫水以後把它加工成半成品,成品。”

  截至目前,依託貯木場的空地和鐵路專用運輸線的便利,加上地處糧食主産區的地緣優勢,沾河、通北、樺南、迎春、雙鴨山、鶴北五個林業局利用貯木場招商引資,打造了糧食倉儲物流基地,糧食總倉儲能力目前接近200萬噸。每年就可為企業增加收益近億元,安排就業2000人。劉曉原本是通北林業局貯木場工人,記賬、檢尺工作做了有7、8年,他告訴記者:“這幾年木材逐漸沒有了,停伐了,正好通北林業局倉儲基地建立,就到這打工了,最起碼不用出去,在家跟前直接就可以掙錢,養家,挺好的。”

  此外,林口、東方紅、沾河、葦河、大海林、海林、柴河、東京城等林業局則結合自身優勢,利用貯木場空地發展種植養殖業,食用菌、甜葉菊栽培,大鵝、生豬、肉牛養殖等項目相繼落戶貯木場,不僅使閒置的貯木場風生水起,還帶動了更多職工就業致富。

  目前三江林管局所屬23個林業局中有19個局的貯木場已經被有效利用,利用率達83%。其他林業局正規劃著建設養老院、物流中心等項目設施。就連牡丹江木材加工廠、齊新工這樣的院墻企業也在這方面做起了大文章,倉儲物流已經成為院墻企業突破改革發展瓶頸,走出困境的主力項目。

  省森工總局多种經營局局長韓東安説:“應該説盤活存量引進的一些項目都是非常好的,現在比較有名的是糧食倉儲運輸經濟,應該值得大家學習和借鑒,貯木場經濟將會成為森工轉型發展的主要支撐或者增長點,我們有很多資源,把這些資源盤活了,可以説森工經濟將會有一個很大的提高”。(趙熙記者孫曉銳)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