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透視數字背後的五大看點

  • 發佈時間:2015-07-16 10:31:50  來源:福州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綜合

  昨日國家統計局發佈了上半年經濟數據。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産總值29686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0%。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7.0%,二季度增長7.0%。分産業看,第一産業增加值20255億元,同比增長3.5%;第二産業增加值129648億元,增長6.1%;第三産業增加值146965億元,增長8.4%。從環比看,二季度國內生産總值增長1.7%。

  看點一基礎設施投資大幅增長

  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8.1%,低於去年同期25%的增幅。國家統計局發佈的固定資産投資報告顯示:2015年1月至6月,全國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237132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1.4%;基礎設施投資(不含電力)40601 億元,同比增長19.1%,增速比1月至5月提高1個百分點。其中,水利管理業投資增長14.5%,增速回落1.6個百分點;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增長19.1%,增速提高3.1個百分點;道路運輸業投資增長22.2%,增速提高0.6個百分點;鐵路運輸業投資增長18.9%,增速回落5.3個百分點。

  中行報告指出,二季度GDP增速低於此前預期,主要是去年以來官方出臺的一系列穩增長政策效果尚未完全顯現,這些政策包括新批項目、降息降準、減稅降費等。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元春直言,當前固定資産投資增長缺少有力支撐,直接影響了經濟增長,而且這種拖累仍將持續。

  穩增長的關鍵仍是穩投資。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國家發改委近來頻頻出手,密集批復鐵路、機場、公路、城市軌道等重大項目,半年間共批復38個項目,投資總額高達6670億元。

  在“有形之手”的推動下,基礎設施投資成了近期經濟數據中少有的亮點:今年1月~5月,基礎設施投資(不含電力)29160億元,同比增長18.1%,高於同期的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數據近一倍。“但是這個增長彌補不了房地産投資和製造業投資下滑所帶來的影響。”劉元春認為,目前看到的投資下滑並沒有見底的跡象。劉元春認為,基礎設施可以增加有效供給,不直接反映在生産設備和生産能力的全面提升上,還通過增加有效需求,可以防止經濟下滑趨勢。

  看點二房地産市場趨穩回升

  統計局在固定資産投資報告中公佈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房地産開發投資43955億元,同比名義增長4.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7%),增速比一季度回落3.9個百分點,其中住宅投資增長2.8%。房屋新開工面積67479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5.8%,其中住宅新開工面積下降17.3%。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5026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9%,商品房銷售面積由負轉正,全國同比增長 3.9%,其中 6 月份增長16%。商品房銷售額一季度9.3%,二季度增長10%,這是2014年以來首次正增長。

  瑞銀集團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表示,二季度實體經濟活動延續羸弱增長,生産面和需求面均乏善可陳。雖然房地産銷售繼續好轉,但庫存高企繼續拖累房地産建設活動,進而抑制工業生産和固定資産投資。 他認為,雖然去年基數較低,但庫存高企拖累住宅新開工面積下降17.3%。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姚景源認為房地産開始企穩:“固定資産投資主要由三大塊構成,第一塊是基礎設施投資,第二塊是工業投資,第三塊是房地産。房地産方面,在今年上半年特別是到6月份,銷售面積和銷售額由負轉正,説明房地産開始企穩。我們可以預測下半年房地産總體是平穩的狀態。此外,由於産能過剩,我們的工業、製造業面臨著比較大的困難。在工業投資上面,雖然保持了一定的增長,但是下行的幅度值得關注。”看點三非公經濟活力增強

  統計局發佈數據顯示,上半年民間投資比重佔全部投資比重上升到65.1%,非公有制經濟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速度比全部工業增長速度快1.8個百分點。規模以上私營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6.2%,而同期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為-0.8%。

  對此,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解讀為:改革的紅利在繼續釋放。“這一點主要表現在民營經濟的活力有效增強,非公經濟的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是8.1%,比一般工業的平均增速高了1.8個百分點,民間投資的數據增長11.4%,佔總投資比重是65.1%,也在繼續提升,這就説明,在一系列簡政放權的措施推動下,民營經濟活力也是在增強。”看點四就業形勢總體穩定7月15日,盛來運在GDP報告公佈後的新聞發佈會上,提到一些關於就業狀況的數字。“就業情況,應該説比預期的要好,上半年城鎮新增就業718萬人,完成全年目標的71.8%,調查失業率也在5.1%附近,就業形勢總體穩定。所以,從主要指標情況來看,國民經濟目前仍在合理區間平穩運作。”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姚景源對此做出解讀時提醒,我們的目光不能僅僅停留在GDP上。“中國經濟經過30多年的發展,主要矛盾已經由解決溫飽、告別貧困、追求比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轉變為以增長的品質和效益為重點。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把握中國經濟,目光不要僅僅停留在在GDP上面,還要全方位、綜合地看待整個國民經濟的運作。”看點五中國GDP未被高估

  在7月15日上午GDP報告公佈後的新聞發佈會上,金融時報記者提出了關於GDP平減指數的問題,並提出“有分析人士認為這個指數其實是相對比較低的,誇大了中國GDP這樣一個數額。”

  批評中國宏觀經濟數據的品質,總是一個令人興奮的話題。最近凱投宏觀的研究,就質疑了中國的GDP平減指數,認為這一指數沒有扣除進口價格變化,導致了2014年中國GDP增速被高估一兩個百分點。針對經濟數據的質疑,國家統計局發言人盛來運表示,中國GDP增速沒有被高估。“西方國家核算GDP主要採用支出法,而中國是生産法。中國在核算GDP時,已用一系列價格指數進行扣除,外界用支出法的價格扣除邏輯來套用生産法的核演算法是不合適的。不過,我國個別價格指數還有缺陷,今後將進一步完善。”

  盛來運認為,總體來説,中國並沒有存在平減指數被低估,GDP被高估的情況,是能客觀實際反映情況的。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