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1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提升中國製造的國際分工地位

  • 發佈時間:2015-07-16 06:21:09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提要 未來5到10年,國際垂直産業分工的格局不會發生根本改變,中國在全球分工體系中的地位將會繼續提升,有望從全球價值鏈的低端向中高端升級,並在全球價值鏈治理中發揮越來越積極的作用

  製造業是國民經濟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製造業持續快速發展,建成了門類齊全、獨立完整的産業體系,成為世界重要的製造業基地。然而,與世界先進水準相比,儘管中國製造業規模很大、參與國際分工格局的程度很高,但由於整體産業發展水準較低,不僅産業受制於人、附加價值低,而且參與國際分工的代價巨大,仍然處於國際分工體系的低端,大而不強,轉型升級和跨越發展的任務緊迫而艱巨。

  當前,世界經濟發展正面臨著一系列深刻的變化:以製造業的數字化、可再生能源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産業變革正在興起,發達國家紛紛提出重振製造業戰略並促進製造業回流,廣大低成本發展中國家致力於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産業配套條件、吸引外商直接投資以發揮比較優勢、推動勞動密集型産業發展;以TPP和TTIP為代表的新型國際貿易體系加快推進,中國經濟在經歷30多年的高速增長後進入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這些變化將會改變未來五到十年主要國家的比較優勢、競爭優勢,而中國製造業的國際分工地位也將發生顯著的轉變。

  一是從依靠廉價勞動力形成的成本優勢向建立綜合競爭優勢轉變。過去,中國成為世界工廠和國際産業分工體系的重要參與者主要得益於發揮了勞動力豐富和成本低廉的比較優勢,並形成了在製成品領域的價格競爭力,然而這一情況正在發生轉變。目前,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一些勞動密集型産業正在從中國向周邊成本更低的發展中國家轉移甚至向發達國家回流。中國已無法繼續依賴於簡單的勞動成本優勢,而必須將勞動力素質優勢、産業配套優勢和低成本製造優勢結合起來並通過加強創新提高産品的技術水準、精緻程度和品質,形成新的綜合競爭優勢。近期出臺的《中國製造2025》就明確提出,以促進製造業創新發展為主題,以提質增效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資訊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為主線,以推進智慧製造為主攻方向,促進産業轉型升級,實現製造業由大變強的歷史跨越。這為中國製造業的轉型升級指明瞭方向。

  二是從國際直接投資的凈流入國向對外投資大國轉變。經過30多年的發展,中國已經成為最大的外匯儲備國,隨著國內生産成本的上漲,一大批中國企業開始加快對外投資的步伐,聯想、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等優勢企業正加大對海外企業的跨境並購力度。國家正在實施的“一路一帶”戰略、自由貿易區談判也會有力地推動國內企業的走出去。可以預見,未來10年,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仍將快速增長。

  三是從全球價值鏈的低端向全球價值鏈的中高端攀升。隨著技術、管理水準的提升,國內産業發展正從低端向中高端水準邁進,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分工地位也正在向中高端攀升。中國出口産品的單位價值也正在快速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反映出國際分工地位正在改善。國務院發佈的《中國製造2025》,旨在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戰略機遇,通過加強創新和推進新一代資訊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提高工業的基礎能力、綜合整合水準,促進製造業實現由大到強的轉變。在微觀市場主體的努力下,在國家政策的扶持推動下,中國在全球分工體系中的地位將會不斷提升,有望從全球價值鏈的低端向中高端升級,並在全球價值鏈治理中發揮越來越積極的作用。

  應對國際分工格局變化、提高國際分工地位,根本上還是要練好內功,提高自身的産業發展水準和國際競爭力。未來5到10年,正是中國産業競爭力來源發生轉變和製造業由大做強的關鍵時期,要促進傳統優勢産業轉型升級,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推進工業化和資訊化的融合與製造業和服務業的融合發展,重塑製造業新的國際競爭優勢和形成日益強大的國家競爭優勢,使中國製造業從高消耗、低效益的粗放型、低水準擴張轉向精益、清潔、高效的速度與品質並重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實現工業增長動力由簡單勞動和物質要素總量投入驅動向知識、技能等創新要素驅動轉型。力爭通過10年的發展,在中國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全球價值鏈旗艦企業、一批在細分市場領域做到極致的“隱形冠軍”企業和一批具有蓬勃生機、創新活躍的中小微企業,實現中國由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的轉變,全面提升在全球價值鏈中的控制力和國際産業分工地位。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