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找準突破口先啃“硬骨頭”

  • 發佈時間:2015-07-15 03:31:28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李傳君

  到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對於發展相對滯後又參差不齊的西部地區來説,如何選擇突破口十分關鍵。四川省綿陽市決定從最窮的地方入手,先啃硬骨頭,先解決最棘手的問題,由難到易地推行工作,目前各項工作有條不紊,並取得初步成效。

  年初以來,綿陽市劃定三台縣最貧困的南路片區16個鄉鎮533平方公里為綿陽市農村綜合改革試驗區(綜改區),其中7個鄉鎮36個村為核心區,9個鄉鎮為輻射區、帶動區。

  今年3月,綿陽市從市縣共抽調出89名幹部,其中19人專職在指揮部工作,其餘72人全部下到核心區36個村擔任第一書記和副書記。試驗區指揮部通過與縣級部門和相關鄉鎮工作對接,擬定了5年發展目標任務。

  為什麼要成立試驗區

  “如果農村地區不實現小康,那就無從談全面小康,因此實現全面小康的難點在農村,尤其是貧困地區的農村。”從綿陽市政府副秘書長位置抽調下來的試驗區指揮長賀旺説,“對於綿陽市來講,平壩地區歷來發展較好,山區通過災後重建各方面發展也上去了,唯獨丘區發展一直滯後,三台縣又是全市典型的丘區貧困縣,而該縣南路片區又最為貧困,因此我們選擇這裡建立農村綜合改革試驗區。”

  該區域自然資源稟賦差,山高溝狹,土多田少,每人平均耕地面積僅0.73畝,丘地面積佔比高達75%;而且區域基礎設施差,尚有28公里村道需要硬化,水利設施缺乏且老化,靠天吃飯較為突出;去年區域內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7600余元,低於全縣平均水準1400余元。

  “建立試驗區的目的是從改革入手,破解一些瓶頸,釋放農村發展動力,探索總結出成功經驗,一個片區接著一個片區地建設,通過5年奮戰,讓全市實現全面小康。”賀旺説。

  試驗區主要做什麼

  賀旺介紹,綜改區主要工作包括放活土地産權、深化農村改革,堅持規劃引領、明確發展方向,創新體制機制、推進精準扶貧,加大基礎投入、改善發展條件,培育新型主體、加快産業發展,統籌城鄉發展、推進新村建設,夯實基礎黨建、完善社會治理。

  放活土地産權、深化農村改革的重點是破解“三個難題”,抓好“三個試點”,開展“三個探索”。破解“三個難題”,即創新産權流轉體系,破解資源變資本的難題;創新生産經營體系,破解誰來種地的難題;創新社會化服務體系,破解怎樣種地的難題。抓好“三個試點”,即農村産權抵押融資試點、資金互助合作社試點和財政項目資産量化試點。開展“三個探索”,即探索農民有償退出土地(林地)承包經營權和宅基地使用權,探索農村改革補貼方式,探索擴權強鎮。

  “建設綜改區要編制高起點、高標準、高水準的規劃。”賀旺説,“要讓總規劃與鎮鄉規劃、新村規劃以及交通規劃、産業規劃、農田水利等專項規劃相互銜接,建立科學完善的規劃體系。”目前,由清華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規劃設計院承擔的各項規劃正在緊張完善中。

  産業培育方面,綜改區確定了“糧油下田、經作上山、種養結合、生態迴圈、品牌引領、三産互動”的要領,探索“農業園區+龍頭企業+專合組織+基地+農戶”“農業園區+專合組織+農戶”“大園區+小業主”等多種模式推進規模發展。

  幹群齊心向貧困宣戰

  距離縣城60公里的三台縣五福橋村,長期以來被當地群眾戲稱是“政策遺忘的角落”,而今年村民都非常高興,新村聚居點和産業規劃已經完成,3年後,這裡將是滿山開遍白色油牡丹,農民個個住樓房,各種服務設施與城裏無異。

  盛夏酷暑中,從綿陽市農科院抽調來擔任鎮黨委副書記和村支部第一副書記的侯光輝,忙碌著與鎮村幹部天天跑田間地頭,皮膚已經變得黝黑。

  “從3月2日到位,我們幾乎沒有一天休息。”侯光輝説,“這裡的老鄉太窮了,1/3的人住在土坯房裏,去年該村每人平均純收入比全縣平均水準低差不多3000元!”

  為了加快産業扶貧,工作組引進浙江牡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進駐五福橋村,建設油牡丹産業示範園區,以帶動附近多個村發展油牡丹産業。

  綜改區各項建設贏得群眾熱烈支援,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群眾集資已達1200萬元,17條社道路已開工建設,小農水、土地整理、農業綜合開發等項目也正在醞釀之中。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