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8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礦山穿上“綠衣” 再現生態美景

  • 發佈時間:2015-07-14 06:29:51  來源:貴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成嘉廷 特約記者 楊 聰

  盛夏,萬山礦山國家地質公園,邊坡治理、廢棄場地治理、生態破壞修復等工程正在有序開展,一片繁忙的施工景象。汞錳污染場所治理點,原本的黑色已綠鬱蔥蔥,呈現一片生機。廢棄的礦洞,已成為遊覽的景點,大批遊人穿梭其間。

  曾經輝煌一時的萬山採礦區所呈現出來的新景象,是我省實施礦山生態修復工程的一個縮影。

  如何讓青山綠水與金山銀山協調發展?近年來,我省堅持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的原則,把重心從地下礦業開發轉為地上生態修復,使礦區從“黑色”向“綠色”轉變,實現了礦業開發的轉型升級。

  “地下”到“地上”,

  堅守生態與發展的底線

  貴州是藏礦大省,目前已發現能源、金屬、非金屬、水氣等類別的上百種礦産。長期以來,礦業開發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物質保障,産生了巨大經濟效益。

  是發展需要,也是利益驅使,許多礦産資源被肆意開採,未得到應有保護,造成礦山地質災害、水資源環境破壞、土地壓佔退化、地形地貌景觀破壞等。

  如果任由無節制地開發,任由肆意的破壞,礦區的生態將毀於一旦,我們的資源優勢將變成環境劣勢。

  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在發展與生態兩條底線面前,實施礦山生態修復,迫在眉睫。

  近年來,我省出臺系列礦山環境保護與治理方案,以制度法規規範開採行為,督促各級政府把工作重心從“地下”轉移到了“地上”,走持續發展的綠色之路。2013年,我省還啟動了“礦山復綠”行動,擬將158個礦山納入“礦山復綠”行動,分3年(2013年-2015年)實施。

  “黑色”到“綠色”,

  礦區轉型演繹自然之美

  夏日的水城縣獼猴桃産業示範園,更顯盎然綠意。這是全省100個高效農業示範園區之一,也是水城縣礦山轉型、礦地共同發展的範例。

  園區是由煤礦企業出資,在煤礦礦界範圍內建設,總面積1萬畝。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即由煤礦企業出資進行基礎設施建設,農戶流轉土地入股,公司再返聘農戶管理基地。

  水城縣獼猴桃産業示範園,是我省礦山從“黑色”向“綠色”轉型發展的生動實踐。一産接二産,也是我省在實施礦山生態修復過程中呈現的一大亮點。

  “礦山復綠”涉及減災防災、工程建設、礦山地質、農田水利、生態環境和環境保護等專業領域,是一項系統工程。

  我省在礦山生態修復過程中,對礦山地質環境進行全面、客觀的調查評價,抓住關鍵環節確定治理恢復思路。特別重視地質環境穩定性問題,並在此基礎上,採用工程、生物措施,進行土地復墾、斜坡復綠、水資源環境治理等,最終達到生態條件恢復、景觀美化的效果。

  礦區變景區,

  綠色振興促使“二次飛躍”

  穿越礦洞感受別有洞天的奇特,遊走棧道觀賞奇山秀水的神韻,萬山礦山公園,如今已成為遊客嚮往的旅遊景區。

  被譽為“中國汞都”的萬山,汞礦開採、冶煉史有兩千多年。本世紀初,萬山汞資源因過度開採而枯竭,不得已實施政策性關閉。汞曾造福一方,也帶來較大的環境破壞。

  曾經的繁華汞都,如何實現二次飛躍?萬山不回避現實和矛盾,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恢復生態、整治環境,並結合當地特有的汞文化和礦山自然風景,把礦區打造成景區,實現了從賣礦産到賣風景的轉變。

  近日,記者在萬山礦山公園看到,曾經堆積如山的黑色廢渣被綠草覆蓋,工人正在險峻的山腰修建棧道,邊坡治理、泥石流治理、汞礦居民出行大道等建設項目正在有序施工。

  通過礦山公園建設,消除了礦渣、爐渣對附近居民造成的威脅,使破壞的地貌景觀得到修復,地下水污染得到治理,改善了居民的生存條件,也美化了居民生活環境。

  礦業開發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礦區生態修復是福澤子孫的重大舉措。我省實施礦區生態修復,在利用好礦産資源的同時切實保護好環境,走出一條可持續的“綠色發展”之路。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