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安徽顧公蜂業:做好蜜的關鍵是控制原料

  • 發佈時間:2015-07-14 02:33:00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楊丹丹

  即使是從小進行過專業“品蜜”訓練的顧振宇坦言稱,僅僅靠肉眼和味蕾的辨別依然很難判斷真假蜂蜜産品,“蜂蜜産品的真假難以辨別主要在於人工合成的産品可以達到蜂蜜産品的各項理化指標。做為專業人士,通常會從三個方面來辯明。一是溯源,了解蜂産品來自哪個蜂廠;二是感官判斷;三是理化指標。只有綜合這三個方面的資訊才能判斷出來蜂蜜産品的真假。”

  “感官判斷一是眼睛看,不同蜂蜜呈現不同的色澤,例如最純的洋槐蜜是水白色,棗花蜜是琥珀色,蕎麥蜜是黑紅色。二是鼻子聞,不同品種蜂蜜的香味不同,都有該品種獨特的天然花香味。三是嘴巴嘗,蜂蜜是已知甜味劑中最甜的物質,所謂最甜莫若蜜,反之摻假蜂蜜的甜度會降低。”顧振宇分析道。

  顧振宇是安徽顧公蜂業的第二代傳人、安徽省蜂蜜協會的副會長。從少年時代開始繼承父親的衣缽,從事養蜂釀蜜産業。對於蜂蜜産業有一種特殊的情懷。他的蜂蜜産品在安徽省內有200多家專賣店。

  合作社拴緊品質生命線

  “350戶蜂農是我們産品的供貨商,也是決定品質的命脈。這個季節,蜂農們正在東北一帶進行放蜂採蜜。”顧振宇介紹説,蜂農的工作非常辛苦,每年從3月起忙碌,追著花期從安徽出發至山東再往河北再到內蒙古、東北一帶沿途放蜂,一直到10月返回家鄉。

  合肥至誠蜂業有限責任公司會安排專業技術人員伴隨這些蜂農一路隨行,對他們釀造的蜂蜜産品進行品質掌控和技術指導,同時組織貨源回廠、保證貨源的穩定。至誠公司專門將旗下的蜂農們組織成立了合肥至遠養蜂農民專業合作社,從技術到管理再到監控統一標準。

  “除了給蜂農進行技術培訓、市場分析、提供生産資料等,品質安全知識也是必不可少的課程。”顧振宇稱,主要是對養蜂使用抗生素的控制和監督。

  以産定銷只做高端産品

  “真正的好産品一定是限量供應的。我們的蜂蜜産品都是以産定銷。”顧振宇坦言,這麼多年為什麼沒有把蜂蜜産業做大,把廠值做大,這與産品的特殊性有關。

  “如何確保品質?最重要的是控制原料。做蜜如同做人,絲毫不能摻假”。顧振宇稱,“純天然的蜂蜜釀造整個過程需要七天。蜜蜂採集花蜜後,將其唾腺分泌物裝到巢房中,經過釀造、脫水,使含水量降至20%以下,並使雙糖充分轉化成單糖,葡萄糖和果糖總的含量達到70%以上。這個釀造的過程需要7天。”然而市場上銷售的一些蜂蜜産品往往等不及這7天自然生産期,而拔苗助長縮至1天。

  行業規範要靠自律

  談及現今蜂蜜市場以假亂真、以次充好的現象,顧振宇説他不便評價別人的産品,只想用心經營好自己的産品。

  “蜂蜜産業在農産品中份額較小,人才比較缺乏。”顧振宇説,他們合作社的蜂農也正在呈逐步老齡化趨勢。這個行業的人才青黃不接是影響産業發展的重要原因。

  “在國外,蜂蜜産業是作為國家戰略高度進行貼補。”顧振宇稱,蜜蜂是作為整個大自然生態産業鏈的重要一環,蜂蜜不過是附加産品而已。在中國目前仍然做不到這個程度。不過,過去的蜂農外出放蜂採蜜還需要向種植者交納一定費用,現如今已經提高意識不收費,並且歡迎蜂農去放蜂。這已經是大大的一個邁進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