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大學生創業將破除成功率“魔咒”

  • 發佈時間:2015-05-15 09:15:02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創新創業大潮中,讓你每一滴血都不安分,都在求改革,求創新。日前,在浙江省溫州市舉行的大陸、台灣兩岸高校創新創業論壇上發出了這樣的資訊。

  中國高教創新創業教育學會秘書長楊芳説,連續4年在溫州討論推進創新創業教育,讓我們感到不再陌生和孤獨,尤其是近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關於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讓我們深刻感受到:創新創業教育的春天來到了。我們的工作價值就是在大學生心中播下一顆顆創新創業的種子,破除目前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僅為2.4%的“魔咒”。

  有關統計顯示,全國高校中約有80%的大學生有創業意願,但真正在高校期間就進行創業活動的學生比例並不高,受到資金、場地、市場、人脈等因素的影響,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僅為2.4%。

  “創新創業主體從工人、農民向大學生轉變。”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何向榮承擔人社部門委託的創業指數研究課題後發現,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社會創業的主體往往是工人、農民,且局限在熟人圈子內。在當前倡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草根型創業向創新型創業轉型,創新創業主體變成了大學生,資金來源從個人、家庭轉向風險投資基金、私募基金以及眾籌等開放的圈子。

  “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並不是鼓勵大學生一個人創業。”台灣中華大學創新育成中心資深經理許文川認為,大學生如果一個人創新創業非常辛苦,所以大學裏要鼓勵團隊創業,尤其是鼓勵學生跨係部、跨學院組建團隊,提高創新創業資源互補性與抗挫折能力。

  比如,高校創新創業團隊中,有的學生是學商業管理的,對財務比較敏感;有的是機電學院的學生,對技術比較精通;還有的來自管理學院、人文學院等,要讓每一個學生的專業能力在創新創業中得到充分發揮。每名大學生必須知道自己的長處與短處是什麼,在一個團隊中所有的短處都有可能變成長處。台灣中華大學內的餐廳和旅館就是學生創新創業的舞臺,讓大學生去嘗試經營一家餐廳、旅行社與超市,鼓勵學生參與學校科研成果的産業化過程,讓科研導師、企業導師帶領學生去解決創業過程中的各種問題。

  “我們寧願學生在校園內嘗試失敗,也不希望他們進入社會後嘗試失敗。相對而言,在校園內失敗,大學生積累的經驗會更加豐富。”許文川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表示,一方面要培養大學生的企業家精神與素養,另一方面要大膽地讓他們去嘗試,鼓勵創新,寬容失敗。

  高校是培養人才的地方,目前一些高校既不缺土地、資金,也不缺理念與人,就是缺特色,缺好的辦學模式與人才培養模式。何向榮説,阿里巴巴的馬雲、新東方的俞敏洪等人創業成功的事實證明,只要高校培養的人才貼近市場和企業需求,市場就會歡迎。

  “創新創業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兼任中南大學創新創業教育辦公室主任的楊芳透露,該校創新創業的氛圍比較濃厚,先後走出了三一重工梁穩根比亞迪王傳福等業界大亨,在上交所和深交所的上市公司老總隊伍中,有一批是中南大學的校友。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既有高校的責任,也需要政府支援、企業幫助,還離不開各類園區的服務以及社會的參與。楊芳認為,目前,有國家宏觀政策的引領,有地市一級政府的扶持機制,還有全國上萬家風險投資機構在物色項目,創新創業生態圈的環境會越來越好,一切都將發生深刻變化,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僅為2.4%的“魔咒”自然會破除。

  本報溫州5月14日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