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你知道太陽是綠色的嗎?

  • 發佈時間:2015-07-12 06:38:4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科普讀物閱讀平臺多種多樣

  ◇ 少兒科普讀物前景廣闊

  ◇ 科普書種類多,精品少

  ◇ 辟謠還得靠科普書

  □ 欒笑語

  “老婆老婆,太陽是綠色的呢,不知你聽説過沒?”2014年1月23日,網名“橘子控”的微信用戶開啟微信公眾號“寫給老婆的物理科普讀物”,上線第一篇文章《太陽是綠色的》,自此開始平均每月一期的“科普征程”。今年6月11日,電影《侏羅紀世界》在中國上映第二天,微信公眾號“少兒科普讀物”上線一則《侏羅紀世界遊園指南》,圖文並茂地介紹了各種恐龍的身長體重、肉食草食、攻擊性和防禦力。

  利用著網際網路平臺,無論是個人或機構,都在做著千百年來人類不斷重復且致力拓展的事業——向更多人介紹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這就是科學普及。

  科普無處不在

  從石頭、泥土、金屬、竹簡、紙張,到電子螢幕乃至立體模型,科普讀物正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多彩面貌

  您最喜歡的科普讀物是什麼?

  “《萬物簡史》。”

  “小時候看的《十萬個為什麼》。”

  “《三體》,算嗎?”

  記者街頭隨機採訪了20位路人,有的能明確説出經典的科普作品,有的表示對科普不感興趣,有的對兒童科普書籍了解更多,有的習慣通過網際網路平臺獲取碎片化的科普知識……不同回答反映了當前科普閱讀的多元化態勢。

  就閱讀載體而言,不斷有“新兵”加入科普陣營。在科普圖書這一傳統領域,分輯讀物早已登陸中國,這種分輯出版發行、可合成冊的叢書被國際出版業界公認為十分適合承載科普內容。“大部頭的百科全書很難實現科學知識的真正落地,人們常常是買了書卻束之高閣。分輯讀物就能很好解決這些現實問題。”新光傳媒董事長熊偉向記者介紹,“分輯讀物每一輯的頁數號碼可以不連貫,內容分門別類從大的百科全書中抽出,創作務求圖文並茂,每個星期只給讀者二三十頁內容,增加閱讀趣味,減少一次性經濟投入,促進讀者真實閱讀。”新光傳媒從2005年起與中國和平出版社合作出版分輯讀物《發現之旅》,140個星期出版了140輯,收集齊全的讀者可將其按照頁碼順序重新裝訂,最後形成一套家庭圖解百科全書。

  在新興領域,網際網路更加催動了科普的狂歡。為什麼啄木鳥不會得腦震蕩?怎樣的人體才能反手摸到肚臍眼?為什麼可以冬天集中供暖,夏天卻不能集中供冷……登陸泛科技興趣社區“果殼網”,你會看到許多趣味性強又涉及日常生活的具體問題和科學解答。這些“知識點”妙趣橫生、吸引力強,科普類網站、科技興趣社區、微信公眾號等正在成為科普閱讀的重要平臺。

  就閱讀方式而言,科普內容正在以更鮮活、實用、碎片化的姿態參與著人們的生活。即使是對記者表示對科普不感興趣的人,也會在不經意間了解到相關資訊。在各類資訊平臺傳播廣泛的生活常識、養生方法等就是典型的實用科普內容。

  從石頭、泥土、金屬、竹簡、紙張,到電子螢幕乃至立體模型,科普讀物正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多彩面貌,科普閱讀也更加鮮活生動。

  再造《十萬個為什麼》

  讓大眾科普小眾化,針對每個細分群體的需求進行深耕,為他們量身打造産品

  知識更新瞬息萬變,新興科技層出不窮,社會熱點不斷轉換,讀者消費需求升級……科普讀物的前景和“錢景”都備受期待。

  在大眾科普中,有實用的養生保健、健康生活、休閒文化類圖書;位於前沿熱點的轉基因、食品安全、環境問題等主題;科學文化領域的科學人文、科學文藝類圖書;還有應急科普如核泄漏應急科普、傳染病防治、防災減災等。這些不同領域的科普類圖書佔據著大眾科普的“主戰場”。角色特殊的少兒科普讀物則更被業內看好。在各大圖書銷售平臺的童書排行榜中,前十名裏大都會有科普類讀物的席位。

  然而,科普書不少,科普圖書的隱憂同樣不少。“對選題‘深耕’不夠,衝規模、衝品種數的慣性依然存在。”科學普及出版社大眾科普編輯部主任鄭洪煒深有感觸,一方面,很多品種甚至沒機會上架就變成庫存;另一方面,讀者面對浩如煙海的科普書會陷入“選擇困難症”。

  天天出版社總編輯葉顯林更關注少兒科普讀物的情況。“少兒科普在本世紀初可謂風光無限,其碼洋市場佔有率曾堪比少兒文學,出版效率甚至高於當時的少兒文學。但現在,這兩個關鍵數據雙雙急劇下滑。”僅“少兒科普百科”這一類別,在整個少兒圖書市場的碼洋佔有率,就從2000年的21.39%下降到2014年的13.29%,出版效率更是下降近50%。“這至少説明,少兒科普百科類圖書在近些年的發展動力不足。”葉顯林説。

  應對這些情況,打造更好的作品是業內共識。“我個人有個比較烏托邦的建議:把現在的年出版圖書品種數降低50%,每種圖書的出版週期延長至少1倍。”鄭洪煒認為,讓“大眾科普小眾化”,針對每個細分群體的需求進行“深耕”,為他們量身打造産品。葉顯林也直指要害:“目前,我們本土原創少兒科普的力量還是很弱的,好的産品不是太多。也許,我們應該認真思考兩個問題:首先,既有的文本形態是不是需要更新,以滿足當下孩子的閱讀習慣和學習需求?其次,是否應積極引導創作,向精品工程發力,多打造如《十萬個為什麼》這種縱橫市場幾十年的經典作品?”

  熊偉則認為現行圖書出版發行體制機制,束縛了更多好作品的出現。比如,《發現之旅》140輯總的銷售碼洋接近1億元,相當於一家中小型出版社一年的碼洋,但卻面臨“名分”上的尷尬。“雖然分輯讀物在國際上已是非常成熟的出版門類,但中國並沒有對此進行單列分類。既不是書,也不是刊,分輯讀物在出版發行上遭遇重重障礙。”

  顯然,適應讀者日新月異的科普閱讀需求,還需多方研判、共同發力。

  重視科學精神

  強調文學對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對科學讀物卻逐漸漠視,這對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十分不利

  正值夏天,一些“驅蚊妙法”在網路平臺大量傳播。有的建議養青蛙或者驅蚊草,有的説肥皂水能吸引蚊子産卵,還有的説身上塗抹維生素B就可驅蚊。不少專業人士認為,吸引蚊子的主要因素是人體新陳代謝産生的二氧化碳,以上方法都不靠譜。

  類似的網路謠傳不少,帶來的後遺症也不容小覷。某些所謂的“民間偏方”可能損害人們健康,而幾年前“香蕉或帶SARS病毒”的謠傳則給整個種植行業帶來致命打擊。這些謠傳往往違背最基本的科學常識,卻能直接影響社會生活,人們需要學習更多的科學知識,用理性思維來對海量資訊,去偽存真。

  “我們頭腦裏有很多所謂‘常識’,但很多人不會去考慮這些常識是怎麼來的,是否可靠。一旦某種知識被認為是公認的常識,人們就傾向於默認它存在的合理性。即使你發現了某種不合理,別人也不會在乎你的發現,你沒有能力讓其他人理性思考這個問題,進而改變他們的觀點。”橘子控正是發現了這一點,才開啟了微信公眾號“寫給老婆的物理科普讀物”,“我雖無力改變這種情況,但起碼想潛移默化地影響一個人。”

  面對真偽挑戰的不僅僅是普通人,還有出版業界。鄭洪煒對記者講述了一個難忘的經歷。一次,一行業內知名出版研究機構的人員到出版社講座,提到科普暢銷書統計數據時,分享了引進版科普圖書中最暢銷的三位外國作家資訊。第一名是霍金(《時間簡史》的作者),第二名是法布爾(《昆蟲記》的作者),第三名是江本勝(《水知道答案》的作者)。正是第三個名字深深刺激了從業多年的鄭洪煒。

  “《水知道答案》基本可以定義為一本偽科學圖書,卻出現在科普類暢銷書的榜單上,這實在是一件諷刺的事情。”鄭洪煒無奈苦笑,“從某種意義上説,這也是對科普出版工作者的鞭策。我們正在引進並即將出版日本科學教育專家左卷健男的書——《水不知道答案》。引進這本書的目的有兩個,一是希望把日本國內圍繞‘水知不知道答案’的各方觀點較全面地呈現給中國讀者;二是希望能對這兩本書的出版效果做一個比對試驗,發現並思考科普創作和出版中的一些問題。”

  從社會長遠發展的角度出發,葉顯林認為培養兒童的科學精神更為重要。“當前有一種傾向,就是在強調文學對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以及心靈的潤澤凈化、注重用傳統文化對道德滑坡和人文精神的拯救和引導的同時,對科學讀物逐漸漠視,兒童的科學精神培養也被嚴重忽視,這對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十分不利。”葉顯林説,“彰顯科學魅力,凝聚科學精神,這是出版界義不容辭的責任。”

  對此,橘子控也深有感觸。“我們的學校教給學生很多知識,但沒有教給學生理性的思維模式。一個學物理的人和其他人交流能非常明顯感受到這種思維模式不同所帶來的溝通障礙。”橘子控認為,當前需要更多有能力的科普人實實在在地去做這方面工作。

  在這個角度上看,科普讀物的出品、科普閱讀的推廣都任重而道遠。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