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于承惠:一代宗師已逝

  • 發佈時間:2015-07-10 09:32:10  來源:中國民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2015年7月5日,中國著名的武術家、國家一級演員、編劇,《黃河大俠》主演于承惠先生與世長辭,享年76歲。人們震驚、嘆息,不僅是因為他的戲和他的劍,而且還有與他一起逝去的武林。

  對武俠電影貢獻巨大

  于承惠對武俠電影的最大貢獻是雙手劍。值得一提的是,雙手劍並非雙手持劍,而是雙手合握一劍,因為雙手合握,速度快,力量大,更具破壞力和觀賞性。曾有行家這麼評價老先生的招式:于先生此套劍法,每一動均是腰先動,步隨腰動,以腰帶膀,以膀帶臂,以臂帶手,以手帶劍,可謂劍身合一,身法絕倫。

  于承惠與電影的結緣始於《少林寺》。當時香港導演張鑫炎決心打造一部前所未有的武術動作片。所以片中的“武戲”演員都從武術運動員中挑選。李連杰、計春華、于海、孫建魁等當時國內首屈一指的武功高手都入選了。但于承惠一開始對加盟《少林寺》並不感冒。

  據他後來回憶:當時濟南舉行一場全國武術比賽,我去了。去的目的不是想比賽,而是因為國內武術界許多人不認可“雙手劍”,我就想練給這次大賽的裁判看。剛好,張鑫炎導演也在其中。練完,他説,“我這次來山東就是想找你”。

  拗不過張鑫炎導演的力邀,于承惠加入了《少林寺》劇組,飾演大反派王仁則,並最終一舉成名。這批從未進過電影學院、上過舞臺的武林中人,能夠一躍成為影壇新星,除了因為他們長期習武練就了一身超凡本領,還在於其血性陽剛的男兒本色,與當時國産片流行的陰柔的奶油小生形成強烈對比。

  拍《少林寺》的時候,內地演員對電影完全沒有概念,當時根本沒有動作指導,基本上是誰打誰設計——導演最終拍板。這讓于承惠接觸到動作設計,善於動腦的他拍完《少林寺》,又應邀擔任山東電視臺攝製的電視系列片《武松》前3集的武打設計。

  因《少林寺》一炮而紅

  于承惠先生,1939年出生於山東省蓬萊縣,自小在武術隊習武時,他便以“醉劍”聞名。離開武術隊進入工廠之後,于承惠利用業餘時間繼續鑽研武學,把螳螂拳的主要風格融入自己的劍法,形成了非常獨特的雙手劍術,在大開大闔的劍招中蘊含著行雲流水的氣勢,開創了劍術套路裏一個新的領域。

  1982年,一部《少林寺》激起了全國人民的武俠夢,于承惠扮演的王仁則深入人心,片中他的劍法更是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個年代的“武術熱”使得于承惠迅速贏得了人們的崇拜和模倣——不管會不會武術,挑個水也試著把雙手平放,學著電影裏的動作走路,見誰都擺個架勢,想像著自己身懷絕技、匡扶正義……那一代的武術演員在這樣的氛圍下更加有使命感,本身就承擔了“俠”的含義,于承惠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少林寺》一炮而紅之後,于承惠接連出演了《少林小子》《南北少林》等影片,作品部部賣座。1988年的《黃河大俠》,于承惠作為男主角,演活了一個有情有義、充滿血性的大俠馬義,斗笠、戎裝、雙手握長劍、修整的絡腮鬍,成為其經典的銀幕造型。

  歷經風霜的于承惠,兩鬢斑白卻不顯蒼老,反而給人一種仙風道骨的感覺,《墨攻》裏面的東伯神似廉頗,《倭寇的蹤跡》裏的裘冬月更顯高手的孤寂,仿佛他站在那裏就是戲,就是一段江湖故事。

  認為俠之道在於正義

  比起他在銀幕上塑造的經典角色,于承惠的動作設計同樣出色。

  比如《悲情布魯克》中的醉馬鏡頭,就是受當地牧民的啟發。茫茫草原,男人策馬飛馳,一路痛飲好酒,他們在馬背上東倒西歪,但始終不墜,將草原人的寫意潑辣表現得淋漓盡致。

  于承惠一生對劍堪稱癡迷。他認為,劍是最能表達中國禪意的東西,使劍的人,不能是花架子,要從骨子裏使劍,使每根筋骨都運動起來。真正的劍在出鞘時有一種咄咄逼人之氣,但當你觀賞它的時候,卻能感受到一種祥和之氣。

  他並不認可武俠片給人留下的最深刻印象就是打打殺殺。在他看來,俠文化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一,從古至今,總有被誤解、誣陷、欺淩、壓榨的人,這時候,中國人就寄希望於好人總比壞人多,好心終究得好報,路見不平有人匡扶正義。俠文化是讓尋常百姓憧憬,同時也令貪官污吏、紈绔子弟驚恐不安的一種文化。在外國人看來,十年磨一劍,憑個人的力量殺貪官為民除害,都是不可能的事,但這一切卻根植在中國普通百姓的希望與想像中。

  但俠文化的真正含義並不僅僅局限於此。俠士之劍,不是西方人用於決鬥的“劍”。追求正義、和平、人道才是中國之“劍”的宗旨。為此,老先生一生也恪守中國傳統的習武之道——文武雙修。

  于老在生活中的一大原則就是絕對不能動他的鬍子。為什麼對鬍子如此鍾愛,據他透露,是因為“我一直想演傳奇人物周侗。他是岳飛的老師,也是一代拳師,人稱‘陜西大俠鐵臂膀周侗’,他經歷過北宋和南宋兩個朝代,不少水滸好漢都是他的弟子”。可惜,于老最終還是未能實現自己的心願。

  (本報綜合)

  悼念

  “驚聞于老仙逝,很痛心。有幸在《倚天屠龍記》《四大名捕》和于老合作,他的敬業,他的演技,他對武術對藝術的癡迷,歷歷在目。師公,一路走好。”——鄧超

  “之前有幸與于老師多次合作,每次都能從老師身上學到很多東西。與其塑造的那些經典反派形象相反,生活中的于老師絕對是德藝雙馨的藝術泰斗。巨星隕歿,于老一路走好。”——黃曉明

  “十年前有緣和于老師認識,您是真正

  的武術大家!老爺子一路走好。”——陳數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