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業將成中國經濟重要引擎
- 發佈時間:2015-07-09 06:22:24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徐惠喜
“中國服務業佔GDP的比例是48%,世界平均水準是60%,發達國家的水準更高。”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公共政策學院教授陳春來近日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服務業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隨著該行業進一步對外開放,“我們會看到越來越多的外資流入到服務業,這對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而言是正能量。”
對於中國服務業的開放,在陳春來看來,“雖然做了很多承諾,開放了154個部門,但實際上像具有自然壟斷特性的電信、交通、供電、供水等行業還沒有放開,現在仍然是國有企業在做”。展望未來,服務業開放度會越來越高,服務業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引擎之一。
服務業擴大對外開放,引進外國直接投資,將對中國經濟增長起到促進作用。不同於國內投資,外國直接投資有助於長期經濟增長。這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加快中國服務業採用電腦、網際網路和移動通訊等通用技術的速度,促進整個經濟體系的技術創新;二是隨著外商投資的進入,相關行業會嵌入新技術、新工藝、新管理技巧以及其他一些無形的專利資産,提升産業水準;三是外資通過示範和競爭對國內企業生産率提升産生正向溢出效應,提高生産力,同時通過客戶和供應網路強化國內産業聯繫,推高上下游行業國內企業的生産率。此外,外資還將國際市場的資訊、最佳商業實踐和全球創新前沿技術傳遞到國內,增強國內企業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國內企業通過“幹中學”或“看中學”、研發、人力資源流動、培訓、技術援助和市場競爭等途徑提高生産率。
可以説,“外商來投資,帶來的不僅僅是資本,更重要的是帶來了一系列技術、知識、專利、市場管理經驗。這在市場上是買不到的,這對發展中國家來説尤其重要。”相對於國內企業,正因為外資有上述優勢,才顯得更有競爭力,才會對國內企業産生技術溢出效應。這正是國內服務業需要的。
目前,中國對外國直接投資的吸收,正從製造業向服務業轉移。陳春來認為,中國對外開放初期,吸引的外資之所以主要集中于製造業,是因為當時的比較優勢是勞動力,在東南沿海開發區搞勞動密集型加工製造業,“利用國外的資本和技術,使用中國的勞動力資源,擴大對外出口,這個路子走對了。”隨著經濟的增長,中國的資本積累和原來不一樣了,中國的比較優勢也發生了變化,目前出口導向型外資已經從鼓勵類投資目錄中取消。中國現在鼓勵外商投資的産業包括高科技産業、物流業、新興産業和服務型産業,這符合整個經濟體制改革和産業結構調整的需求。
談到中國服務業的引資重點,基於其多年的研究,陳春來有一些獨到的見解。首先是要鼓勵外資向欠發達地區投資,通過産業性或區域性政策傾斜,引導外商投資于中西部地區;其次是政府要在教育和基礎設施方面加強投資,為吸引外資並挖掘外資的潛能創造條件;第三是要鼓勵勞動力流動和跨地域的投資,鼓勵東部資本流到中西部去。中西部地區真正發展起來了,外資的投資意願攀升,可以增加技術溢出效應,促進中國整體經濟發展。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