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數據印證外資未現撤離潮中國吸外資仍具綜合優勢

  • 發佈時間:2015-05-16 08:20: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原標題:數據印證外資未現撤離潮 中國吸外資仍具綜合優勢

  商務部近日發佈最新統計數據,今年前4個月,我國使用外資仍保持穩定增長,同比增長11.1%。專家表示,在當前國內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國際引資競爭日益激烈等諸多影響下,中國吸引外資仍具有綜合優勢,品質和結構均有所提升,預計今年中國吸引外資將保持中低速穩定增長。

  引資規模穩中有進品質升

  數據顯示,前4個月,我國吸收外資持續增長。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7790家,實際使用外資金額2736.1億元人民幣(折合444.9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7%和11.1%。其中,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281.4億美元,同比增長24.8%,在全國總量中的比重為63.2%;通信設備電腦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分別增長9.9%和2.4%。此外,部分高端製造業吸收外資業也增勢良好。

  “儘管當前我國面臨著勞動力成本上升較快、發達國家鼓勵製造業回流和周邊東南亞國家加大吸引外資力度等多重壓力,但我國吸引外資仍能保持穩步增長。”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其主要原因在於我國吸引外資的結構上發生改變,壓力集中體現在製造業上,而我服務業的大力發展恰恰是給了外資新的機會。

  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副主任趙萍也認為,第三産業增速、佔比都會逐年提升,外商投資新的增長點也會出現在第三産業。無論在政府逐漸放開的金融保險領域,還是養老、保健、體育等領域,外資的進入都會促進新興市場培育,創造新的增長點。

  “這是中國吸引外資品質提升的表現。”白明指出,不同産業利用外資的佔比變化逐漸朝合理的方向發展。製造業需要轉型升級,高端製造業吸引高水準、高品質的外來投資,也是我國利用外資的發展方向之一。

  數據印證外資未現“撤離潮”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增速放緩、勞動力成本上升,少數外資企業將在華工廠遷回本國或遷至東南亞國家的舉動,被一些外媒炒作成中國出現“外資撤離潮”。

  然而,此次商務部公佈的數據可以看到,主要國家和地區對華投資總體保持穩定,前10位國家和地區實際投資總額423.9億美元,佔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的95.3%,同比增長12%,終止、減資涉及合同外資金額都呈現下降趨勢。僅4月,外商投資新設立企業就達1929家,同比增長2.9%。顯然,所謂中國出現“外資撤離潮”是不實之説。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指出,個別外資企業撤出中國,這主要是因為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在發生經濟結構升級和比較優勢轉換。這是利用外資過程中出現的正常現象,總體數量有限,“不用大驚小怪”。

  白明強調,中國現在正在進行産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的低端製造業外企同樣需要進行相應的轉型和調整,對於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低端製造業外企,即使他們不撤離,我們也要將他們請出去。

  上海社科院國際關係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吳其勝提醒,雖然外資撤離只是局部和短期的現象,不會影響到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但仍需給予足夠重視和有效應對。

  全年引資將呈中低速增長

  “我國現在開始了吸收外資增長速度和結構調整的新階段,不再片面追求速度,更看重品質了。”商務部研究員副院長邢厚媛認為,目前全球國際直接投資增長震蕩下降,遠遠沒有回到2008年金融危機前的規模和增長速度,我國吸引外資能取得兩位數的增長速度已經是驕人的業績。

  面對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今年我國將“穩定外商投資規模和速度,提高引進外資品質”作為首要目標。為此,商務部今年吸收外資工作重心放在以下方面:穩規模、調結構、提品質;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改進投資促進工作觀念和工作方式;積極推進“三法合一”,制訂外國投資法;加快外商投資審批管理體制改革;推廣自貿試驗區可複製改革試點和建設好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邢厚媛表示,我國宏觀經濟前景較好,加上自貿區和服務業等開放優勢、品質效益優勢、強大的産業配套能力以及巨大的消費市場等,對外資吸引力依然優勢明顯。

  在白明看來,“一帶一路”的實施、自貿區的擴容等再次掀起了外資對東部地區的投資熱潮。而自貿區的擴大開放效應也會進一步對全國吸引外資起到帶動作用。他預計今年全年,中國吸引外資都將持續中低速增長,以個位數增長的月份居多。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