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如何將慢性疾病防患于未然?

  • 發佈時間:2015-07-09 02:31:39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打破砂鍋

  近年來,我國慢性病發病呈大幅攀升態勢,隨著迅速到來的社會老齡化,這一局面進一步加劇。請關注——如何將慢性疾病防患于未然?

  近年來,我國慢性病發病呈大幅攀升態勢,隨著迅速到來的社會老齡化,這一局面進一步加劇。據世界銀行預測,到2030年,人口迅速老齡化可能使我國慢病負擔增加40%;而慢性病防治佔我國醫療費用的80%。

  “去年官方公佈的數據,心血管病和糖尿病,在短短十年間,患病數人群成數倍的攀升。而其他疾病的發病人數,也令人擔憂。”中國工程院院士、生物晶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程京表示,大量慢病人群的出現使我國進入慢性病的高負擔期。未來要實現全民健康,需要借助現代生物技術手段、網際網路平臺,從外界環境和內在自我保健上下工夫,將“治已病”的思路轉向我國傳統醫學“治未病”的理念,讓“不生病、少生病”與“治好病”並重。

  把健康教育列入常規教育體系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現象:大家為了慶祝某件事,往往就會大吃大喝一頓。事實上,日常生活中的高油、高鹽飲食習慣對我們身體是極為有害的。”程京説,疾病的發生有內因和外因,一是遺傳,再就是環境和生活方式。當致病的內因外因都具備的時候,發病的幾率會遠遠高於一般人。

  全國健康素養監測在中國大陸(不包括港澳臺地區)的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336個監測點開展,結果表明,2013年我國居民的健康素養水準為9.48%,這意味著每100個人中只有9個人具備了基本的健康素養,了解基本的健康知識和理念,形成了健康的行為生活方式,並具備了基本的健康技能。而衛生部首次公佈我國居民具備健康素養的總體水準為6.84%,其中,慢性病預防素養最低,僅為4.66%。具體而言,超3億人吸煙、80%人食用鹽、油過量、經常鍛鍊人的比例不超過12%等慢病風險因素,沒有充分引起公眾的重視。

  “建議把健康教育列入常規教育體系,讓健康知識走進課堂,走進教科書、走進社區。從日本、美國等在慢病防控方面的成功經驗中看出,政府主導的強化教育居功至偉,我國可發揮體制在這方面的優勢。”程京説。

  “不生病、少生病”與“治好病”並重

  程京認為,將“治已病”的思路轉向我國傳統醫學“治未病”理念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讓“不生病、少生病”與“治好病”並重,才能使全民的健康得到更有效保障。

  “中醫有一個説法:上工是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治未病的核心就是養生,養生就屬於上工。” 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學院院長張其成指出,《黃帝內經》中強調,不是已經得了病之後再去治,而是治未病。如果疾病已經發生了再去治理,就像是渴的時候再去打井,為時已晚。

  “以預防為主的大健康體系是降低社會醫療成本、解決醫改難題的突破口。目前,很多醫院都在採取各種方式降低死亡率,但卻沒有很好地考慮和採取行動降低發病率。”程京表示,世界衛生組織調查顯示,達到同樣健康標準,預防上多投入1元錢,治療就可減支8.5元,並節約100元搶救費。美國經過20年研究發現,90%的人通過健康管理和教育,能把醫藥費降低10%。

  程京指出,受多種因素影響,體檢頻次不足是不能達到“治未病”狀態的一個重要原因。目前,大部分人一年基本上只做一次體檢,如果碰巧在50歲那年做體檢時,當天的指標是正常的,但實際上可能某些功能已經開始出現不正常,這樣測出來的結果就不能完全體現當年的身體狀況。

  “如果新的檢測方式能夠把費用降下來,使得自己能夠在家裏檢測常規指標,每個月檢測1次,一年就有12次,某些身體的改變可能在月檢的時候就能發現;如果是周檢,我們發現身體改變的確定性就會更高,就更容易引起高度重視。同時,這些數據還可以通過藍芽傳送到手機,再進一步推送到雲端,讓醫生隨時隨地了解情況,疾病就可以得到很好的防控。”程京説。

  有針對性制定健康管理方案

  程京呼籲,應該建立以個人為中心的監督管理系統,結合個人具體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健康管理方案,而不是所有人都用同一種方案。

  “要做到個體化,首先要了解個體差異性,如遺傳因素多樣性及後天因素複雜性。同一個體在不同的生命階段,其體質特點也是動態可變的。”國醫大師、北京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王琦認為,體質是疾病的載體,只有改善偏頗體質土壤,才能實現少發病、輕發病或不發病,可謂是斬“病”除“根”。運用體質辨識+調理體質,可以讓疾病防治關口前移。

  據王琦介紹,運用模組化的思維,通過對兩萬多例流行病學調查,可將人群分成九大類,即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血瘀質、氣鬱質、特稟質。研究發現,平和體質的人精力充沛,健康樂觀。陽虛體質的人會手腳發涼,身體怕冷。陰虛體質會手心發熱,陰虛火旺。氣虛體質則氣短少力,容易疲乏。痰濕體質的人身體肥胖,大腹便便。濕熱體質會面色油膩,長痘長瘡。血瘀體質常面色晦暗,臉上長斑。氣鬱體質多愁善感,鬱鬱不樂。特稟體質容易過敏,愛打噴嚏流眼淚。“在了解了這九種體質的特徵後,就能有針對性地進行疾病防治。”王琦説。

  “以對體質的研究為例,中醫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但我國老百姓知道自己體質的非常少,而南韓、日本從我們這裡學習之後卻非常普及。”程京説,“去年有朋友去南韓考察,回來後告訴我在南韓連計程車司機都説要喝適合自己體質的飲料。如今,博奧頤和與王琦教授合作,也研製出了藥食同源的體質調理飲料,偏頗體質的人通過飲用針對其體質的飲料可以將體質調理成靠近健康的平和質。”

  “將‘網際網路+’等技術跟我們的中醫中藥結合,相信我們在未病防治方面,一定會得到很好的發展。”程京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