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1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族裔配額":美國名校的招生邏輯?

  • 發佈時間:2015-07-08 13:35:00  來源:中國教育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種族問題一直深深地困擾著美國。直至今天,美國高等教育中仍然存在著難以解決的種族問題——或明或暗的“種族配額”(racial quota)與用意雖好但卻遭到許多白人抵制的“平權行動”(Affirmative action)。對於想申請就讀哈佛大學等美國頂尖高校的中國學生而言,了解美國高等教育中的“種族配額”頗為緊要。

  ——編者

  近日,美國哈佛大學陷入了種族歧視的輿論漩渦和法律糾紛,因為它現行的招生錄取制度“無端地”拒絕了大量自認為很優秀的亞裔美國人申請者,以利於其他族裔學生就學,從而遭到亞裔美國人中的一些人抱團起訴,並再度掀起美國高等教育學習權與族裔平等的長期爭議。同時被起訴的還有著名的美國公立大學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

  哈佛大學在隨後發表的媒體聲明中否認其錄取過程存在歧視,稱“學校是綜合考慮學生的學業水準、能力、特長、家庭背景等條件做出的錄取決定,完全符合現行的法律”,而且這種入學考核方式能夠讓學生在不同的背景、思維、經驗、才能和啟發中更好地學習、成長。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同樣也在聲明中否認其歧視亞裔入學申請者,併為自己的招生錄取辯護。

  亞裔很受傷,起訴維權

  在美國這樣的多種族組成的國家,“種族配額”通常是把招生錄取、就業崗位等的名額按比例政策性地分配給不同族裔。包括哈佛大學在內的“常春藤盟校”,招生錄取的配額是各校自行規定的錄取相應族裔學生的百分比。如果申請入學者屬於一個在校園裏超出他們在全國人口中所佔的比例的族裔,比如現在的亞裔和以往的猶太裔,那麼這些名校就會以一些“莫須有”的理由拒絕他們的入學申請。這當然讓被拒者深感憤怒。

  作為少數族裔的亞裔現在對一所著名私立大學和一所著名公立大學同時提出法律訴訟,這讓美國社會立即聯想到了上世紀猶太裔學生佔哈佛大學、耶魯大學與普林斯頓大學等名校新生的比率超過兩成,各校先後分別設下10%至15%名額限制的歷史。

  如今,出現了一種與當時針對猶太人相似的針對亞裔美國人的現象。為了進入頂尖名校,他們的學術能力評估測試(SAT)成績必須比白人學生高出大約140分。最新數據顯示,在哈佛大學所有學術能力評估測試成績非常高的申請者中,超過一半的是亞裔。亞裔是美國增長最迅速的種族,但二十年來,他們在哈佛大學本科生中所佔的比例卻一直變化不大。

  為此,非營利組織“大學生公平錄取”(SFFA)向哈佛大學所在地馬薩諸塞州的聯邦巡迴法庭提起長達120頁的訴訟,指控哈佛大學的錄取政策存在對亞裔的“種族歧視”。這個組織為了收集哈佛大學歧視亞裔學生的“罪證”,專門開發了一個網站,名為“哈佛不公平”。

  對於這種現狀,哈佛大學一個最常見的理由就是,許多亞裔美國人申請者能夠在考試中取得高分,但是缺乏創造力或領導力等抽象的品質。早在1988年,哈佛大學的招生主任威廉·菲茨西蒙斯就表示,亞裔美國人在“課餘標準上的表現稍差”。但是,反對者認為這種説法沒有普遍公認的事實依據——幾乎沒有證據能證明這一説法的真實性。一項針對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逾10萬名入學申請者的新研究發現,種族和課外成就之間並無顯著的相關性。

  “軟標準”,招錄的潛規則

  由於不斷移民等導致的人口族裔結構的大變化,今天美國族裔之間的教育、就業和社會競爭大大加劇。在猶太人之後最具競爭能力的族群就是以華裔為首的亞裔,也就是被“常春藤盟校”等名校在招生錄取中潛規則限制的“新猶太人”。

  針對哈佛的新訟案以大量證據和數據顯示,常春藤盟校一如幾十年前對付猶太學生的同樣手段,通過淡化亞裔考生優異成績的“硬標準”,而操縱極不透明的所謂個人素質之類的“軟標準”,來限制招收亞裔學生。一個明顯的對比證據,便是完全依照“硬標準”招生的加州理工學院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近年來亞裔學生的比率都達到了40%,但是哈佛大學和同在加州的私立名校斯坦福大學,亞裔學生的比率仍然徘徊在20%。

  起訴哈佛大學對亞裔歧視不但是對美國高校“平權行動”最新法律的挑戰,而且也是第一起針對一所私立大學的。起訴事件的發起者與推動者愛德華·布盧姆所在的組織—— “公平代表計劃”(POFR),已經招募了一批自認為被使用了“種族配額”的大學拒絕了的優秀學生。

  在2007年至2013年間,哈佛大學亞裔學生的入學人數佔全校當年錄取總學生人數的比例從15%上升到18%,但即便增長到20%,也可能難以抵消對哈佛大學暗自實行配額的指控。布盧姆堅持認為,哈佛大學的招生政策就是“一塊意在隱瞞、掩蓋並混淆族裔平衡與配額的遮羞布”。

  現在,由美國8所名校組成的“常春藤盟校”對亞裔學生數量設定更高的門檻和配額限制,已是一個公開的秘密——亞裔入學申請者雖然擅長“學術能力評估測試”考試,得分較高,但不代表就能夠順利入學。根據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相同的平均績點(GPA)下,亞裔要有1460分才有入學機會,白人為1320分,拉丁裔為1190分,非裔為1010分。由於配額制,雖然申請入學的亞裔學生二十多年來增加了很多,但哈佛大學的亞裔錄取比例卻幾乎沒有改變過——1992年為19.1%,低於沒有族裔偏好的加州理工學院的25.2%;2013年為18%,而加州理工學院則高達42.5%。

  今天,非得來哈佛求學不可嗎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國國內,雖然許多人都覺得哈佛大學對亞裔入學申請者有嚴重歧視,但也有人認為,優秀學生不必非擠到哈佛大學,去別的學校上學照樣能有好的前途。

  例如,佛蒙特州斯托市的沃恩·卡尼先生日前就在致《紐約時報》編輯的信中説:“50年前我還是哈佛大學學生的時候,大家都一致認同,如果學校的招生只是看平均績點和統一考試成績那麼簡單的話,哈佛大學不用在紐約大區以外招生就可以招滿一個年級。但這個標準不是,也從來不是哈佛大學的錄取標準,哈佛大學今天依然拒絕了95%的自認為極為優秀的學生,而且這些人裏幾乎所有人都能在哈佛大學取得好成績。”

  理性的卡尼認為,精英教育不是零和博弈,而出色的教育在很多學校,特別是私立學校都能實現。也就是説,卡尼諄諄告誡申請者們別都非得擠破頭到哈佛大學讀書,去別的名校照樣能有好的發展。

  其實,這種所謂的逆耳之言並非沒有道理。西方諺語有雲“條條大路通羅馬”,而中國也有“曲線救國”的説法。是金子,在哪都會閃光。如果哈佛大學在這場事關重大的法律之戰中最終贏了,那麼亞裔也最好別有整體性的挫敗感。因為一方面並非上了哈佛大學就能確保一生輝煌;另一方面,去斯坦福大學和加州大學上學,如果自己的確出彩,照樣能與哈佛畢業生一樣吃香,甚至還能超越他們。而且,先去其他學校上本科,再攻讀哈佛大學的碩士和博士學位,其實最終歸宿相同。

  毫無疑問,哈佛大學被訴歧視亞裔一案的法庭審判必將是一個耗時的過程。無論最終的判決結果如何,這一案件都必將在美國高等教育史上寫下重重的一筆。美國廣播公司的評論説,對頂尖學校在錄取過程中存在種族歧視的懷疑一直存在,這次哈佛大學和北卡羅來納大學被告上法庭,有可能在美國全國範圍內起示範效應,其他名牌大學也會遭到類似指控。( 胡樂樂 作者單位:中國海洋大學教育係)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