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應將投資者預期管理提上議事日程

  • 發佈時間:2015-07-08 10:29:42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證監會日前連續推出提前發佈券商兩融業務管理辦法、拓寬券商融資渠道、降低A股交易結算費用三大政策。其中,取消投資者擔保比例低於130%應在2個交易日內追加擔保物且追加後應維持並不低於150%的規定,同時不再將強制平倉作為證券公司處置客戶擔保物的唯一方式。

  就此,不難看出,在央行降準降息、證監會等一系統呵護股市舉措一時仍難以止住股市大盤大幅震蕩的市場情況下,證監會連夜推出降低交易費用、鬆綁兩融相關規定等,其政策用心不用説顯然是為了進一步穩定股市。然而與此同時筆者也想説的是,目前股市巨幅震蕩也在一定程度上説明,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對股市預期進行管理應當成為證監會一項重要並不可或缺的工作。

  首先,從股市監管與市場預期關係上看。由當前國內A股市所處發展階段所決定,應該説,在經濟形勢、宏觀政策、投資者預期等諸多影響股市走向因素中,政策——尤其是與股市有著直接關係的政策,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可以説對股市大盤走向,對投資者預期有著舉足輕重的決定性的作用。並且這一點,應該説早已經被國內股市每逢有利好政策出臺就會上漲的無數事實所證明。不過與此同時要注意的是,如此利好政策與股市上漲的正相關關係,只有是在符合市場、也就是投資者預期的條件下才能有效實現的。換句話也就是説,倘若投資者在結合自身投資經驗、市場判斷等前提下,有與政策指向不一致、或甚至於相反的情況所發生,且這樣的市場認識如還為眾多投資者所共同接受與認同,那股市大盤走向就很可能會出現與政策目標不一致、甚至還可能會呈現相反走勢。而這,就是筆者想提醒證券監管部門,需要重視投資者預期管理——也就是需要提升市場預期管理有效性水準的一個重要原因。

  其次,從投資者行為選擇與市場自我實現關係方面看。眾所週知,市場投資學上有一句名言,那就是“順勢而為”。換句話説,當一種市場認知已經為大多數投資者接受並認同,並進而成為一種投資選擇時,那在市場“從眾心理”作用下就會表現成為一種趨勢性反映。以近期股市大盤的大幅波動為例來説,可以肯定,無論是央行前所未有的降準降息,還是證監會連續發出的呵護股市話語,無疑是為了維護股市的穩定。但重要的是,站在投資者立場,如果相關喊話與政策只僅僅是為了股市穩定,而投資者卻認為自身在日後還很可能在難以營利同時還會面臨較大市場風險時,那投資者就會作出退出的選擇。更重要的是,如果這種選擇一旦成為市場選擇風向,那有關的政策有效性不僅會被打上折扣,並且隨著絕大多數投資者對“退出”選擇,市場大勢也無疑會在“自我實現”中確定走向。就此意義角度講,證券監管部門也應該並有必要將股市投資者預期管理有效性提上自身工作的議事日程。

  所以,在肯定相關監管部門一系列呵護股市舉措前提下,筆者認為,面對當前股市大幅震蕩,相關監管部門有必要、也應該將股市投資者預期管理有效性列入自身工作議事日程,並將之作為重要事項來抓。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