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高考之後,別忘心理調節

  • 發佈時間:2015-07-08 07:33:43  來源:南昌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隨著高考終考鈴聲的響起,眾多考生終於迎來了自己“解放”的時刻,長期緊繃的神經在這一刻放鬆下來。但有些同學很快又會進入另一種狀態,反覆回憶每門考試的得失,有興奮、得意,有後悔、自責甚至抑鬱。有資料表明,從高考結束到發榜前,考生出現心理問題的比例不比高考前少。特別是高考後兩周,是心理問題高發期。因此,每個考生都有必要進行積極的心理調整,家長也需對孩子接下來的心理健康給予足夠的重視和合理的引導。

  那麼,高考之後,考生容易出現哪些常見的心理問題呢?又該如何調節呢?作為家長,又該如何幫助孩子平穩度過這個特殊的時期呢?接下來,給大家談談高考後常見的一些心理問題及調節技巧,希望對考生朋友和家長們有所幫助。

  狂歡、放縱心理

  對於很多考生來説,高考結束就意味著“解放”了,覺得應該把壓抑了多年的壓力全都釋放出來,許多家長也由考前的“嚴管”變為“不管”。因此,高考一結束就“放縱”自己,開始無節制地晝夜上網、聚會,甚至有些考生還會酗酒,生活規律全被打破,傷神又傷身。

  對於處於這種心理狀態的考生來説,較為合理的調節方式是:跟家長或者同學做一個合適的、循序漸進的減壓放鬆計劃,進行適度的放鬆,但一定不能放縱。如:可以安排時間定期去打打球、爬爬山,也可以安排個短期旅行,或者根據自己的興趣發展某個特長,如學習游泳、網球、鋼琴等。平時為了應對高考基本沒有多餘時間來照顧自己的興趣,現在可以趁這個時間好好補償一下,既合理充實了生活,又滿足了自己的興趣愛好,一舉兩得。家長也要合理引導考生的放鬆安排,不能“不管”,更不能“放縱”,要把握好“度”,要合理參與其中,既要給予孩子一定的空間,也要安排一些家庭活動,及時了解他們的心理動態,給予必要的心理支援。

  鬱悶、抑鬱心理

  有的考生平時學習成績一直比較穩定,平時的模擬考試也不錯,對高考的期望就比較高。但可能因為高考時緊張導致發揮失常,或估計自己考試成績不理想,考完之後,情緒就比較低落,整天悶悶不樂,也不願意和同學、老師交流,甚至也不跟父母溝通,整日將自己關在家裏,哪兒都不去。處於抑鬱狀態的考生,主要的表現是吃不好、睡不好、情緒低落、高興不起來,有些還伴隨唉聲嘆氣、自怨自艾、哭泣。有的人甚至性格上會突然變得暴躁,讓人覺得不可理喻,與家人交流中情緒容易一觸即發,嚴重的會出現輕生念頭,甚至採取輕生行為。

  對於這類考生,一定要勸其理性、全面看待高考。能進高等學府繼續深造,確實是件令人高興的事,但上大學並非成功的唯一途徑。即使高考沒有成功並不意味著不如別人。高考只是檢驗個人某些方面的能力,不是所有能力的體現。更不能説,高考不成功,以後就沒希望。同時,考生也要理性面對現實。這包括兩方面,第一是認識到高考已經結束,成績是自己文化水準、心理素質、臨場發揮等因素的綜合結果,不管最後結果如何,都要接受這一現實。第二是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學會主動和別人交流,把自己的情緒表達出來,和父母、親朋好友保持溝通。適度的自我內心暴露是宣泄負面情緒的好方法。萬一高考落榜,也要保持冷靜的頭腦和穩定的情緒,可根據個人的能力、特長、興趣愛好及家庭情況,做今後的打算。如成績較好、家庭經濟條件允許的話,可以復讀再考,來年很可能成為遲開的“花朵”;也可以先工作將來再參加成人高考;或拜師學藝、下海經商等。或許,高考之路不順利,卻可能讓你有機會在另一片天地“開花結果”,高考的失利最後反而變成了“好事”。

  煎熬、焦慮心理

  有的考生在考試結束之後,對自己的成績有很多的顧慮,東想西想。尤其是估分之後,一開始還對自己的成績充滿期待,感覺自己發揮不錯,能考個不錯的學校,但又很擔心萬一失利怎麼辦,心中沒底,加上家長、親戚不斷地過問考試的情況,容易讓有些考生感覺焦慮、煩躁,容易發脾氣,好像見到什麼都想發火,嚴重的時候晚上還會失眠。這段時間,對他們來説就像是煎熬。

  高考後的焦慮也像考前焦慮一樣比較常見,許多考生在考後會出現這種患得患失的狀況,尤其是那些平時學習成績還不錯的考生。他們往往期望值比較高,但在等待放榜的日子裏,由於不確定性而變得焦慮、煩躁,就怕自己會考得不好。這種焦慮對於那些心理素質脆弱的考生,可能會持續加重,最終導致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比如有些高考學子會出現由焦慮到失眠,再從失眠到抑鬱的轉變。對於這部分考生來説,就有可能要有正反兩方面的心理準備,一是如願上大學,二是要有落榜的心理準備。參加高考的人都想上大學,事實上不可能人人如願,所以要做好落榜的心理準備。如果你連最糟糕的可能性都有心理準備,甚至想好了應對的辦法,那這種患得患失的心理自然就會緩解。心理壓力對不同的人産生的影響不同,同樣的挫折,有的人感到壓力大,有的人無所謂;有的人持續時間長,有的人很快就復原,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事前有各種可能性的心理準備。

  考後父母的態度對考生心態的影響是相當大的,有時甚至遠遠大於成績本身,所以家長也要適時調整心態。高考過後,家長應該充分發揮“避風港”的作用,增加陪伴孩子的時間,做一個好的傾聽者,幫助孩子分析所要面對的結果。當然,首先父母對於高考的結果就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不能接受高考失利的父母,同樣很難讓孩子去客觀面對高考的結果。

  如果孩子沒有發揮好,家長要鼓勵孩子把煩惱和心裏的想法説出來,不要去責怪他,應理智引導孩子客觀去看待高考。不管成績如何,都要讓孩子學會理智對待高考成績,鼓勵孩子對未來作出合適的選擇、安排。一定要和孩子多溝通,在溝通中幫孩子減壓,做孩子人生道路上的指導老師、引路人,不要不斷地要求孩子怎麼做、規劃孩子的未來。

  高考只是人生大考中的一場小考試,出現逆境是常有的事,逆境不等於絕境,用不著垂頭喪氣,應重整旗鼓,以堅強的意志和信心去跨越逆境,在人生的大道上邁出新的步伐。同時,家長也要合理看待考試結果,只要孩子努力了,不管考試結果如何,都要無條件地接受現實。高考僅僅是人生的一個小插曲,而不是孩子唯一的出路。

  (江西省精神衛生中心劉橋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