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東海之上的“綠野仙蹤”

  • 發佈時間:2015-07-08 02:32:21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吳佩通訊員唐春劉婧

  最近一段時間,一組海島鄉村的奇美照片風靡網路。因為房屋長滿爬山虎,東海海岬之間的村落——浙江嵊泗縣後頭灣村,被人們評為中國的“綠野仙蹤”,迅速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

  位於我國東端的嵊泗縣,是全國唯一的列島縣,也是東海最大的漁場、國家級風景旅遊區。除了後頭灣,這裡還有很多美麗的海島鄉村,有的以産業取勝,有的以人文佔優,形成了“一島一韻、一村一品”。在美麗鄉村的建設過程中,當地更是走出了一條民生建設與海洋保護、産業發展與文化傳承兼顧的“美麗”之路。

  民生做文章,“美”字下功夫

  7月2日,記者從上海坐船前往嵊泗,一登上泗礁島,只見四面開闊、綠野蔥蘢。驅車行駛在環海公路,隨處可見的廣告牌上寫著:離島、微城,慢生活。這句口號,既是嵊泗對外宣傳的標語,也是美麗海島建設的核心理念。

  地處我國東部的嵊泗,遠離大陸,常住人口只有8萬,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微城”。從2011年起,嵊泗開始了美麗海島的建設,希望打造出一個中國島居生活的美麗典範,讓人們享受舒適的慢生活。然而怎麼來建,成了第一個問題。

  “美麗海島建設一定要以人為本,突出民生,讓群眾能夠得到實惠,提升人們的幸福指數。”在縣委書記徐張艷看來,作為一個海島縣,嵊泗的美麗鄉村建設要有自己的特點和訴求,首先就要定位成民生工程,在教育醫療、低保提標、住房保證、城鄉養老等方面進行改革創新。

  記者到訪時,正值旅遊旺季,前往各個小島的船票幾乎一票難求。而當地的居民卻並不擔心。“我們有購票的‘綠色通道’,即便是在旅遊旺季,政府也會優先保證我們的出行,非常方便。”嵊泗縣菜園社區馬關村村民嚴磊告訴記者。

  除了突出民生外,嵊泗更在“美”字上下功夫。縣旅遊局局長徐海説:“‘美麗海島’建設,要強調‘美’。美,就是賞心悅目,即看到的都是美麗的,感受到的都是舒心的。”為此,嵊泗縣在生態治理、海域保護、城鄉綠化、公共服務等方面構建指標,出臺措施,搭建“賞心”和“悅目”兩大價值體系,全面推進美麗海島建設。

  村村有特色,産業來富民

  走進五龍鄉的田岙村,你會發現,這裡村民房子的外墻壁上都畫著漁民畫。色彩絢麗、想像豐富、風格濃郁,庭院的佈置也極富特色。在鄉政府的統一規劃下,這裡幾乎家家戶戶經營“漁家樂”。

  “原來,我們這只是一個捕魚的小漁村,交通不便,房子也很陳舊。現在,有了美麗海島建設,我們整體規劃後,交通便利了,環境整潔了,成了有名的漁家樂村,來的人絡繹不絕。旅遊業幾乎成了村民的主業。”五龍鄉政府文化專幹湯小娜對記者説。

  從2012年起,嵊泗縣設立美麗海島建設專項資金,因地制宜科學規劃,持續打造特色村落,在泗礁本島及東部區域分別連結起了一條魅力獨特的美麗村莊景觀線。除了“漁家樂”田岙村,“色彩藝術”邊礁岙村,還有“燈塔風情”花鳥村,“百年漁場”泗州塘。全縣7個鄉鎮38個村,幾乎村村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主題,都有自己的主導産業。

  作為我國著名的“貽貝之鄉”,枸杞鄉幹斜村常年養殖貽貝。在村裏的養殖基地,記者見到了當地的致富帶頭人、金盟海水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金友定。“我們這裡海水清澈,適合貽貝生長,養殖的貽貝達到一萬多畝。”金友定介紹説,全村800多人200多家養殖戶,如今通過抱團闖市場,戶均年收入20萬元一點都不成問題。

  “每個村都要有自己的特色和規劃,這樣才能形成良性發展。”金友定告訴記者,僅僅翻過一座山頭,另一個村的主導産業就變成了民宿旅遊,而其他村還有捕撈業。“原來我們只知道做漁業,美麗海島建設,讓村裏的産業開始多元化了,也給傳統産業帶來新的變化。”

  産業富民,據統計,2014年,嵊泗縣漁農村常住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2810元,比2010年增長了69.1%。

  年輕人創業,漁民做電商

  洪亮是在田岙村長大的“80後”小夥,曾在上海、杭州等地從事廣告設計。隨著田岙村美麗鄉村的建設,他辭職回家,開起了“漁家賓館”,年收入10多萬元。他感慨説:“收入增加是一個方面,關鍵是能在家鄉創業,陪在父母身邊,真正找到家的歸屬感。”

  無獨有偶,擁有酒店管理中澳雙學位的枸杞女孩劉思思也在島上開起了首傢具有品牌行銷理念的主題民宿——“思·想家”。濃郁的地中海風情,“私人管家”的服務模式,這家店一下子熱銷網路。開業僅半年,她的民宿就在“全國故鄉最美民宿”評選中獲得第一名。

  事實上,美麗海島的建設不僅吸引本土學生返鄉創業,也吸引了一批外地青年。採訪時,恰逢五龍鄉邊礁岙村的“青鳥”民宿試營業,主人正是6個杭州的媒體人。而兩年前曾經風靡網路、開啟枸杞旅遊風潮的“阡陌民宿”,也正是由3位來自重慶、上海喜愛旅行的年輕人一手創辦。

  青年人創業,漁老大和漁嫂們也不甘落後。每年的休漁期,原本是漁家最閒的時候,現在,他們有了新的致富門路:開民宿、做海釣,一天收入上百元,有的甚至開起了網店。枸杞鄉漁嫂張素琴燒的一手好菜,這兩年她開起了漁家樂,做起了餐飲。去年,她推出網路訂餐服務,迅速吸引了遊客的眼球,每天常常要忙到晚上11點。“客人看中的是服務,對我們來説,客人多在網上點幾個讚,我們的品牌也能做出來了。”張素琴感慨説。

  百年海島精神,文化來傳承

  嵊山鎮光明村漁民陳士海是當地有名的剪紙藝人,30多年來,這位漁老大用一把剪子講述漁民的故事,對外宣傳海洋文化。“美麗海島一定要有自己的文化傳承和保護。沒有文化的鄉村,沒有生機和活力。”嵊山鎮黨委副書記陳波向記者介紹,從去年起,鎮上的學校專門開設了特色文化課,邀請陳士海每週教孩子剪紙。

  在美麗海島的建設中,嵊泗縣提出了“生態秀美、人居優美、生活和美、人文淳美”的四美體系,而通過文化的傳承和保護,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提升漁民素質正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在嵊山鎮光明村盡山廣場的文化禮堂,記者看到,這裡不僅有嵊山“百年漁場”的歷史介紹,更有鄉約村規、民風民俗,以及各種鄉村人物、特色産業。一個小小的禮堂,記載了一個鄉鎮的歷史文化。而這樣的鄉村文化禮堂在嵊泗幾乎比比皆是,田岙村還建了一間漁民畫體驗館。“現在我們很多海島文化的東西都快看不到了,我們希望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將它們保護和傳承下去,讓人們能記得住鄉愁。”嵊泗縣文廣新局副局長金瑛介紹説,除了文化禮堂,縣裏還不定期開展漁俗文化的各種演出,豐富大家的精神生活。

  在嵊泗的幾天,記者感受著海島鄉村的各種美麗。採訪期間,也恰巧碰到來自捷克的作家楊·齊米茨基夫妻。在一同到訪過嵊山、枸杞、田岙等特色鄉村、感受過當地的文化民俗之後,楊·齊米茨基向記者讚嘆,這樣風景優美、民風淳厚的海島鄉村是他第一次見到,他説,他要將這裡遇到的一切,回國後全部都寫進他的詩歌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