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浙江佈局綠色經濟釋放生態紅利

  • 發佈時間:2015-07-08 01:00:18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地處杭州市西部山區的淳安縣下姜村,春天桃花燦爛,夏天小葵花等開滿田間地頭,秋天稻黃一片,冬天竹翠筍嫩。隨著季節變換,葡萄園、草莓園、桃花園、中藥材園等産業園區點綴村中。然而在過去,這裡是“燒木炭、土墻房、半年糧,有女不嫁下姜郎”。

  草莓種植戶老楊説,草莓産值每畝萬元左右,跟以前單純種植稻穀油菜相比,相差十來倍。“綠水青山真的成了金山銀山,順著這條路走下去,咱們下姜村一定會變成‘綠富美’。”

  經過十年的探索和實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浙江已經成為全省幹部群眾內化於心、外化于行的自覺行動,從“山上有生態”到“心中有生態”,走出了一條在保護環境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環境,將生態紅利源源不斷轉化為經濟效益和群眾福利的迴圈發展之路,生態涵養愈加豐富,生態紅利持續釋放,百姓生活愈發富足。

  屋舍搖身變成“黃金屋”

  環境保護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陣地,也是推進可持續發展的著力點和攻堅方向。在浙江,生態文明建設已經形成了全民參與、社會協同、惠及全民的良性迴圈。

  錢江源頭第一村、衢州市開化縣龍門村,一條溪流穿村而過,潺潺的水聲帶來愜意的涼爽。在近日全國人大環資委牽頭的2015年“中華環保世紀行”採訪期間,記者們來到了這個“世外桃源”。説它是“世外桃源”,是因為其地處浙皖交界,是昔日的窮山溝。如今舊貌早已換新顏,但是還沒有被更多的遊客所發現,那份自然的美隨處可見。

  漫步村中,武俠境界的“龍門客棧”時不時出現。在“地字一號”客棧,女主人汪愛女興奮地領著大家參觀客房,這裡承載了她從外出務工到回家創業的希望。“現在每個床位每天30元,開空調的話另加15元。節假日遊客逐漸多了,大多來自上海、北京、杭州、江蘇、安徽等地,有時候很熱鬧的。”

  眼前這位説起經營頭頭是道的客棧女主人,一年多前還是在金華義烏的打工妹。“以前我在義烏打工,去年春節返鄉的時候,村幹部動員我們開農家樂。當時曾經猶豫過,但是看看家鄉這麼美,遊客越來越多,開客棧的話應該很賺錢。”鼓足勇氣邁出第一步的汪愛女一家開出了龍門村的第一家客棧。

  “在義烏務工時,每個人年收入兩、三萬元。去年利用自家房屋裝修開了客棧,投資十來萬元,去年一年的營業額有八、九萬元。”收回成本指日可待的汪愛女一家對“生態錢”來得如此快非常滿意。

  而在開化縣姚家源村,濛濛細雨下,村民余元盛站在馬金河邊,向記者娓娓道來,“現在保護環境不是上面讓我們怎麼幹,而是我們自己要搞好,留住一河清水是全體姚家源村民的責任。村民們現在可以承包燒烤攤,可以從事遊船服務,還可以做婚慶攝影。治理後的馬金河,一條清水河帶動了兩岸村民生活逐漸紅火。”

  與開化等西部山區剛開始嘗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甜頭不同,湖州市的德清縣、安吉縣,寧波市的奉化等地,生態紅利已經讓當地村民富了“口袋”。在全球生態500佳的奉化市滕頭村,1999年開始,村子就開始賣門票,遊客紛紛來滕頭,看小豬賽跑,進農田採摘,村民數著門票錢,還順帶銷售了自家産的黃花梨、草莓和雞蛋。

  湖州市德清縣縣長王琴英説,保護好環境,不是讓群眾守著山水沒飯吃,而應該讓綠水青山的成果惠及百姓,觀念上實現從“山上有生態”向“心中有生態”的提升,才能形成全民共建共創生態文明的生動局面。

  綠色生態創造經濟效益

  連續十年開展生態省、“千村示範萬村整治”、美麗鄉村建設系統工程,浙江省的生態保護觸發的生態紅利日漸顯現。

  走進湖州市長興縣水口鄉,公路兩邊的農家樂各具特色。芭堤雅農莊的老闆孫希蕓高興地説,連住三、五晚客人經常有,“如此好生意應歸功於良好的生態環境”。

  60多歲的王煜圭是水口發展民宿的領頭人之一。十多年前,他從當地的自來水廠辭工後,把家裏堆放雜物的閣樓、柴房整理出來接待遊客。如今,這種模式成為水口鄉常見的旅遊形態,刺激了一大批農民迅速轉型為鄉村旅遊的市場主體,自家的房子成為參與市場競爭的資産,家門口的竹林、溪流、原本不值錢的野菜等生態資源,轉變為可以販賣的“商品”。

  安吉縣是美麗鄉村的發源地。十年如一日地養山護水,扮美錦繡山川,積累了築巢引鳳的足夠底氣和資本,大項目紛至遝來。今年元旦起試營業、即將於7月份正式開業的凱蒂貓家園,就標誌著安吉縣從一個縣域旅遊邁向國際化市場的起點。

  僅在去年,佔地數千畝的上影影視文化(安吉)産業園落戶安吉。法國戛納市也與安吉縣簽署合作協議,總投資達10億美元的“中國(安吉)戛納電影城”項目正式落戶。

  浙江銀潤天使樂園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劉福道表示,凱蒂貓家園可愛的人文景觀與安吉美麗的自然景觀融合在一起,可以給人們創造一種獨特的體驗氛圍。

  伴隨著浙江企業走出去和遊客的口口相傳,綠色浙江的生態實踐被越來越多的地方了解和效倣。面積不到2平方公里的寧波奉化滕頭村將園林綠化作為集體經濟發展的主業,扮美本村的同時,還“溢出”到江西、安徽、湖北等全國10幾個省份,投資建設園林苗圃基地的總面積相當於30多個滕頭。

  綠色經濟助力區域可持續發展

  比起經濟報表,老百姓更在意環境品質報告;比起GDP,老百姓更關心PM2.5數值是否超標、喝的水是否乾淨、土壤是否被污染。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群眾不僅希望安居、樂業、增收,也希望天藍、水清。

  天藍、水清的良好生態恰是農戶賺錢的優勢和潛力,也是一個地區可持續發展、綠色發展的新型競爭力。多年來,浙江省不固守綠水青山,而是依託綠水青山求得金山銀山,各級黨委、政府通過項目、資本,正在倒逼區域以最小的環境代價,換來經濟社會效益的新常態化。

  湖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安吉縣委書記單錦炎説,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在經濟與生態兩者之間找到結合點、尋求突破口,“因為只有通過項目建立可持續的産業結構、生産方式、消費模式以及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真正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把生態資本轉化為發展資本,生態競爭力才能得到充分釋放。”

  地處浙西山區的麗水、衢州,養山護水的生態紅利引得企業相繼慕名而來。錢塘江源頭的衢州市,依託優質的水資源優勢,正在做大做強涉水産業,加快産業結構調整,打造區域水産業基地和中國飲料産業基地,已經引來了旺旺集團、娃哈哈、伊利集團、百威啤酒等企業進駐。

  改變環境容易,但是要改變思維卻是一件難事,想要金山銀山,就必須轉變觀念,留住青山綠水。近幾年,長興經濟保持高速發展態勢,背後則是從2011年至今,累計關閉30家小型蓄電池企業,關閉礦山130多家,綠化總面積增長到48.5萬畝。

  曾經是“壯士斷腕”,現如今卻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蓄電池産業曾經是湖州市的大産業,但是以低、小、散著稱。通過近年來的調整,蓄電池企業由225家減少到16家,但是産值增長14倍、稅收增長6倍。長興縣委書記呂志良説,“騰籠換鳥”後,取而代之的是資訊經濟、現代物流、休閒旅遊、健康養生等方面的涌入,存量優化,增量更生態。

  “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離開經濟發展抓環境保護是‘緣木求魚’,脫離環境保護搞經濟發展是‘竭澤而漁’。”浙江省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楊建華説,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經濟生態化、生態經濟化”,不僅收穫生態環境持續優化,還能實現生産發展、生活富裕和生態優美的良性迴圈。

  “中華環保世紀行”帶隊採訪的全國人大環資委調研室巡視員何嘉平等多位採訪對象表示,浙江通過“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有力舉措,拆出了空間,推動環境持續優化,帶動了整個區域的發展水準明顯提升,綠水青山的紅利溢出效應日益明顯。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