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影視創作版權保護如何走出爭議怪圈?
- 發佈時間:2015-07-05 13:17:00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抄襲剽竊、盜版盜播、合同約定不明……近年來,隨著我國影視産業規模劇增,版權價值巨大,影視創作版權糾紛案件不斷,侵權現象時有發生。
在中國版權協會日前主辦的“影視創作版權保護研討會”上,專家建言,要完善立法保護,積極發揮行業協會作用,讓影視創作版權保護走出“爭議不斷”的怪圈。
“近兩年影視行業呈現出爆髮式增長,編劇隊伍出現了良莠不齊的狀況,大量業餘作者和新作者涌進,對原有行業行規産生了很大衝擊。”中國電影文學會副會長汪海林説,作為電影和電視劇維權方面的負責人,他接到大量投訴,如新人編劇為了得到機會,往往不簽合同,影視劇播出後再主張權利。“有些編劇不能稱之為編劇,有些訴訟屬於‘碰瓷’,不好界定。”
安傑律師事務所合夥人程冰表示,我國影視産業發展迅猛,很多外國投資方非常看好我國的影視運作,願意進行合同約定,而我國因行業慣例不願進行合同約定。“法律賦予合同當事人權利義務,如果不及時行使,可能存在很大爭議,産生糾紛後,只能由法院依法判定。建議可以行使權利時儘早爭取。”
中國電視劇導演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車徑行認為,我國影視劇創作傳播出現一些問題,部分原因是立法不夠完善,法律保護不夠充分。影視作品由於創作主體多,歸屬存在爭議,且一旦遭遇侵權,維權成本高、舉證困難。
“法律在權利設立上更多偏向於資方,精神産品創作應偏向於創作者。司法實踐中,如何判定思想版權問題,非常困難。”最高人民檢察院公訴廳檢察員孫鐵成説。
影視界人士建議,將專家陪審團引入影視創作版權糾紛案件的庭審中,會有助於解決侵權認定的問題。對此,北京海澱區法院智慧財産權庭庭長李盛榮表示,最高法院在研究推動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問題,海澱區法院是試點之一,“我們提出希望專業化陪審員加入庭審。”
北京智慧財産權法院法官馮剛認為,我國對著作權的保護在深度和廣度方面不斷加大,如何界定抄襲、自由借鑒等,既需要法律理論方面的研究,也需要立法進一步明確,更需要司法實踐在每一個個案中積極探索。
在司法實踐中,影視劇版權糾紛因編劇、製片商知名度高,往往引發廣泛的社會關注。2014年底,瓊瑤訴于正涉嫌侵權一案引發了編劇業界的廣泛關注,共有109名編劇聯合署名譴責抄襲、剽竊、非法改編別人作品的行為,呼籲保護原創,停止侵權。
影視創作版權保護不力,不僅會給影視從業人員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而且嚴重挫傷影視精品生産創作的熱情,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影視産業陷入跟風製作、熒屏疲軟的發展瓶頸。
專家普遍指出,在影視創作版權保護方面,行業協會有很大的空間可發揮作用。導演陳燕民認為,行業協會可以做一些規範,如製作合同範本、糾紛調解等,通過完善規則讓行業健康發展。
“行業協會加強管理,可能比法院的判決更有效。編劇業界可以建立誠信檔案,針對作品設立黑名單等,鼓勵大家尊重誠信、加強自律、保護原創。”清華大學智慧財産權法研究中心主任崔國斌説。(記者史競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