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臍帶血,自存還是捐獻?

  • 發佈時間:2015-07-07 01:31:14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將新聞進行到底

  文·本報記者 付麗麗

  最近,廣州一名女嬰經過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後重獲新生,四川一名男嬰也將要用他的臍帶血挽救姐姐的生命,臍帶血似乎成了“救命血”。然而就在去年,上海一名8個月的寶寶患上白血病,其父母花費2萬元自存的一份臍帶血,卻被醫生判定不能使用。

  近年來,臍帶血一方面被證實可用於治療多種疾病,同時又因其利用率、費用、治療效果等而飽受質疑,那麼到底該不該留存臍帶血呢?

  ——新聞緣起——

  臍帶血救命事例屢見不鮮

  6月27日,四川內江市第一人民醫院,一個重約6斤3兩的男嬰誕生。這個男嬰的誕生肩負著重要使命,他要拯救他1歲半患地中海貧血症的姐姐。目前,臍帶血已採集,正等待配型結果。

  無獨有偶,廣州市荔灣區女嬰小詩(化名)突患再生障礙性貧血,僅月余就進展至高燒不退。幸虧她出生時儲存了臍帶血,6月24日,溫水“喚醒”臍血造血幹細胞,回輸小詩體內,她因此成為首例在穗自體移植臍帶血自救的再障患者。

  臍帶血是胎兒娩出、臍帶結紮並離斷後殘留在胎盤和臍帶中的血液,通常是廢棄不用的。但研究發現,臍帶血中含有可以重建人體造血和免疫系統的造血幹細胞,可用於造血幹細胞移植。有調查顯示,目前北京100名産婦中,有10—20名會選擇留存臍帶血。北京百餘傢具有助産資質的醫院都可以自存臍帶血,産婦簽署相關協議之後,由醫護人員採集,放在專門的取血冰箱裏。像北京市婦産醫院、海淀婦幼等産婦數量集中的醫院,收集到的臍帶血一天可達十幾份。

  ——核心關注——

  臍帶血比骨髓移植更具優勢

  在我國,留存臍帶血已有十幾年的歷史,越來越多的産婦選擇“自存臍帶血”。有專家表示,臍帶血之所以受到科學家和醫生重視,是因為它確實非常有用。

  臍帶血含有珍貴的造血幹細胞,在臨床上可以根治多種疾病。目前,我國臍帶血的適應症有80多種,北京市臍血庫為國內各家移植醫院提供的臍血中,共涉及37種疾病的治療。這些適應症包括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淋巴瘤、神經母細胞瘤、肝硬化等。

  與同樣含有造血幹細胞的骨髓相比,臍帶血有兩個巨大優勢:第一,天然存在;第二,無需手術提取,比找志願者捐贈骨髓要簡單很多。

  此外,臍帶血配型成功概率要遠高於骨髓配型。骨髓裏的幹細胞配型是8位的,移植成功通常需要8/8完美配型(8個位點完全符合),而對臍帶血來説,幹細胞配型是6位的,只需要5/6配型(6個位點有5個符合)。科學研究表明5/6不完美配型臍帶血和8/8完美配型骨髓移植在治療兒童急性白血病上的成功率幾乎一樣。

  有數據顯示,臍帶血進入臨床的20多年以來,已經有幾萬人接受了臍帶血移植,並有很大比例被治愈。

  臍帶血並不能“包治百病”

  “雖然臍帶血非常有用,但也不意味著能‘包治百病’,實際上它具有嚴格的適應症範圍。”國家幹細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韓忠朝説,目前臍帶血實際用於臨床的疾病中,以血液病居多。

  然而,在韓忠朝看來,一些遺傳疾病由於自身基因缺陷所致,可能不適合用自己的臍帶血治療。比如對於基因突變導致的白血病,由於突變在懷孕階段已經發生,因此病人出生時的臍帶血裏面往往已經包含了突變的癌細胞。在這種情況下使用自身的臍帶血進行移植,相當於用少量癌細胞去置換大量癌細胞,沒有意義。

  “即便臍帶血完全健康,治療白血病的最優供體也並非自身臍帶血,而是配型合適的異體臍帶血。”韓忠朝説,病人幹細胞移植前都需要接受放療化療等來去除全身癌細胞,但這個過程通常不夠徹底,會有癌細胞殘余。因此幹細胞移植的成功不僅需要構建新的造血系統,還要求移植的免疫細胞幫助消除殘余的癌細胞。

  韓忠朝認為,癌細胞在病人自身的免疫細胞面前很擅長偽裝,因此病人自己的臍帶血植入産生的免疫細胞也很難識別自身的癌細胞。相反,異體幹細胞植入産生的異體免疫細胞能更好地識別並消除殘余癌細胞。因此用異體臍帶血比用自己的臍帶血治愈白血病更好。

  自存臍帶血使用概率極低

  臍帶血庫分為公共庫和自體庫,前者為公民自願無償捐贈,用於配型移植和其他治療。後者為公民自願出資儲存,用於個人需要。

  據了解,目前在自體庫儲存一份臍帶血,一次性交清費用需要19800元,可保管18年。有網友發帖呼籲別在自體庫儲存臍帶血花冤枉錢:“我覺得沒什麼太大的意義,即使是留了,要交好多的錢不説,到時也難以保證血的可用性,萬一臍帶血變質了,豈不是白留?”

  還有網友指出,臍帶血中所含的造血幹細胞的數量有限,一般只能滿足兒童的移植需要,隨著保存時間的延長,幹細胞的數量和活性逐年遞減,保存10年以後的臍帶血是否還有用就很難説了。

  對此,韓忠朝表示,臍帶血其含有造血幹細胞,可以用於重建患者的造血系統。但由於臍帶血所含造血幹細胞數量有限,通常只能給30公斤體重以下的嬰兒或兒童使用。而且臍帶血移植後造血恢復慢,導致移植過程容易發生並發癥,因此臍帶血通常不是移植造血幹細胞的首選來源。

  “由於需要使用造血幹細胞移植的疾病如白血病和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發病率為10萬分之3到10萬分之5,而且臍帶血移植不是醫生的首選治療方案,所以自體臍帶血實際使用率很低,國內的自體臍帶血儲存份數已達約50萬份,實際使用不超過10例。”韓忠朝説。

  至於保存時間問題,韓忠朝表示,理論上臍帶血是可以永久保存的,實際上已有論文報道存了10多年的臍帶血移植成功的應用實例。對此,目前國際上已經形成了完善的製備、保存和使用規範。

  ——專家建言——

  將臍帶血捐獻給公共庫更有價值

  那麼,到底該不該保留臍帶血呢?

  有專家認為,如果新生兒有兄弟姐妹患有重大疾病,需要幹細胞移植;或者新生兒的父母一方患有重大疾病,需要幹細胞移植,且檢測表明嬰兒和患病父親或母親配型一致。在上述兩種情況下,鼓勵私人保存臍帶血。否則沒有必要私人保存臍帶血花冤枉錢。到目前為止,雖然已經有幾百萬人私人存儲了自己的臍帶血,但真正使用到自己臍帶血的人真稱得上鳳毛麟角。

  該專家表示,臍帶血非常有用,主要是對別人非常有用。其最主要的價值是它能構成一個巨大的幹細胞庫,這樣大家都可以去搜索,尋求有用的配型資源。在接受了臍帶血移植的幾萬人裏面,99.99%都是接受的別人的臍帶血。因此,捐獻臍帶血給公共庫有著巨大的社會價值。

  對此,韓忠朝也指出,將臍帶血存入公共庫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造血幹細胞配型的難度,臨床上還可以通過幾份臍帶血共移植解決臍帶血數量少的缺陷。因此,國家應進一步發展和完善臍帶血公共庫,以滿足一些患者的需求。

  ■相關連結

  臍帶血如何保存

  據北京市臍血庫技術中心專家魏曉飛介紹,按照要求,臍帶血在採集之後24小時內,須由臍帶血庫的專職取血員使用溫度24小時實時監控的取血箱,從醫院運送到臍血庫。

  收血室是臍帶血到庫之後的第一站。工作人員需要在裏面檢查血液外觀、重量等,對於符合製備標準的臍帶血,將進行核對登記,賦予其類似身份證的唯一編號。

  魏曉飛稱,如果醫護人員誤操作將血液冰凍,由於造血幹細胞對低溫敏感,冰凍後活性變差,就不能再使用了。另外,臍帶血的入庫標準是50毫升,如果血量不達標導致細胞數量不夠,或臍帶血本身濃度過低,也會建議産婦放棄。

  隨後,臍帶血將進入製備室,工作人員將臍帶血進行分離。其中,紅細胞和血漿將被去除,只留取富含造血幹細胞的有核細胞。然後再按照比例,在其中加入冷凍保護劑,避免細胞在降溫過程中被破壞。

  正式入庫前,臍帶血幹細胞還需要進行14天的培養,以評估幹細胞的活性等指標。此外,還要對臍帶血、母血進行病毒檢測,包括B型肝炎、丙肝、艾滋病毒、梅毒抗體等,以及細菌、黴菌檢測,核酸檢測等。

  最後,臍帶血將進入凍存程式。第一步是在程式控制室裏降溫至-90℃。之後,再轉入液氮庫中長期保存,液氮庫由一個個銀色的圓柱形液氮罐組成,罐內溫度可達-196℃的“超級冰點”,每個大液氮罐可容納5000份臍帶血。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