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西藏電力50年科學發展透視:電網織就幸福新畫卷

  • 發佈時間:2015-07-06 13:09: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張尚華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原標題:西藏電力50年科學發展透視:電網織就幸福新畫卷

  走進昌都市卡若區邦達街居委會居民尼瑪多吉的家,電視、冰箱、洗衣機等電器一應俱全,他樂呵呵地向記者展示以前家裏想用卻用不了的東西:“以前電力短缺,尤其冬天的時候,根本沒辦法看電視,也沒辦法用電暖器取暖。”

  尼瑪多吉如今的幸福生活,得益於川藏電力聯網工程的建成投運。川藏電力聯網工程2014年11月投運後,結束了昌都地區電網長期孤網運作的歷史,從根本上解決了昌都地區近50萬人口的用電問題。

  電網建設日趨完善

  6月,西藏逐漸進入雨季,油菜花開、金波盪漾、麥苗翠綠、沁人心脾。

  在山南地區貢嘎縣江塘鎮,在霧氣濛濛的雅江邊,在綠紗覆蓋的山腳下,坐落著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抽水蓄能發電站——羊湖電站。

  這個在十多年前藏中電網擔負著調頻、調峰、調壓的骨幹電廠,發電量佔到當時藏中電網發電量三分之一的重要電站,如今隨著青藏聯網工程的投運,僅僅承擔著調壓、應急電源任務。

  “這從另一個方面反映了我區電力建設近些年來取得的跨越式發展成就,也是全區電力事業輝煌成績的縮影。”國網羊湖發電公司副總經理格桑多吉告訴記者,“我1997年畢業後來電廠工作,見證了羊湖電廠的發展,也親身感受到了我區電力事業的喜人變化。”

  確實,“十二五”期間,西藏電網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累計投資269億元,僅去年電網建設投資就有50個億,超過整個“十一五”期間投資規模。

  2011年底,青藏直流聯網工程正式投入運作,結束了藏中電網孤網運作的歷史,截至2015年5月,已累計輸送電量26.88億千瓦時。2014年11月,川藏聯網工程建成投運,實現了昌都電網與四川電網聯網,邁出了構建高原堅強智慧統一西藏電網的第一步。隨著西藏電網建設和無電地區電力建設與改造工程的加快,西藏電網供電範圍迅速擴展。到今年年底,西藏電網供電範圍將擴展到58個縣,供電人口增加到218萬多人。

  我區先後建成青藏聯網工程、川藏聯網工程和旁多、藏木等水電站,電力裝機容量和電力保障供應能力大幅提升,西藏電網用電負荷也迅速增長。截至目前,最大用電電力已經達到75萬千瓦,自去年以來電力供應形勢實現歷史最好,城市、農村供電可靠性大幅提高。

  今年6月1日,隨著夏季豐水期的到來,我區的發電能力大幅增強,電力不僅滿足了區內的用電需求,並且實現了外送青海,在我區電力發展史上具有標誌性歷史意義。

  國網西藏電力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劉曉明介紹説,“十三五”期間,國網西藏電力將積極推動建設川、渝、藏西南同步電網,構建以500千伏為主網架的西藏統一電網,實現藏中、昌都、阿裏全區聯網,電網覆蓋面擴展到74個縣城及主要鄉鎮,從根本上解決我區城鎮及農牧民的用電問題。

  未來電網建設藍圖已經繪就,我們堅信,在神奇美麗的高原大地,必將添一張電網織就的溫暖和諧新畫卷。

  農村水電建設“漸入佳境”

  “以前不通電時,一到晚上我們的娛樂活動很少。如今能看上電視,能在第一時間了解外面的資訊,精神文化生活豐富多了。”那曲地區尼瑪縣農牧民次仁扎西説。

  于2008年開工建設、2010年順利實現機組發電的尼瑪縣水電站,解決了尼瑪縣城及周邊農村日常生産及生活用電需要,對提高當地居民生活水準,改善生態環境、農牧業生産條件,發展農牧業意義重大。

  截至目前,我區已經落實無電地區電力建設項目178個,總投資84.37億元。項目包括新建水電站84座、裝機總容量12.6萬千瓦,局域網工程15個,線路延伸工程79個,完成投資65.36億元。

  “全區農村水電站共有381座,裝機總容量23.5萬千瓦,形成固定資産68.31億元,解決了87.4萬人的生産生活用電問題。”扎西平措介紹説,“農村小水電建設對促進西藏經濟發展、社會文明進步、人民安居樂業、提高農牧民物質文化生活水準提供了重要的能源支撐,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的作用。”

  新能源建設潛力巨大

  在藏北高原、天然牧區當雄縣境內的山谷盆地內,念青唐古拉神山雙臂擁抱護佑,湛藍的天空與珍珠般灑落在草地上的羊群形成天地一景,如詩如畫。

  熱氣騰騰,似嫋嫋輕煙中矗立著的,便是創建於1975年的羊八井地熱電站。

  “羊八井地熱電站不僅是我國最大的地熱電站,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利用地熱潛層熱儲進行工業性發電的電廠。”國網羊八井發電公司副總經理文箭自豪地説,“在西藏電力發展史上,羊八井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在新能源開發利用上,也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截至2014年12月,羊八井地熱電站累計發電30.6億千瓦時,折合標煤約95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為260萬噸,為西藏經濟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作出了積極貢獻。

  西藏的水能、太陽能、地熱等可再生能源資源十分豐富,資源總量位居全國首位。西藏是世界上太陽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地熱能發電潛力80萬千瓦以上,水能技術可開發量1.4億千瓦。

  “受經濟發展和自然條件等多種因素制約,我區豐富的可再生資源還沒有得到充分利用,特別是水電開發程度不足1%,可再生能源的開發潛力巨大,前景十分廣闊。”自治區能源局副局長羅布次仁介紹説,科學有序開發水電、太陽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既是西藏各族人民的熱切期盼,又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推動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促進西藏又好又快發展和長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50年來,我區初步形成了以羊湖、藏木、多布、果多等大型水電站建設為主,乙太陽能光伏發電和小水電建設為補充的新能源建設格局。目前,我區新能源發電在總電力中的比重佔到10%以上。

  羅布次仁介紹説,新能源將作為一個單獨的能源規劃出現在“十三五”的規劃編制中。目前,結合我區資源稟賦,自治區正與有關單位在水能、地熱能、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項目上進行可研性研究。

  歲月的車輪滾滾向前,發展的腳步從不停歇。在安全、穩定、清潔、節約發展的軌道上,我區電力事業必將抓住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開拓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推動我區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為2020年與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的電力支撐。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