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資本正加速觀賞石金融資産化

  • 發佈時間:2015-07-06 07:20:18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善言齋專欄

  近兩個月,賞石界最受矚目的大事莫過於:“遺韻”、“供璽”等5件觀賞石作品先後登陸香港大公文交所,成為第一批以股份化的形式正式在文化産權交易所掛牌交易的觀賞石。先是藏瓷“遺韻”拔得頭籌,開盤當日即大漲56%,僅過了兩個星期後的5月初,另一塊觀賞石——阿拉善戈壁石“供璽”緊跟其後,成為第二塊開盤發售的藝術品觀賞石。此後,來賓卷紋石“雕塑希望”、安徽木紋靈壁石“搖錢樹”和紅靈璧石“母子”亦先後在同一家文交所華麗登場。

  截至目前,這幾件成功上市的觀賞石單價均已大翻數倍。在資本市場的帶動下,各地的觀賞石市場的線下交易也掀起一輪新的上漲行情。在業界看來,香港大公文交所把天然觀賞石以單位交易的模式引入金融市場,不僅首開中國奇石資産證券化的先河,且有望極大地推動觀賞石的流通和拓展,促進觀賞石的大眾化、全球化發展。

  據統計,國內具有觀賞、收藏和流通價值的的石頭品種多達數百種,如果把礦物晶體和化石也計算在內,觀賞石的品種範圍可以擴展到幾千上萬種。

  對普通玩家來説,聽得較多的是靈璧石、太湖石、英石和黃蠟石等傳統名石。近十年,市場上活躍的新石種越來越多,如古樸華麗的大化彩玉石、造型獨特的摩爾石、流光溢彩的黃龍玉等等,而廣東石種如孔雀石、廣綠玉、端硯、臺山玉、紫金玉、乳源彩石和各種蠟石等,亦已獲得藏家高度認可。

  在國內的藝術品拍賣市場上,觀賞石雖然至今未成為一個獨立的細分板塊,但這絲毫不影響中國民間資本的火熱追逐。在一批大玩家的推動下,金融資本正加速向觀賞石行業滲透,5件觀賞石以藝術品股票的形式在香港開盤發售,是這一趨勢的明顯表徵。

  在廣西、廣東、雲南、浙江、新疆等賞石文化淵遠流長的省區,各種奇石交易成行成市、絡繹不絕,以觀賞石為主題的展覽和展銷活動,不僅“年年有、月月有、天天有”,而且品種越來越多、層次越來越高、輻射越來越廣、規模越來越大。最近幾年,以奇石為主題的博物館和文化公園更是猶如雨後春筍紛紛冒出來,讓人眼花繚亂。奇石交易,不僅線上下的實體店頻繁,而且線上上的淘寶店亦同樣活躍。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以網路為平臺的交易活動甚至早已向手機終端延伸,只要你有好東西,可以隨時隨地製作成文字、聲音、圖片和視頻,通過自己的微信和朋友圈實現同步擴散。一件剛剛從地下發掘或者從河裏打撈上來的奇石作品,由於擁有者的實時分享,幾秒鐘之內可能就找到了下家。

  過去十年,觀賞石市場的發展堪以幾何數字來形容,其中不乏因為一塊石頭而一夜暴富的例子。圍繞市場形成的這條漫長的産業鏈,養活的人群在不斷遞增。面對市場的成長成熟,賞石不再只是幾個文人或者小資商人之間的“小眾情趣”,而逐漸轉變成為全民性和帶有明確投資收藏目的的大眾行為。

  不過,隨著社會熱錢不斷涌入奇石市場,行業的危機也潛流暗涌。目前遭藏家詬病最多的就是“天然的東西不天然”。物以稀為貴,能夠走俏市場的,往往都是那些存量稀少、較為難得的石頭。在暴利的趨勢下,有些人通過作假手段“化腐朽為神奇”。於是一些本來毫無天資的石頭,經過人為的去污染色、打磨拋光或鑽孔造型後,搖身一變成為高端市場的産品。不誠信為不法商人賺取了鉅額的利潤,卻給市場和買家留下了無法彌補的傷害。

  因而,資本市場掀起的這一波熱潮,亦或是推動行業逐步走向專業化和標準化的良機。

  馮善書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