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網際網路+”11項行動覆蓋經濟社會多領域

  • 發佈時間:2015-07-06 01:00:12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國務院日前印發《關於積極推進“網際網路+”行動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提出,到2018年,網際網路與經濟社會各領域的融合發展進一步深化,基於網際網路的新業態成為新的經濟增長動力,網際網路支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作用進一步增強,網際網路成為提供公共服務的重要手段,網路經濟與實體經濟協同互動的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到2025年,“網際網路+”新經濟形態初步形成,“網際網路+”成為我國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

  《指導意見》圍繞轉型升級任務迫切、融合創新特點明顯、人民群眾最關心的領域,提出了“網際網路+”創業創新、“網際網路+”協同製造、“網際網路+”現代農業、“網際網路+”智慧能源、“網際網路+”普惠金融、“網際網路+”益民服務、“網際網路+”高效物流、“網際網路+”電子商務、“網際網路+”便捷交通、“網際網路+”綠色生態、“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11個方面的具體行動。比如,《指導意見》提出,“網際網路+”創業創新,充分發揮網際網路對創業創新的支撐作用,推動各類要素資源集聚、開放和共用,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濃厚氛圍;“網際網路+”現代農業,構建依託網際網路的新型農業生産經營體系,發展精準化生産方式,培育多樣化網路化服務模式;“網際網路+”普惠金融,探索推進網際網路金融雲服務平臺建設,鼓勵金融機構利用網際網路拓寬服務覆蓋面,拓展網際網路金融服務創新的深度和廣度;“網際網路+”電子商務,大力發展農村電商、行業電商和跨境電商,推動電子商務應用創新。

  “網際網路+”現代農業是現在最流行的概念之一。農業部市場與經濟資訊司副司長王小兵認為,“網際網路+”賦予農業的變革是全方位的:在生産端要打造智慧農業,提高農業的自動化水準;在流通方面要充分應用農業電子商務,即農産品和農業生産資料的電子商務;根本是要提高農業産業的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國家資訊中心辦公室副主任張新紅提出,要把握好融合、連接、轉型這三個關鍵詞。“一是在融合過程中要把握網際網路的多重屬性,比如技術、基礎設施、渠道、媒體等,農業要與之進行全面的融合;二是在連接過程中把與農業發展相關的所有要素考慮到,這就需要大數據發揮作用,驅動現代農業發展;三是網際網路與農業的融合帶來的將是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型,傳統農村向現代農村的轉型,最終要實現從農業文明向資訊文明的轉型。”他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

  “網際網路+”普惠金融則被認為是最有發展潛力的領域之一。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曾剛表示,網際網路金融在普惠金融領域有三大優勢。一個是成本優勢,網上交易或者説服務的提供比起銀行成本相對低很多。第二是資訊優勢,對網際網路企業來講,一些應用軟體,如微信的註冊人數遠超過徵信體系覆蓋數量。而且微信覆蓋個人資訊遠超過徵信體系覆蓋資訊,要追證也比銀行方便。第三是産品創新。“這一領域未來應有非常廣闊的發展空間,與現有正規金融體系形成有益的互補。這一定是一個交互發展過程,使整個金融體系更完善。”他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