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滬上生態家”變身“最美辦公樓”

  • 發佈時間:2015-07-05 07:15:00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趙翰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梅雨季節,置身現代建築設計集團的一棟新辦公樓裏,絲毫感受不到潮濕悶熱。穿堂風徐徐吹過,送來墻上爬藤植物的清香。採光也好,儘管是陰天,靠窗工位不用開燈。這棟樓,説起來並不陌生。它正是2010年上海世博會城市最佳實踐區的一座展館:“滬上生態家”。5年後的今天,“滬上生態家”已經變身成為現代建築設計集團的創作研究中心,是一棟主打綠色、自然的“最美辦公樓”。

  充滿靈性的建築空間

  “滬上生態家”是一棟四層小樓,坐落于上海世博會城市最佳實踐區內。當初的設計就很有想法:整棟樓嵌入“生態核”,引入四面八方的風;植物過濾凈化系統,令室內空氣清新;頂部屋面可以開闔,引入陽光。這一美妙設想,如今經過了適應性改造,使辦公使用的夢想成為現實。

  走進這棟辦公樓,第一眼的感覺是通透敞亮。室內四分之三是一層層的辦公空間,還有四分之一,從地下一層到頂層全部打通,綴以餐桌、樓梯、休憩區域,絲毫沒有普通辦公樓的壓抑。頂棚和外墻是透明的,一抬頭,就能看到外面滿墻的植物。

  在這棟樓裏辦公的現代集團副主任工程師、美國綠色建築認證專家瞿燕介紹,整棟樓裏的植物,都經過專家精心設計光照角度,附有滴灌或噴灌系統。“像這樣的陰雨天,雨水可以收集起來,經過過濾,自動滴灌墻面和屋頂的植物。”頂層的“第五立面”也沒放過,當初做展館時只作為設備層使用,如今設備被集納起來,多出來的空間,已經變成了“空中花園”。

  從地下室到露臺,到處都有充滿靈性的空間。就算外面下起小雨,也有設計師抱著電腦來到陽臺上,在爬藤植物和“城市最佳實踐區”美妙建築的陪伴下,尋找靈感。

  自然風自然光顛覆“密閉盒子”

  不過,美妙的景觀和空間設計,並非這棟“最美辦公樓”的核心價值。實際上,正應合它過去的名字“滬上生態家”,整棟樓的設計,與上海的環境、天氣,密不可分。

  首先是通風。“實際上,上海的天氣,不像北京或者香港,大多數時間,是不需要開空調的,反而要多開窗多通風。”瞿燕介紹。這也是絕大多數上海市民的生活習慣。這個道理,辦公樓並不例外。只是,現如今大多辦公樓,採用的是美式做法,不管屋外天氣,只用空調人為製造舒適環境;而為了節能,又通常做成一個“密閉盒子”。下轉◆5版(上接第1版)“最美辦公樓”,完全顛覆了“密閉盒子”的傳統形態。它不僅有陽臺,有用來“拐彎”引入東南風的通風廊道;每個靠窗的工位邊,還有一個寬度僅為10釐米的細長條小窗。“這扇窗開著通風,夏天不會帶進來太多熱量,下雨也基本不怕。”

  採光也一樣。“最美辦公樓”的設計師們相信,自然光是最舒適的光源。大面積落地窗引入了自然光源。陰雨天,一樓的靠窗工位,沒有一個人開燈。陽光太強烈時,則可用電動百葉簾調節。頂棚也是透明的,超大號的百葉簾與玻璃之間有段距離,以確保百葉簾完全關閉時,也有光線進入。

  “被動式建築”理念再引關注

  讓自然風、自然光,代替人為營造的環境,並同樣達到舒適的效果──“滬上生態家”在5年前提出的“被動式建築”概念,今天看來,仍有很高的實用價值。

  2013年,現代建築設計集團決定租用“滬上生態家”作為辦公樓。為期近兩年的設計改造中,不乏“大刀闊斧”的刪改,但“被動式建築”的精髓理念始終保留。“被動式建築”通過設計階段的精雕細琢,充分與建築所在地的環境氣候相結合,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條件,最大程度地減少人為影響,以達到舒適和節能的雙重目的。

  “滬上生態家”變身辦公樓,啟用不到2個月,還沒有確切的能耗數據。作為印證,現代建築設計集團的另一所標桿性綠色建築“申都大廈”,因為採用了多種“被動式建築”等設計方法,每月耗電量下降了一半以上。環保上的好處也顯而易見,儘管開張不到2個月,樓裏基本聞不到新裝修的味道。“這也是每天開窗通風的效果。”

  以適應在地氣候的設計改造為核心目標,並不無謂添加其他“綠色環保設備”,這棟新生“最美辦公樓”和它倡導的理念,已經引來了業界關注。“短期來看,可能設計建造上的成本要高一些,空間利用率也要低一點。”瞿燕説,“但長期來看,在運營上可以節能、減少成本,且沒有額外的無效支出。形態上也非常適合園區辦公。”她透露,開張以來,已經有多家園區業主前來考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