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回歸浪潮能否濤聲依舊?
- 發佈時間:2015-07-03 09:30:53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巨大的財富效應吸引著無數中國企業踏上回歸之路。回首過去10年,這些中國企業克服無數艱難險阻,遠渡重洋赴美上市。暴風影音的一夜逆襲,讓創業者忽然驚醒,原來一夜暴富的夢想不一定要在美國實現,中國也可以。
今年以來,A股的財富效應迅速超越了納斯達克和紐交所的光環,最終催生出一浪高過一浪的私有化浪潮。即便最近A股經歷了1996年以來最嚴重的暴跌,但中概股撤離海外市場回歸A股的勢頭依然未減
中國概念股(指主要業務在中國大陸,但在境外交易所上市的公司股票)回歸A股的步伐正在逐漸加快。先是分眾宣佈回歸A股,接著陌陌宣佈閃電退市,未來的走向被猜測為回歸A股市場,中國的資本市場,正由於中國概念股的回歸掀起一場“網際網路+”熱潮。
業內人士預測,未來3年內,將有近1000家美元背景的創新公司集體回歸國內資本市場,或將吸引近2萬億美元的資産進入A股和新三板市場。
中概股回歸勢頭正勁
在此之前,“中國概念股”大都選擇在海外上市,被稱為是兩頭在外的模式:起初的風險投資資本來源於海外,上市地點也在海外。
今年以來的牛市,讓在國內上市的網際網路公司充分享受了牛市帶來的紅利,暴風科技一度暴漲被網友戲稱為“妖股”,連續衝擊30多個漲停。相比之下,海外上市的網際網路公司就落寞了很多。許多中國概念股公司都覺得自己的估值被低估,無法享受到國內的資本市場紅利。
巨大的財富效應吸引著無數中國企業踏上回歸之路。回首過去10年,這些中國企業克服無數艱難險阻,遠渡重洋赴美上市。暴風影音的一夜逆襲,讓創業者忽然驚醒,原來一夜暴富的夢想不一定要在美國實現,中國也可以。
今年以來,A股的財富效應迅速超越了納斯達克和紐交所的光環,最終催生出一浪高過一浪的私有化浪潮。即便最近A股經歷了1996年以來最嚴重的暴跌,但中概股撤離海外市場回歸A股的勢頭依然未減。
6月29日,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遊戲公司空中網宣佈,該司董事長兼CEO王雷雷和IDG-Accel中國成長基金提出非約束性私有化收購要約。空中網成為今年第25隻收到私有化收購要約的中概股。
據統計數據顯示,今年面臨私有化選擇的中概股數量已創最高紀錄,中概股私有化已然進入密集期。據彭博新聞社統計,今年在美上市中國公司收到的私有化要約的總金額增至創紀錄的250億美元,收購溢價為23%,創2010年以來新低,而且幾乎60%的收購出價都低於相關中概股IPO的發行價。
早在6月23日晚,移動社交平臺陌陌公司宣佈收到非約束性私有化要約,買方出價較此前最後一個交易日陌陌的收盤價有20.5%的溢價。當時媒體報道就提到,今年迄今中概股公司所收到的私有化要約總金額已經超過了過去12年中每一年的總額,而這種趨勢的主要推動力是內地股市大幅上漲,且政府承諾將為企業在國內上市提供便利。
八六證券研究有限公司的分析師認為,空中網這類中概股之所以成為私有化的目標,是因為和A股相比比較便宜。在A股,同類小盤股的估值高得多,所以對他們來説回歸A股更好。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則認為,在美國,中概股不太受投資者關注,它們的估值嚴重被低估,這也是導致中國概念股在美退市回流A股形成一個潮流的因素。另外,國內市場上資金非常充裕,對好的標的公司比較關注。
政策紅包引來回歸潮
中概股回流潮之所以如此強勁,一方面,是今年以來國內A股的牛市,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中國政府正在不斷拋出繡球。
5月19日,上交所副總經理劉世安對外透露,上交所正在籌建的戰略新興板將採用更具包容性的上市條件,首先淡化盈利要求,允許暫時達不到要求的新興産業企業、創新型企業上市融資。
這一條無疑是最受市場關注的,這意味著A股將為不少尚未盈利的網際網路公司上市開了綠燈,也為海外上市的中國股票回國上市建立了通道。
目前在境外市場上市交易的中國概念股共有380
家,總市值約為
19744億美
元。目前
國內
資
本市場
正在以更加包
容的態度迎接歸來
的企業,滬港通落地、註冊
制改革等使我國資本市場更加開放,制度建設與完善也在加速推進。
自新浪2000年搭建VIE架構成功赴海外上市以來,VIE模式如雨後春筍。正如馬化騰最近在證監會發表演講時提到,VIE架構是一項制度創新,源於助長了很多巨型網際網路公司,而這些公司恰恰是由於政策原因無法在境內上市融資。然而,時過境遷,從開始忙著搭建VIE架構,到現在忙著拆VIE。幾經風雨,政策層面也從當初的默默無聞,到“有所作為”。證監會主席肖鋼也明確表態,資本市場致力於支援科技創新創業企業的融資。從各方面政策層面來看,都是支援VIE回歸。
從時間節點來看,現有政策最大利好莫過於2015年6月19日,工信部發佈《工業和資訊化部關於放開線上數據處理和交易處理業務(經營類電子商務)外資股限制的通知》,該文被指是與國務院有關“推動特殊股權結構類創業企業在境內上市”的政策相呼應。
由於資源的相對匱乏,尤其是網際網路上市企業的匱乏,中國資本市場對於網際網路企業的接納程度相當高,因此相關概念的股票市值和股價都異常高企。再加上政策面的寬鬆和支援,資本市場有意迎合著中概股的回歸。
此輪中概股回歸的時代背景正是在中國經濟轉型中政府對於“網際網路+”的大力扶持。在這個背景下,網際網路與傳統産業緊密結合,中國的産業結局正在被重構,這個過程中機會涌動,競爭也將日趨激烈。
回到中概股回歸中涉及的最為重要的部門——證監會,2014年全國兩會期間,肖鋼明確指出,將支援虧損的網際網路及
高新技術企業在新
三板掛牌滿一年後,到
創業板上市,然
而2015年後該政策尚未執行。相關部門提出,該政策處於積極研究論證中。事實上,在阿里巴巴赴美上市時,證監會相關部門已就阿里巴巴上市相關情況上報更高層,但中概股回歸涉及到商務部、稅務總局、外管局、工信部等多個部委,需要聯席會議方能提出可行方案。包括最近提出的存托憑證模式,也需要多部委的高度協調。
回歸風險
就目前來看,目前計劃回歸的幾家公司精於商業模式的搭建,它們的回歸可能是希望趕在競爭對手前面融資打擊對手,這能否促成良好的競爭生態的形成?如果不能獲得更好的融資渠道和估值,那回來幹什麼呢?而對於目前國內資本市場來説,中概股回歸也是一件需要謹慎的事情。遠的不説,中概股對於A股市場的資金分流效應可能就會引起較大的市場波動。
回歸是一場新的冒險。
首先,這些公司付得起時間成本和財務成本嗎?
要獲得更高的收益,就要付出相應的代價,逃不過的兩大成本,一個是時間,一個是資金。從資金上説,一家公司退市的財務成本不低於當時IPO的成本。退市是一個複雜的過程,為了避免糾紛和官司,讓老股東退出是一個棘手的利益再分配過程,巨人網路、分眾傳媒退市都耗費了大量現金。待到退市完成,還要把幾十家VIE公司拆了再重新整合,又將帶來大筆的稅務成本。
即使這一切順利過關,成功退市,一家企業能否在A股上市,以及何時上市仍帶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這是個複雜的過程,時間成本將決定他們是否還能趕上這一波牛市。
最近幾年,對於中概股而言,海外嚴格的財務制度和市場監管,給他們帶來的困擾一直在不斷增加,做空機制也使得股價面臨極大的不確定性。
但成熟的美國資本市場,既能給做空者謀利的機會,也帶給了企業更便捷的融資平臺,估值高的時候企業可以選擇增發新股,估值低的時候可以選擇發債借錢,資金流動快且便捷。但在A股,上述一切都逃不過行政審批這一關,處處存在不確定性。
其次,回歸企業真的能適應A股的瘋狂嗎?
聯想控股在香港掛牌上市時,柳傳志曾經如此評價這個選擇:“聯想如果在A股上市,我相信市盈率會高得多。不過香港市場更規範,我們業績會和股價有密切聯繫,而不會由於其他的因素使得我們的業績和股價脫鉤。”
那些耐不住A股“估值”誘惑渴望回歸的中國企業都有一些共同的遭遇:他們費盡千辛萬苦實現美國夢,卻因為商業模式在國外難以尋找到“對標”而不被理解,估值長期被低估。
目前的資本市場對於中概股來説,真的有那麼大的誘惑力嗎?無論是創業板,還是新三板堆積的資本壓力以及風險都在積聚。
“網際網路+”戰略的提出和實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不斷造勢,網際網路企業被過分看中預期變得順理成章。
於是,每個領域的網際網路公司都在“野蠻生長”,很多公司會突然崛起,依靠融資與並購不斷擴張,不惜一切代價“佔領市場”。
所以,要能夠更好地促進網際網路公司獲得資本市場的扶持,政府所需要考慮的是優化網際網路公司的法律環境,同時,如何做好監管工作,不讓資本市場成為圈錢工具也是一個永恒的命題。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