畬藥産業成為扶貧利器
- 發佈時間:2015-07-03 08:29:18 來源:福建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朝陽産業:經濟新增長點
近日,記者來到福安市溪潭鎮蘭田畬族村,村中的畬藥生態園已成規模。鐘清是蘭田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從2010年開始,他帶領村民投入畬藥種植,目前已種植200畝。
大多數畬藥可清涼解毒、活血化瘀,蘭田村種植的畬藥主要作為藥膳和保健茶推向市場。天氣一熱,許多草藥熱銷起來。
“畬藥供不應求,根本不愁賣。這幾年,每年的銷售額增長幅度都在兩位數以上。”鐘清説。
畬藥是畬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像藏藥、苗藥一樣具有獨特療效和加工方法。目前,養生行業日趨火熱,畬藥也成了朝陽産業。不過,畬藥對種植環境的要求特別嚴。比如,在山腳可種積雪草、金不換等,鐵線蓮就要求海拔在200米到300米之間,金線蓮300米以上,草珊瑚、金線吊葫蘆等一定要在林下種植,而且對生態環境要求很高。
鐘清説:“藥物不易發生病蟲害,可實行生態種植。建設畬藥生態園雖然一次性投入大,但從長遠看,經濟效益明顯。同時,有效保護了野生藥材資源,社會、生態效益也不可估量。”
目前,蘭田畬藥生態園年銷售額已達3342萬元。預計通過兩三年,生態園將種植畬藥800畝以上,吸引100戶農戶加入,戶均增收2萬元以上。
像蘭田村這樣的畬藥生態園,福安市共有6個。目前,福安畬藥種植面積達3600多畝, 分別種植了十二時辰、金線蓮、三葉青、鐵皮石斛、南天竹等十多種藥材,形成了一村一品、一園一特色。當地不斷向農民推廣畬藥種植,畬藥種植逐漸規模化、産業化,成為民族鄉村經濟發展新增長點。
科研智囊團:告別粗放生産
畬藥使用歷史悠久,一直是口口相傳。什麼是畬藥、如何用藥、如何生産,眾説紛紜。這些不弄清楚,産業難以發展。同時,近年來,市場需求量大增,導致無序亂採,野生的藥本資源日益枯竭。傳統依靠野外採摘的畬藥亟須告別原始粗放的生産狀態。
鐵皮石斛在畬村稱為“吊蘭”,以前都是野生採摘。但近年來銷路好,也掀起了種植熱潮。
楊旺利是寧德市山川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2013年,他發明的鐵皮石斛倣野生栽培技術、林下倣野生栽培專用馴化苗核心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準。
他説,以這種技術栽培的鐵皮石斛,一棵樹産值就可達兩三萬元,預計完全投産後産值可達5000萬元。目前,該基地還與寧德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等科研機構建立了院企長期合作關係。該企業的另一項立體栽培專利技術目前也正在推廣,可比現有技術節約土地90%。
2008年,福安市成立了全省首個畬醫藥研究發展中心。目前,擁有高級職稱研究人員3人、中級5人,還有名畬醫及其他人員13人。
53萬字的《福安畬醫畬藥》,就是該中心的研究成果之一。中心主任鐘隱芳説,該書科學解答畬藥的標準化種植、生産和使用問題,為畬藥業的後續發展打下了基礎。
兩年前,由畬醫藥研究發展中心和畬草堂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合作建立的福安市畬藥研究開發基地掛牌。研發基地主要對藥材進行研究開發。目前已對草珊瑚、鐵皮石斛、金線蓮等進行育苗試種,接下來還將對多種地道藥材進行組培、育苗、研究,解決珍貴畬藥藥苗培育和種植推廣問題。
目前,福安市的6個畬藥生態園、4個研究開發基地都得到了畬醫藥研究發展中心的指導。福安市還舉辦了各類培訓班,將新的科研成果及産業動態向企業和種植戶推廣。
精準扶貧:區域發展戰略
今年4月,福安市頒布了《關於扶持和促進畬族醫藥事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這是全國首個扶持畬藥事業的文件。
福安現有畬族人口7.2萬人,有3個畬族鄉,是全國畬族人口最多的縣(市)。“當前,扶貧開發進入攻堅階段,少數民族地區的扶貧是硬骨頭。把畬藥産業做好,正是精準扶貧的一種有效方式。”鐘隱芳説。
福安大多數畬藥生態園和種植基地都以農戶+公司+合作社的方式運營。合作社負責種植和收購,公司則是運營和銷售。農戶通過土地流轉可獲租金,還可在園內務工得到收入。
在賽岐鎮高水村,村民利用獨特的地理環境種植十二時辰,年創産值300多萬元。今年,該村新開墾了280多畝山地,在原有種植鐵線蓮、南天竹共300多畝的基礎上,種植了穿山龍等其他品種;
在坂中鄉江家渡村畬藥種植基地,村委引導村民大力種植畬藥三葉青,並在管理、科技、供苗等方面提供保證;
范坑鄉畬藥生態園畬業種植專業合作社還派專人前往雲南、浙江等地了解藥材行情,針對市場發動村民科學種植,今年已種植畬藥100多畝;
……
目前,福安市有5500多戶農民在林下套種畬藥材,年創産值超4億元。
按照《意見》,福安市將畬族醫藥事業發展納入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優化資源配置。稅務和金融部門也將給予稅務優惠和貼息貸款等。同時,福安市將在畬藥的傳承創新、人才培養、基地建設、文化建設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