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呂勁松:金融領域案件防控形勢仍需密切關注

  • 發佈時間:2015-07-02 06:2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崔文苑  責任編輯:羅伯特

  日前,審計署向社會公告了2014年對國家開發銀行、交通銀行和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三家金融機構的審計結果。記者就當前金融市場面臨的問題、如何推進金融改革等問題,採訪了審計署金融審計司司長呂勁松。

  記者:當前金融市場正在進行深化改革,您能否從金融審計的角度,談一談金融市場面臨哪些問題?

  呂勁松:從金融審計的角度看,我國經濟金融運作總體平穩,金融體制改革持續推進,基本保持了較為穩健的發展。但金融機構公司治理、風險管理、內部控制等方面水準還參差不齊,在信貸投放、業務創新和內部運作等方面還存在諸多違法違規問題,金融領域的案件防控形勢仍需密切關注:

  一是金融機構在貫徹執行國家宏觀經濟政策方面,依然存在不到位的情況,影響宏觀調控的效果;二是一些金融機構違規經營管理問題比較突出,內部管理亟待加強;三是金融領域違法犯罪案件呈現新特點,金融審計查處的案件數量和涉案金額逐年遞增,案件防控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四是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上升壓力加大,一些領域的金融風險開始顯現。

  記者:在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針對上述存在問題,如何進一步推動金融市場改革?

  呂勁松:從審計的角度看,我們建議,一是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更加重視風險內控體系建設。在已經建立公司治理基本架構的基礎上,財政部和匯金公司等代表國家的出資人應完善對控股金融機構董事會、監事會和高管層的業績評價、考核和問責機制,不斷提高股權董事、獨立董事和監事的獨立性、職業勝任能力和責任意識;進一步完善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特別是強化內部責任追究機制,切實提高金融從業人員合規經營的意識。

  二是進一步加強金融業審慎監管,不斷適應新形勢下系統性和區域性風險防控要求。監管部門應在實施宏觀審慎監管的同時,不斷改進宏觀調控和監管的手段和工具,逐步採用市場化引導等方式,減少行政干預;加大對金融機構違法違規活動和案件的監督檢查力度,對發現的違法違規問題嚴肅處理。

  三是進一步推進金融體制改革,逐步提高金融領域市場化程度。有關部門應根據經濟金融形勢,推進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穩步放寬匯率波動區間,有序減少直至基本退出常態化外匯市場干預,並在逐步放鬆資本項目管制的同時,加強異常跨境資本流動的監測、預警和防控機制,嚴格限制國際短期投機性資金流入境內炒作;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並儘快完善金融機構經營風險處置和退出市場等有關配套制度;適度降低民間資本進入金融行業的準入門檻,加強對民營金融機構的監管。

  四是進一步凈化金融市場環境,保障金融業健康發展。不斷完善法制環境,推動有關司法機關依法嚴肅打擊騙貸騙保、違法發放貸款、內幕交易、操縱市場、職務侵佔等金融違法犯罪活動;明確地方政府在經濟社會中的功能定位,切實約束干預金融機構正常經營決策的行為;進一步完善社會徵信體系,將涉及企業和個人的信用資訊整合納入徵信系統。

  記者:在您看來,金融審計工作還需要在哪些方面進行加強,如何進一步拓展金融審計的領域,實現審計“全覆蓋”?

  呂勁松:創新是時代精神的核心,是新時期推動審計工作不斷發展的動力,也是實現“全覆蓋”的必然要求。一方面,審計隊伍一直以來形成的紀律傳統和作風優勢,是我們要長期堅持和強化的;另一方面,傳統的審計理念、審計組織模式和審計技術方法,則必須緊跟時代的要求,堅持創新。結合金融審計的實踐,堅持以思路創新提升層次,以組織創新激發活力,以技術創新提高效率,不斷鞏固和進一步提升金融審計水準。

  國務院明確要求,要對所有公共資金、國有資産、國有資源和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履行情況,實行審計監督全覆蓋。具體説,一是要構建起符合金融市場架構特徵的金融審計工作格局,我們職責範圍內的被審計對象已經全部列入了5年輪審計劃,初步實現了中央一級金融機構全覆蓋;二是要靠審計創新,提高工作效率; 三是要強化對地方金融審計的指導,推動金融審計在各級審計機關均逐步實現“全覆蓋”。(經濟日報 記者 崔文苑)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