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小屋開啟幸福夢想
- 發佈時間:2015-07-02 06:32:31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吳晉斌馬玉
“救護車一響,一頭豬白養。”因病返貧成為貧困地區農民小康路上的一隻攔路虎。2015年,國家級貧困縣山西大寧,以健康小屋為載體,採取縣(疾控中心)—鄉(鄉鎮衛生院)—村(健康小屋)一體化健康教育新模式,試點健康干預工程,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成為農民小康路上的護航者。
一個村莊折射的貧病迴圈
太德鄉茹古村59歲的村民侯新鳳20年前被確診為胸積水,先後在好幾家醫院治療,醫藥費近3萬多元。她説:“每年最大的開支就是看病,一個月光輸液費就得近千元,這個病把一家人折騰了好久,莊稼也是有一搭沒一搭的,沒人打理。”
“小病磨,大病拖。比較重的慢性病患者還有20多個吧,不少村民應該就診不就診,外面醫院跑一圈回來就一貧如洗了。”大德鄉衛生院院長郭潤生介紹。
2015年春節前夕,大寧縣疾控中心在茹古村的健康普查顯示,全村320戶,常住村民不到500人,多為留守老人,有的老人因為不良的生活習慣,心腦血管、風濕性關節炎、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纏身多年。
地處山西省呂梁山南端,總人口6.9萬的大寧縣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也是國家衛生計生委呂梁山片區對口扶貧縣。伴隨著這些疾病,土地撂荒、莊稼欠收、入不敷出讓並不富裕的村民長期徘徊于貧困邊緣,脫貧工作難上加難。
這次普查的結果,讓國家衛生計生委來挂職大寧縣副縣長的李天舒有了用武之地。
“貧困的現實導致了醫療、衛生、健康宣傳工作的先天硬體不足,但村民鹽多、油重、好抽煙的生活習慣也是導致疾病的重要原因。”李天舒説,“通過正規渠道使村民接受健康知識、改變生活習慣,是大寧這個貧困山區改變現狀最現實最經濟的選擇。”
一個小屋帶來的新生活
今年初,大寧縣健康教育辦公室和疾控中心在茹古村成立了全縣第一個健康小屋。這個黃土高原上的健康小屋後來深刻地影響了村民的生活。
“我們的工作就是告訴村民限鹽、控油、戒煙,讓他們了解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知識,多運動、多吃蔬菜。”疾控中心主任王引科介紹。
“油少點,鹽再少點!”6月9日午飯前,走進該村一個農戶家裏時,廚房裏傳出的話,吸引了記者的腳步。
吐了吐舌頭,太德鄉茹古村66歲的馮大娘趕忙將勺裏的鹽往回倒了一些。
馮大娘患高血壓有幾個年頭了,為了她的健康,老伴每天在她做飯時總是不厭其煩地叮囑著這些。
以前,馮大娘經常頭暈,到醫院檢查,才知道血壓高到170,醫生建議吃藥降壓,可藥一停,血壓又上去了。“降壓藥吃了不少,從幾十元到上百元的,一年藥錢就得幾千塊。”看著藥瓶,她考慮是不是還得換藥。
“以前不知道鹽多油重跟高血壓和心血管病還有關係。”馮大娘指著老伴笑著解釋,“我吃飯味兒重,不知不覺就多了,不過他也有把柄在我手裏,逮住他抽煙,我也是‘狠狠’地訓。”
在該村走訪一圈下來,記者發現,經過半年多健康干預,不少村民對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知識有了了解,“糧食七八兩,油脂減兩成”、“食鹽攝入高,減半是目標”。這些標語式的宣傳語已經成為村民耳熟能詳的口頭禪,也有了主動控鹽、控油、戒煙和限酒的意識。
一個模式構建的預防體系
2015年,大寧被列為山西省第一批“全省健康促進縣”,隨即《建設全省健康促進縣實施方案》出臺。
以健康小屋為基地,大寧探索建立了縣(疾控中心)—鄉(鄉鎮衛生院)—村(健康小屋)一體化健康教育新模式。
縣疾控中心出資並配備專職工作人員,鄉鎮搭建場所,建立村級“健康小屋”。依託小屋,疾控中心與鄉鎮衛生院人員聯合,在村裏開展健康科普和衛生工作,並幫助衛生院培養公共衛生人員。
不僅如此,大寧疾控中心還進村入戶開展健康數據收集工作,建立了農村留守老人和兒童的健康檔案,記錄下村民的健康數據,定期了解村民的健康狀況。
如今,大德鄉衛生院的鐵皮櫃子裏整理存放有所轄村村民的健康檔案。按照孕産婦、0-6歲兒童、高血壓、糖尿病、老年人的類別進行了歸類,並以不同的顏色標識出來。
“這樣可以進行定期的比對,讓村民切實感受到健康生活帶來的變化,提高村民的健康素養。”李天舒説。
在縣鄉村三級聯動之外,大寧縣針對留守兒童多的現狀,開展健康教育進校園、創建健康學校活動。不僅培養孩子從小養成健康的生活飲食習慣,通過孩子的宣傳影響老人們生活習慣的轉變。
“到2016年7月,全縣將有20%的村莊符合衛計委發佈的健康村標準,實現每村至少有一戶是國家標準的健康家庭。”李天舒説。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